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与儿童时期的认知成果有关,但很少有研究涉及更深远的影响。
《婚姻与家庭》(Journal of Marriage & Famil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对威斯康辛州纵向研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孩子16岁之前,母亲和孩子之间更积极的互动预示着孩子成年后所受教育更高,这也预示着情景记忆或自我相关记忆更加牢固。此外,更高的婚姻满意度也体现了更积极的母子互动与更好的情景记忆相关。
这些结果为早期母子关系对后期生命发育过程的广泛和持久影响提供了证据。
研究报告的作者写道:研究结果强调了从广泛和长期的角度来评估早期生活经历如何影响社会情感和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那么母亲和孩子应该怎么相处呢?一般认为,了解孩子的性格,有助于父母采取科学的育儿方法。有科学家将人的性格,根据其对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大致分为三种倾向,妈妈要学会与不同性格的宝宝相处与互动。
A类:积极活跃的行动派
这类孩子往往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玩具、新事物都兴趣十足,但常常很快就会厌烦。
最佳育儿法:可以通过一起去没有去过的游乐场所等方式,试着共同寻找新的刺激,在其间,妈妈要特别注意宝宝是否会疲劳。
B类:敏感消极的内向派
这类孩子比较认生,喜欢缠着大人,习惯一直依附在妈妈身边。动不动就会哭,每次哭闹的时间很长。
最佳育儿法:首先要认真观察宝宝的情绪变化,了解宝宝的兴趣所在。当宝宝感觉到妈妈能理解自己时,就会渐渐地对各种事物感兴趣了。
C类:从容自主的思考派
这类孩子即使看到旁边的孩子哭,也不会受到影响。与新玩具相比,他更看重自己一直喜欢的玩具,常会一个人乐在其中。
最佳育儿法:妈妈最好能充分了解宝宝的个性,并试着配合他的节奏。和宝宝一起玩耍时,最好给宝宝留出让他自己想问题的时间。
小课堂Tips
母亲与孩子和谐相处有一些法则:
1、多给孩子选择,并尊重TA的选择。
2、孩子犯错误时,弄清楚来龙去脉再处理。
3、认真倾听孩子的问题。
4、多带孩子出去玩,接触大自然或者动物。
5、努力提升自己,做让孩子骄傲的大人。
少儿脑科技小课堂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5/190509080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