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宝宝一岁半之后,言行举止,饮食等等该如何教导和规划?

一岁半以后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开始萌发的时期,这正是父母对你的宝宝做好早期教育和行为规划的最佳时机!请不要忽视这个给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大好时机!

宝宝一岁半以后,家长可以在生活习惯、饮食、认知、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意识的训练孩子。

(1)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选择适合孩子的音乐、儿歌、幼儿故事、画册等,每天放给孩子听,在固定的时间段给孩子讲睡前故事,通过画册让孩子认识物品,培养孩子的乐感、语感,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通过简单的游戏,如适合孩子的软质积木,激发孩子的潜能,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3)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

家长不要怕孩子把饭撒在身上,或者把地上、桌子上弄脏了,孩子吃饭慢,也要锻炼孩子自己吃,孩子学会自己吃,就会爱上吃饭,不会出现孩子4、5岁了还要追着喂,进了幼儿园也不会自己主动吃饭的现象。孩子会自己吃饭家长会很省心,还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4)教会孩子基本礼仪

让孩子懂得长幼之分,学会基本礼仪常识。

(5)锻炼孩子基本生活能力

训练孩子按时吃饭、睡觉、入厕、表达个人意愿等,1岁半以后的小孩子可以慢慢适应,学会基本生活常识,到了2岁多去幼儿园后适应能力强。

(6)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家长在给孩子配餐时,要考虑到幼儿用餐的特点,注意饮食的丰富性,鼓励孩子尝试不同口味的食物,避免孩子挑食偏食,父母也要以身作则,不挑三拣四,孩子就容易养成好的饮食习惯,以利于孩子身体健康发展。

总之,家长需要根据孩子启蒙时期求知欲强的特点,重视这个阶段,让孩子在生活、认知、饮食等方面养成良好习惯,为以后的幼儿园生活和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一位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一岁半左右的孩子,除了语言、运动等基本内容的强化外,还有以下两个特别重要的习惯养成


1、引导孩子自主吃饭

说真的,我们身边有很多孩子都是父母喂饭吃,甚至有不少孩子到了三四岁的年纪,也都是爸爸妈妈哄着喂、爷爷奶奶追着喂。让孩子吃点饭累呀,心塞呀,有没有同款的家庭?举个手哈。


追根溯源,就是因为在最佳的习惯养成阶段,因为家长的忽视,孩子错过了。这个最佳阶段就是在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因为这时候正是他们对万事万物,兴趣启蒙的阶段。但是大多家庭中,这个兴趣启蒙被父母扼杀了,在孩子第一次探索的时候,父母帮其代劳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岁多点小家伙非要自己吃饭,你却担心弄脏衣服,坚持喂饭。后果就是,你自己亲手剥夺了他们亲自体验的机会。所以后面才有了全家追着喂、哄着喂的情景。


我家孩子过了一岁左右,对食物特别馋,根本看不得别人嘴动。每次吃饭时,孩子特别喜欢模仿家长自己动手吃,虽然他会撒得到处都是,但是我们还是鼓励孩子自己吃饭,允许孩子弄脏衣服,允许孩子弄翻餐具,允许餐桌上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


等孩子到了一岁三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完全能够自主吃饭了,而且勺子用的很好,当然也会撒出来一部分,但已经很少了。如果你担心孩子自己吃饭会弄脏衣服,就给孩子戴上围兜,准备合适的儿童餐具,还有每次盛饭必须少,然后吃完再添加就行。

0~6岁是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

如何帮宝宝守住底线,让他学会自己选择健康食物,拒绝不健康食物,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成长发育进行合理的规划呢?父母不妨按照以下三种原则规划饮食,养成宝宝进食的营养均衡好习惯。

1、保证营养均衡,坚持半盘原则”,摄入比例搭配合适。

宝宝的饮食应该是营养均衡的,半盘原则包含了简单、合理的饮食设计。

首先,每餐应该摄入的各种营养健康食物的种类与比例如果以一盘为单位,那么需要摄入约半盘蔬菜和水果,另外一半则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类食物。长期执行,更容易做到营养均衡。形成习惯之后,宝宝会知道,蔬菜、水果、奶类、肉类和谷物是每天需要吃的食物,每样都不能少,每样都有很多选择。

半盘原则以一盘为单位,有利于控制食物摄入的量,让宝宝能够比较直观的了解自己到底吃了多少食物。有研究指出,如果能够直观了解自己吃的食物量,摄入食物过量的风险会减少。

此外,半盘原则还强调自由变换菜式,比如通过食物的色彩搭配,应用色彩心理学的原理,帮助孩子对健康食物有更好的胃口,并提升审美能力。并且,食物的颜色也代表了营养素的不同,五颜六色的食物能够会宝宝带来更加均衡的营养。

饮食问题:要形成良好的吃饭习惯,餐前洗手,引导宝宝自主进食,跟大人同时进餐,营造良好的用餐氛围,吃饭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家长为宝宝烹调食物时,不仅要考虑适合宝宝的消化功能,同时注意干稀、甜咸、荤素之间的合理搭配,还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以促进宝宝的食欲。

切忌:宝宝边走边吃,哄着才能吃几口,一天不吃也不知道饿;偏食得厉害,或不吃蛋,或不吃肉,或不吃蔬菜;食量小,别的宝宝能吃一碗饭,自己的宝宝只吃一口饭等。

临床统计数据表明,进食问题增加,厌食症发生率升高,几乎都是经年累月的喂养方式不当造成的。

关于行为发育问题:此阶段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单词句阶段词汇日渐丰富的基础上,会出现电报句”的语言表达方式。

如:吃饭饭,在电报句中宝宝们主要使用的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具有语法功能的虚词(如连词、介词) 则用得很少。

而且这个阶段宝宝模仿能力变强,大人需要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多引导孩子说话。

###

这个年纪正是喜欢尝试的好时期,孩子对于刚刚掌握的技能还处于兴奋阶段,所以是形成好习惯的关键培育期,家长们一定要给孩子学习和尝试的机会,等到他自己什么都不想做的时候我们就有的愁了。

1.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去固定的地方上厕所、自己尝试吃饭、不随意扔东西、表达自己的需求

2.身体需要各种营养的摄入,要膳食均衡,不要养成吃了零食的习惯、不要挑食,习惯吃各种水果蔬菜。所以在饮食上家长要下功夫,养成孩子喜欢吃饭的还习惯

3.家长跟着做,让宝宝在玩耍中学习,都说会学的不如会看的,家长的言传身教很重要

宝宝在1至2岁时,将学会开口说话,其语言能力突飞猛进。对于宝宝来说,最好的教育方法依然是同他(她)玩耍,寓教于乐。

通过玩各式各样的玩具,宝宝会认识更多的事物,拓展视野。通过玩过家家之类的游戏,宝宝能逐渐建立起关于母子、父女、兄弟、姐妹等社会关系的概念,并模仿大人的行为方式。总之,玩耍是宝宝的最好的老师。因此,一有时间就同宝宝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吧!

妈妈应该怎么办? 对于妈妈来说,最好的教育方法依然是同宝宝玩耍,寓教于乐。通过玩耍,你可以让宝宝逐渐建立起关于母子、父女、兄弟姐妹之类的社会关系的概念,并模仿大人的行为方式。你可以让宝宝过家家之类的游戏,鼓励他在自己的社会圈子里试验和体会各种角色,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你可以给宝宝一只芭比娃娃,让他来做爸爸、妈妈,给娃娃穿衣、做饭、玩耍等等,他一定会觉得很好玩的。

给宝宝玩识图游戏,会让宝宝认识更多的事物,例如小动物、植物、汽车、轮船、飞机、房子、大海等等各种事物,拓展其视野。也可以给他读寓言故事,他已经能够理解其中的一些人物和简单的情节。没事时,你也可以带他去公园玩一玩,荡荡秋千,坐坐小火车等等。这个时候的宝宝尤其喜欢同其它宝宝一起玩耍。但是由于宝宝还小,常常发生争玩具的事情,因此大人还不能离开。稍大一些的时候,你甚至可以教他做一些日常事务,例如刷牙、穿鞋、洗澡等。虽然这还不能完全靠他,但这样可以让他更深入地认识生活环境和周围的世界,从小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

###

培养孩子饮食习惯的方法 

固定就餐时间:每次用餐的时间尽量固定,不要饥一顿饱一顿。 

固定就餐位置:最好有适合宝宝高矮的固定餐位。 

饭前不吃零食:宝宝胃容量小,乱吃零食影响其食欲。 

就餐情绪愉快:不要在用餐时训斥孩子,应让孩子心情愉快的用餐。 

精心调配食物:烹调时需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调动宝宝用餐的积极性。 

就餐专心致志:用餐时不宜边吃边看电视或玩耍。 

不挑食不偏食:宝宝对一些刚刚食用的食品不习惯,家长应带头吃同样的食物,给孩子做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