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童年依恋障碍都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儿童依恋的表现

"

昨天为大家讲了儿童的心理发展的教育及对策,今天为大家讲一讲童年依恋性障碍的表现和特征。

1.童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

(1)童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的主要特征:

儿童依恋的表现

儿童依恋的表现

①2岁时,通常出现依赖他人,并且对照料者和成人有无选择性的依恋行为。

②4岁时,主动寻求照料者的注意,讨好照料者或者无区别地向阻生人表示友好,如伸手要陌生人拥抱。

③在同伴中没有好朋友,常与同伴发生冲突,这类儿童常与回伴交往失调,在环境影响下伴发情绪或行为素乱。

从婴幼儿期就一直在保育院看护的儿童出现此综合征也已十分肯定,但亦可发生于其他情况下。部分原因是由于极频繁地更换抚养者,致使儿童没有机会与人建立起选择性依恋。这种障碍的主要原因在于:早期发生的泛化性依恋(没有特定的依恋对象),持久的社会交往不良并且不限于特定的场合。脱抑制性依恋障碍儿童通常是在出生后很短时间(新生儿期)即遭遗弃的儿童。如果你发现:一个三四岁的儿童向你伸出双臂,要你抱;任何人抱都可以;当你离开时,他会哭闹;通常他不和同伴一起玩,无所用心地独自玩耍。这个儿童可能就是童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

儿童依恋的表现

(2)童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的诊断要点:

①2岁时,通常出现这样的行为:依恋他人,并且是一种无选择的依恋行为。

②4岁时,知道寻求照料者的注意,会讨好照料他的人或者是无区别地向陌生的人表示友好。

③经常和身边的同伴发生冲突或者没有同伴。

④可能在环境影响下产生某些情绪或行为紊乱,这一点不是必需的。

儿童依恋的表现

2.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

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是儿童依恋障碍另一种表现形式,一般发生在儿童的婴幼儿十期或者是童年早期,其特征是儿童社交关系模式的长期异常。

(1)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的主要特征:

①行为比较退缩,喜欢一个人独处。

②沉默寡言,不与同伴交往和游戏。

③对周围环境似乎存在极大的恐惧,无法安慰。

④常见伤和伤人行为。

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可能是照料者(特别是父母)打骂或虐待的直接在儿童福利院中,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可以在那些被遗弃的学龄前和学龄初期的儿童中发现。

儿童依恋的表现

(2)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的诊断要点:

①行为退缩,不喜欢说话。

②对周围环境似乎存在极大的恐惧,无法安慰。

③对周围环境的刺激表现出高度警惕,不与他人交往。

④与同伴交往差,通常不与同伴交往和游戏。

⑤常见自伤和伤人。

3.依恋障碍的干预:

孤残儿童的依恋障碍比较常见。通常,如果频繁更换照料者,孤残儿童无法对照料者形成特定的依恋,可能产生脱抑制性依恋障碍;如果儿童被忽视或虐待,可能产生反应性依恋障碍。依恋干预是针对童年依恋障碍的系统干预方法。

(1)依恋干预的原理

首先根据依恋产生的原因,照料者提供良好的环境补偿儿童的依恋缺失建立良好的循环。其次照料者和儿童之间的积极互动。照料者为儿童创造积极的家庭式的生活氛围。换句话说,通过生活和活动环境的创设以及积极照料,即使生活在福利院,儿童们也能享受到家庭式的温馨生活。在日常的照料者和儿童的互动过程中,照料者要主动引导儿童的行为,而不是被动地对儿童的行为做出反应。为了减少儿童控制、掌握活动的局面,照料者的行为应清晰一致。在照料者建立的想则和限制范围内,培养儿童学会信任、尊重和自我控制。在此,照料者学会一定的养育技巧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依恋障碍的儿童经常会有攻击、无助、情绪低落的反应:这些不良情绪会感染照料者,同事、朋友间相互信任支非常重要。依恋障碍的儿童有时会同照料者的某一方结成联盟反对另外一方。而且,有时在亲戚朋友面前,表现得非常可怜,如果成人们表现出同情,这正落入他的陷阱,他自己也会觉得非常可怜,而不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管是谁,对儿童表达爱的方式应该稳定和一致。

依恋障碍儿童的控制能力是非常弱的,照料者有必要对这样的儿童进行训练。一种基本的方法是静坐。首先申明静坐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儿童,而是通过一定的时间让儿童思考和控制自己。可以肯定的是,多数儿童是不愿意接受这项举措的。照料者应该清楚儿童在没有正确完成之前是没有特权做其他的事的。在静坐的前六个月,一天进行3次,每次连续5分钟,以后一天一次,每年增加1分钟。音乐能使野兽平静下来”,合适的音乐也能帮助稳定情绪不稳的儿童。譬如,莫扎特的音乐有平静、稳定情绪的功效。培养儿童规律的作息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充足的睡眠能稳定情绪。

最后料者和儿童互相认可。在福利院里,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尴尬局面,儿童对照料者的努力不认可,没有感恩心理,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在依恋干预的治疗过程中,照料者确认儿童的身份,儿童也确认照料者的身份。在各种场合,如一日三餐时间、就寝时间、娱乐时间等,为儿童建立归属感。Mos(1997)概括出一些技巧或许能帮助照料者。

明天会大家讲解一些具体的技巧和方法,希望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