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小孩推拿,调理孩子脾胃,不得不懂的捏脊正确方法

昨天由于篇幅有限不能详细的介绍捏脊方法,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捏脊的操作手法,捏脊虽然好,如果方法不对可能反而会伤到孩子的身体。

首先我们要知道,捏脊疗法是小儿推拿术的一种。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以及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那该如何操作好这个方法呢?

1、什么是捏脊:

捏脊其实就是捏的脊柱部肌肤,在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起至大椎穴,主要作用于督脉。督脉主一身之阳气,督脉上几个主要穴位都是升阳的穴位。根据经络按摩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的原则,自下往上的捏脊(上捏脊)的目的是升阳,属补法。

上捏脊

下捏脊顺序跟上捏脊相反,逆泻督脉,有清热泻火通便之效,属于泻法,平时多用于实热症,比如孩子发烧,感冒,便秘等症状,极少用于平时保健。实际运用中下捏脊往往只捏不提,或单用推背代替。

下捏脊

上捏脊能调动一身阳气,阳气升,可温肾健脾,所以上捏脊的根本目的是补阳气,更适合虚寒证为主的积食、腹泻、体质弱等症状,对于身体虚弱的孩子而言,阳气得到提升,抵抗力自然会增强,胃口也会变好。

2、捏脊的误区:

尤其是对于捏脊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来确定是上捏脊还是下捏脊,有个宝妈听同事说捏脊好,回家就天天给孩子做捏脊,结果没捏之前孩子大便正常,一段时间,孩子便秘越来越严重,而且口气还臭,就是因为捏脊方法搞反了的原因,所以要根据孩子体质不同适量进行,每日不可多捏,一般3-9遍就可以,多捏无益。另外因为上捏脊会加重胃火,胃强脾弱的孩子(非常能吃,老感觉吃不饱又容易食积的孩子)一定不可经常上捏脊。

方法要恰当

3、捏脊的诀窍

首先是时间:虽然捏脊全天都可以,但是建议最好是早上,因为早上阳气生发,所以捏脊顺应了大自然的规律,效果更明显。冬季不宜捏脊。

再次是方法:第1-3遍:只捏。捏到大椎后向上提两下,反手用2、3、4指尖贴脊柱向下抹,直至尾骨;接着捏起尾骨上的肉开始第二遍。

第1-3遍操作方法

第4-6遍:捏起尾骨的肉向上提一下,然后每捏2下提一下,即一二提,一二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按老办法一直捏上去到大椎再反手下来。

第4-6遍操作方法

最后捏完六遍后,要用手掌从上向下来回搓几遍,令其后背发红发热。收尾的时候还要在尾骨上拍三下。这样一套捏脊方法操作结束。

4、捏脊要点:

A、捏到大椎一定要提两下。

B、到大椎后一定要向下抹。

C、第四五六遍尾椎第一把就要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

D、注意,半岁以内的婴儿可以只捏不提。

注意孩子的接受度

5、捏脊的注意事项:

刚开始捏脊有些人会感觉很痛,有的人会疼的掉眼泪,如果坚持了下来,疼了三天之后开始有通畅的感觉,如果三次之后仍然很痛,可以用艾灸灸整个膀胱夹脊穴位置。灸透之后再捏,就会好很多。对于初次接受捏脊的孩子,动作一定要轻柔,以感到舒服为度,一边捏一边表扬、称赞他很坚强、不怕疼,否则会产生畏惧、害怕心理,不能配合,导致捏脊难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