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读书是每个孩子一生都要学习的功课,所谓读书的意义,便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明理。
读书便是借用别人一生,来丰富自己的经历,别让孩子被读书无用论”所吞噬。


近日,28岁北大女博士获聘名校教授”的新闻涌上了各平台的热搜头条,引发了一大波网友的强烈关注。
该则新闻是由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宣布,出生于1991年的北大博士李琳于今年7月起任该学院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同时提供的还有220万的安家费和90万的年薪。

李琳博士作为一名90后,向一代年轻人诠释了什么叫做人生赢家:2014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14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8岁,当大部分的同龄人还在为要不要辞职或找一份喜欢的工作犹豫不决,还在为手里少得可怜的薪水焦头烂额的时候,这位颜值在线的女孩,已经拥有了别人努力半辈子也未必能获得的学识、财富与名誉。

众多网友感叹道:我写小说也不敢这么写啊”!更有人感叹道:再给我28年,我也活不出她这样子的人生”。
但是有些人却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样的例子总归是极少数的,与其在学海中苦苦挣扎、等待发大财的机会,还不如去网络平台发视频做网红。

正如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新闻曾经一度引起轰动,不少人纷纷留言说道:北大毕业又怎么样,还不是去卖猪肉?我小学毕业,也一样卖。”
总有人在谈及读书的作用时用这样的例子安慰自己,说服自己可以不用努力,不去读书一样可以成功。可是却殊不知只有来自北大的学生卖猪肉才有可能成为猪肉大王”,他们只看到了卖猪肉的相同点却没看到差距。

当过皇帝的人一定不甘于再成为仆人。”也正是因为如此,只要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以及充实,一定不再甘于无知的愚钝,而学习不仅仅只是给我们带来知识,更重要的是带来一种学习的能力。

杨澜曾谈到:有人会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就像北京文科高考状元的最后一句话说的那样: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只要还在努力,人生就有无穷的可能。和时间竞争,在概率中突围,做上帝手中的漏网之鱼。


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赚钱不再是一件难事,尤其网红经济风靡的如今,一份高学历也不一定抵得过网络平台的百万粉丝。
网红一场直播几十万收入,明星一部电影出场费一亿,这使得越来越多人坚信读书无用”,可是谁又知道这些名人的背后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汗水?

口红王子李佳琦,他从月入3000到年入千万,一分钟口红销量二十万只,但在此背后是他每天睡眠不足六小时。
为了吸引粉丝做高关注度的口红测评,李佳琦将自己的脸和嘴当作试验田,每天晚上从19点涂到凌晨1点,几乎全程不停歇,在直播高峰期他一天试380支口红,嘴巴火辣辣的发痛。

再到实力明星黄磊、胡歌,流量女星郑爽,杨幂,他们都毕业于北电、上戏等优秀学府,即使那些非科班生,也是用了十年二十年的龙套生涯才换回了一夕爆红。
但如今经济的繁荣让太多的孩子迷失,不少孩子认为成为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就是他们的梦想,他们执着于不切实际的幻想而选择抛弃学业。然而网红真的就是不需要知识就能轻松成为的吗?显然并非如此。

恰如抖音网红莉哥千万粉丝,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公然篡改国歌,最后她遭到永远的封杀。因此文化的学习或许不是我们成功的决定物,但必然是必需品,任何职业都需要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任何人的成功,背后都离不开长久的坚持和日复一日的付出。


教育和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是为了拿高分?考大学?不仅仅是这样。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写到: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学历对于许多人而言,尤其是原生家庭条件普通甚至贫困的家庭来说,学习是唯一能够追赶得上别人甚至改变命运的方法,并且一份好学历的代表的并不仅仅是计算了多少道数学题、书写了多少字母,而是植入内心的文化素养以及书本里更广阔的世界。
正如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在未来等你》片中,人近中年的郝回归清华毕业,在母亲的意愿之下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在他人看来事业有成,但实际上他空有一身知识以及文凭,却没有自己的爱好以及坚持,甚至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

当因为一次偶然穿越回高中时代,遇到学生时代的自己时,他逐渐引导当初的自己爱上学习,不再是被母亲压迫下取得高分,而开始寻找到自己的兴趣,逐渐培养自身学习的能力以及不断向上的动力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读书,明理,做人,成才。读书不仅仅是一张文凭,一个好的工作,一个好的头衔,读书是一个人生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林语堂曾说道:
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读书不仅能够让我们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从其中看到解决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的方向。人终其一生,无非就是在不断探知自己的人生到底应当有什么样的意义而已。
当孩子踏入学校时,他才会知道什么叫做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当孩子开始学习时,他才明白什么叫做努力有所回报,付出有所收获;当孩子进入专业学习时,他才会了解什么是真正热爱和有意义的事。

如何让孩子学会读书、乐于读书才是我们作为父母需要学习的内容,读书的成功并非一朝一夕所练成,它需要我们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坚强的意志去培养孩子。
很多人只知道北大出了个卖猪肉的陈生,却不知道现在人家公司,坐拥三家上市公司,身价上百亿;你只知道比尔盖茨辍学,却不知他辍的是哈佛,那所学校走出8位美国总统,133位诺贝尔奖得主,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多少人挤破头都想考进去的学校;

你只知道马云高考落榜,数学只考一分,却不知道人家从不放弃,连考三次高考,最终考取杭州师范学院。正是这种不服输,不放弃,努力拼搏向上的劲头,才让他有了如此伟大的成就。


让孩子学会通过学习来成长,首要需要我们父母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在我们的内心中要将读书无用论彻底摒弃,带领孩子积极地去探索读书的意义。
当孩子幼年的时候我们作为父母可以多跟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亲子阅读貌似大家都是家长在读孩子来听,其实孩子才是亲子阅读的主体,父母们的角色应该要类似于导游,引领孩子在书的海洋里遨游。

比如年龄小于3岁的孩子,他们看书时,更多的时候是不断地一张张往前或是往后翻,甚至用嘴咬。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书就是玩具,父母只需要在他们翻着玩的时候,适时指点,帮孩子去发现书中的乐趣,而不是一定要照本宣科地把这本书读完。
而孩子在3岁以后,多数会要求父母来读绘本,绘本是以图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这种以图画为主的形式,即使孩子只是不断地翻看,也可以通过视觉收集大量的信息,并进行思考。

父母在给孩子读绘本之前,最好对绘本先做一下功课,这样读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引导。比如,哪些内容要让孩子自己观察图片,然后试着叙述内容;哪些地方要较长地停顿,给孩子留出想象的时间;哪些地方可以适当地对孩子进行提问。
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还会提出这样或者那样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这时候父母不要对孩子的问题敷衍了事,更不能简单地打断孩子。

孩子提出问题恰恰说明孩子对阅读内容产生了兴趣,进行了思考,有问题要和孩子一起探索答案,才达到了阅读的目的。
最后,阅读完绘本之后可以进行一下拓展,比如开放性结尾的想象,故事的续编,与孩子生活的联系等等,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当在孩子幼年的时候给孩子打下阅读以及学习的良好基础后,这种技能将是陪伴孩子成长一生的礼物,更是孩子成功之路重要的基石。
有这样一段话想必父母们都不陌生,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答: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我的骨头和肉。”

结语:读书的意义,不在于让自己取得多么伟大而卓越的成就,而在于当自己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备受挫折的时候,内心不会决堤。
给自己一种内在的力量,让自己安静从容地去面对,也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明白世界,看清自己,让自己在无所依靠或者无所事事的时候,有一种严肃的力量推动着自己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