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三种类型的父母,你要做哪一种?

"三种类型的父母,你要做哪一种?

新时代的亲子关系值得花时间思考

文 | 声波大银

作为小家伙的爷爷,我爸很快就发现,他已经驾驭不了他才四岁多的孙子了。这家伙从早上醒来到晚上睡去,可以保持全天候嘴上不停歇,我爸根本说不过他,除非动怒或是用零食贿赂”。他只能慨叹:现在的孩子真的跟过去那个时代不一样了。

而作为祖孙三代之间的承接者,是儿子也是一名父亲的我,无疑在这种亲子关系变革中感触更深一些。

我的父母是典型的那一类中国式父母,名义上以严厉著称,实际上是在过度控制——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我四五岁就开始蹲在灶台下生火做饭,边向锅底递着柴草边看着父母买给我的书,看入迷了,火从灶里引出来烧了柴草,我爸第一时间没有关注我的安危,而是怒骂我做不成事,随手就把整套书扔进了灶里当了柴草烧。这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我不能说我的安危还没一堆柴草重要,他是爱我的只是他不会恰当表达。但毫无疑问的是,书在当时的我爸眼里是没有柴草重要的,他就是以毁掉它们来惩罚我。

有的时候,我爸也会以拳打脚踢的方式来管束我。我妈也严厉,但她不会出手打我。她的方式要高级一点,她会站在我面前命令我自己抽自己耳光,仅是因为我跟小伙伴一起踩了别人家的萝卜地。事实上,我小时候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好孩子,成绩好,不打架,放学早早回家干活。我现在想想如果当年自己稍微调皮那么一点点,如果再没有唯一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学习成绩为护盾,我可能会被打死吧…

三种类型的父母,你要做哪一种?

陪伴式亲子关系正在成为主流

现如今,作父母的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孩子已经不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听话了。我们父辈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对今天的孩子多半已不再起作用。现在是一个孩子甚至可以嫌弃父母不配的时代,他们早慧他们要尊严他们可以独立思考。我们也不得不去思考,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是否会比专横的控制更为有效。

仅就我个人而言,我很愿意把养育孩子当做一个长期的动态实验或是一套项目管理体系来操作。现今的家庭更要强调合作的氛围,封建家长那一套,未来终究会没了市场。

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简•尼尔森博士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出版了《正面管教》一书,至今读来仍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她在书中阐述了大人与孩子的主要互动方式分为三种:严厉型、娇纵型和正面管教型。

三种类型的父母,你要做哪一种?

这一页书看得”还挺干净

书中是以怎么样让孩子专心吃好早餐为例来说明三种教育方式的不同。吃饭这事儿在小家伙这儿已经不是问题了,再说这毕竟还是相对私人化的一件事。当今社会上动辄以熊孩子大量出没”为流行话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很多家长在孩子公共场合的行为引导教育方面是有所欠缺的。

为此从小家伙一岁开始,我便有意识地带他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出入餐厅书店,甚至带他看话剧电影。就是为了规范他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举止,顺便看他身处其中的真实反应——只是口头教育是不够的,实践才能检验引导的成效有多大。

就拿去书店为例。我每周都会带小家伙去一次书店买回一本书,让他体验选书、买书的全过程,体验书店里的氛围。现在很多家长都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起码他们不会像当年的我爸,不会因为几捆柴草就烧了孩子一整套书。(这事儿必须耿耿于怀,那书现在近乎绝版)

三种类型的父母,你要做哪一种?

逛实体书店其实很重要

书店里只要呆上半小时,三种类型的家长就自动冒出来对号入座了。

严厉型——我带你花钱来买书了,我挑哪本你就得要哪本,不许啰嗦不许说不!…吵什么吵?啪啪啪——书店现场上演亲子教育,口口声声让孩子守规矩的大人倒在那啰嗦个没完吵个不停。最后以不买书作为惩罚,硬拉着哭天抢地的孩子走人,看那架势以后也不会再来。

娇纵型——宝贝儿,你想看哪本都行,来,我拿给你,哎,麻烦你帮我拿那本书(对工作人员),哎,宝贝儿你轻点(书撕坏了,赶紧放回去了),宝贝儿你不想看了啊,那我们走吧(一堆书随意一放留给工作人员去收拾)

正面管教型——先说好,进书店不许吵不许闹,一次看一本,不能损坏图书,这是规矩。触犯规矩,立马出去,下次再来。我亲见一个妈妈带着孩子把他撕坏的样品书买了回去,这种家长再多一点,书店儿童图书区就不会有那么多肢体残缺的样品了(越是设计巧妙零件多的书,坏的几率越大)

有了参考,就得践行。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我们一家三口按计划先去了书店,再去看场电影。一般情况下,我是不愿意在周末去这些地方,人太多,体验不好。但对于观察孩子行为这一角度来说,这无疑又是个好时机。

书店里人满为患,儿童区更是大人小人儿挤在一块,进去之前我跟小家伙又再三强调了规矩。小家伙自己挑了本书在那看了起来,小孩子都有个特性,喜欢凑热闹眼馋别人手里的东西,这不一会儿,一个小姐姐走近小家伙,也要看这本书,样品书只有一本,我就跟小家伙商量要他加快速度翻一遍,决定要不要,因为有小姐姐等着要看。

三种类型的父母,你要做哪一种?

这类书店就舒坦多了

这其中有几个点要让孩子(甚至大人本身)明白:

1、秩序的重要性。他先拿到了这本书,他有自由先看一遍,大人要维护孩子这项权利,不能碍于面子损伤孩子尊严做什么顺水人情的事儿,这跟在家里不要随意赠送孩子玩具给别人是一个道理,不要以大人眼光去衡量孩子的物件儿,几块钱的东西送给小朋友能怎样,你要大方你要有礼貌怎样怎样”,这是两码事。

2、规则的重要性。书店是公共场所,样品书不属于哪一个人,可以看但要有限制,不能看个没够,真要喜欢买走就是。不能一直霸占了影响别人去体验。

3、孩子打破规则,大人就必须做出决断。但要注意态度,要坚定而和善。大人不能首先坏了规矩,再去怪孩子不遵守,他只不过是有样学样而已。

具体到我们一家刚刚经历的那一天,小家伙就果然没经受住考验,他太喜欢那本书,完全不顾我的建议,甚至工作人员来劝他,他也不听,就自顾自一遍遍看个没够,旁边的小姐姐和她的家长倒没说什么,一直就在那等着。这时候,我就必须得出手干预了,小家伙随即敞开嗓子要耍赖。

想哭没问题,这不能硬憋着,换个场所哭去,我把他带到商场楼梯间没人的地方让他哭个够,然后接着看电影去。

三种类型的父母,你要做哪一种?

孩子情绪转变很快,要善于引导

照例在看之前,又要跟他宣导一遍电影院的规矩。全程两小时,尽管听不懂,小家伙还是看得规规矩矩,没到五周岁的他,已经是个合格的小观众,无论看话剧还是看电影,我都不担心他会闹场子。

看完电影,他还惦记着那本书,就回去又给他买了带走——当他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并做出了改正,大人就不该让孩子持续沉浸在沮丧的情绪当中。

许多家长错误地相信,教育孩子只有惩罚和娇纵这两种方式,非黑即白。那些被过度惩罚和控制的孩子,大多会变得胆小内向,没有自我不敢提出自主要求。而那些被娇纵的孩子总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谁都欠他们的。他们的精力和智力都被引导用来操纵大人(大人甚至没感觉到这一点)满足他们的每一个愿望。

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时常会被当时的效果所愚弄,不去做长远的打算。做长远之计,首先需要耐心。做家长也没那么难,就是耐心、温和而坚定,你不耐心教育,将来总有人有那份耐心替你教训你的孩子。

(完)

欢迎关注@声波大银,每年读书过百本,跑步上千公里的教育行业营销总监、行动狼人。育人先育己,爱行动更爱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