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关系大于教育 关系大于教育的含义

开阔眼界、趣味驱动,培养4-12岁孩子的求知欲

好的教育,不是给他世界观,而是带他观世界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童行学院

(ID:tongxingplan),

关系大于教育的含义

童行学院是为3-12岁孩子提供系统性通识教育的课外学院,致力于成为儿童通识教育的引领者。

好的教育会体现在好的关系中

好的家庭不用刻意地教育

有个小孩,每天放学的时候,都会找到三位老师,依次鞠躬、拥抱加亲吻手背,连保安爷爷也不放过。

让妈妈帮他把爱人的名字写到板子上。(爱人就是永远不分开的意思。)

他晚饭故意吃得很慢,就为在学校多待一会儿。

孩子爱上学校,省却了一家人每日早晨绞尽脑汁的说服大法。

有意思的是,这娃从不愿意上学到腻歪上学校,只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中间发生了什么呢,只因为作为家长的我去参加一个家长会,之后我变了,孩子也随之改变了。

以前的家长会,我是不屑于去参加的(狂得很嘛),理由是我身为一名教育领域的从业人员,再加上本身就是教育专业毕业的,身边的同学还有同事都是老师,哪里还需要再去幼儿园受教去。

于是,我将宝贵的受教机会留了给爸爸。就这样,我完美地错过了好几场家长会。

这次,孩儿爸要加班,我就屈尊”参加一下。自参加完家长会后,我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从此以后,只要逮着机会,我就会响应学校的活动。

关系大于教育的含义

01

只因参加了一场家长会

这个让儿子和妈妈一起变化的魔力家长会,都做了些什么?

老师开始讲了一堆PPT,开了一个讨论会。说实话,这两项节目都让我觉得很沉闷和无趣。

不过,接下来我们玩了一个让家长与老师关系解冻的对抗游戏”。正是这场参与和体验式的游戏,让我开始对学校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对抗游戏是什么?就是家长们站成一排,报数,偶数的家长原地向后转,奇偶两方家长你挽着我呀,我挽着你,一起大步往前走呀。朝着相反的方向使力,自然谁都走不了。

游戏之后,回到教室,老师跟我们说:看看,是不是学校和家庭都要朝一个方向用力,我们的孩子才会有进步呢?这就是家园共育。

我细细想了一下,的确是这样。如果我对学校的态度是对立的,那么就像这场对抗游戏一样,跟学校用力的方向是反着的,那么我们永远也达不到目标。

02

《石头汤》的行为艺术

在这个家长会中,能让我对学校的态度发生很大变化的,除了对抗游戏之外,还有老师讲的这本《石头汤》。

《石头汤》这本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故事里有三个和尚,一个老和尚,一个小和尚,还有一个年轻力壮的和尚。小和尚问老和尚,什么是幸福。老和尚决定来一次现场教学。

他们刚到村口,村民们就开始关门闭户,一家接着一家。这个村庄的人看到陌生人,就跟看到瘟神一样。

幸福看来是找不到了。这些人根本不懂幸福。怎么办?老和尚说,要让他们尝一尝石头汤的滋味。和尚们的石头汤行为艺术正式开场啦。

三人开始捡柴架锅,这时,过来了一位好奇的小姑娘。这位黄衣小姑娘是撬开人们心门的关键。和尚们请小姑娘帮他们捡三块大石头放进锅里煮 。和尚告诉她,可惜锅太小,煮不出来太多的汤。小姑娘扭头跑回家去取大锅。

取到大锅,她将锅一路滚着送了过去。这就好比是打着锣敲着鼓告诉人们,和尚们要煮石头汤啦,要煮石头汤啦,快去看看吧。

这一路过去,全村人的好奇心都被点燃了。他们纷纷走出家门,围观和尚们煮石头汤。和尚们边煮边嘀咕着,如果汤要做得更美味,还需要什么什么材料,可惜我们没带。

一开始,人们对自己的给予行为非常不习惯,他们需要借助各种理由,才能说服自己将东西取过来。再后来,不需和尚提醒,想到什么可以放进锅里煮的,村民们便会纷纷取来。

关系大于教育的含义

(胡萝卜?”站在后排的一个妇人说,我家可能有!不过只有几根”。她转身就跑,回来时捧着许多根胡萝卜,多得都快抱不住了。)

这位妇人的姿态,还有捧”字用得是真妙,献宝一样的心态。

汤煮好了,举村欢庆,宴席过后,全村人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从冷若冰霜、拒人以千里之外,到欢乐开朗,热情好客,人人敞开大门,邀请和尚们去住自家最舒适的屋子。

再后来,村民们依依惜别了和尚们,他们明白了分享使人富足,幸福就像煮石头汤那样简单。”

老师把这本给孩子读的绘本,挪到了家长会上。这一番巧用,让这个故事和我当时对学校的态度以及后来行动的改变,就那么严丝合缝地拓(tà )在了一起。

学校就是那锅汤,村民们就是家长,老和尚就是学校。包括后来我对自己给予行为的不习惯,都和这些村民们一模一样。这是后话了。

话说开完家长会,回到家后,我想了想,幼儿园的老师、校长能叫得上来全校学生的名字,一个班级的老师不光能认得孩子的爸爸妈妈,还认得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长接孩子,老师是认人不认卡。光凭这一点,就让人心生敬意。

明明学校挺好的,为什么之前我和学校之间隔得那么远呢?

03

怎样破除群体之间的对立?

为什么之前我不喜欢这个学校?

我们都很喜欢把自己归属于某一个群体,于是就形成了各种你们”和我们”,你们北京人,我们外地人;你们男人,我们女人;你们学校,我们家长。

有了你们”和我们”,对立就很容易产生。这是原因之一。

此外,这所学校并不是我的心仪学校,只是阴差阳错走进了现在这家园。

没有进入我心目中理想的幼儿园,不得已才进了这家,自然初始印象是不好的。

虽说这家园一年之后改为了普惠园,学费变少,可是我心里还是有失落和不满,这些最终化为了抱怨。在我心有不满的那段时间,孩子也是非常不愿意去学校。

如何破除对立关系?

一起吃顿饭,看个电影,这种没有明确目标的共同活动并不能消除群体之间的隔阂。

关系大于教育的含义

怎么办?

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为了让已经产生敌意的两个野营少年队改善关系,心理学家故意将营地的贮水池破坏掉。这下,共同的营地没水喝了。怎么办?两队少年齐心协力修复贮水池,他们不仅化解了敌意,还成为了朋友。

目标的一致,可以让我们”和你们”变为咱们”。

《石头汤》里的村民们一同欢宴,消除隔阂,也是因为共同的目标——煮石头汤。

要让家长和学校的目标一致,只需要不断重复一个认知,咱们都是为了孩子”。目标一致,家园关系就会融洽,孩子会在学校很安心。

老师在开家长会时,让家长们做的对抗游戏,还有读的绘本《石头汤》就是在强化咱们都是为了孩子”这一认知。

《石头汤》太过有名了,有名到我都没兴趣看它一眼,直到参加了家长会。我意识到自己就和《石头汤》里的村民一样,因为一些原因身心疲惫,辛勤劳作,但从来只顾自己。

既然已经看清了原因,再不采取行动,怕是过不了自己这一关。《石头汤》里村民们送食材,我送书。

家里童书太多了,我和石头汤里的村民一样,一开始的分享别别扭扭,我还特意告诉老师说,这书是因为买重复了,才会送到班级的阅读角。

送了几次习惯了,我又专门买了一些孩子爱读的经典童书送了去。

(当每一个人敞开胸怀付出时,下一个人就会付出更多。”当一个人付出过之后,她下一次也会付出更多。)

老师讲故事的时候,告诉班里的孩子,这本书是谁送过来的。我娃很骄傲,那些故事他熟呀,就这样,他在学校的分享欲飙升。

老师需要家长进课堂的时候,我会主动参加。咱写过那么多音频课程,有的是可讲的内容,找一些适合的内容讲讲,还会收到一些真实的反馈,双赢呀。不过这反馈证明,人家老师就是厉害,要把控住30个孩子,真真不容易。

其实,像我这样支持学校的家长有很多,帮老师订校服的,统计人数的,和我一样进课堂的等等。很多时候,老师是一呼百应。

老师请家长将一些废纸箱、旧衣物衣物拿去学校,当作材料教孩子们做些手工。头天晚上发布消息,第二天早晨就会看到家长们一人手上拿着一袋子衣服、一摞的空纸箱。

学校经常会做出让人心头一暖的举动。比如,六一孩子们排练辛苦,老师会给孩子们发小冰棍吃。我能想像出来,冰棍拿出来,孩子们的欢乐声能把房顶掀翻了。

再比如,怕家长们渴了,给家长备好了水。需要家长们参与的活动,会安排在周末。

04

孩子的转变

春江水暖娃”先知。妈妈这一池水解冻了,娃在学校里也开始活泛起来了:

在幼儿园话多了,吃的饭也多了;

有了朋友,还有了想要结婚的对象;

晚上遛弯的时候,也要专门去学校门口看看;

要买金子,再把金子卖掉,这样有了好多钱后,就可以给学校买好多关于海洋的书。(那个学期的主题是海洋。)

儿子爱上了学校,我这当妈的,沦陷得更深了,满眼都是学校的好。

六一活动,小孩主持人满嘴的大人话,在我的眼里看到的是老师和孩子背后的努力;

极为简陋的活动场地,发现的是老师布置时花的心思;

努力又状况频出的小小表演者,让家长们在欢笑之余又忍不住感慨老师的不易;

关系大于教育的含义

大班的毕业典礼,台上老师哭,孩子哭,台下家长也跟着偷偷地摸眼泪。

那段日子,我想明白了,上哪所幼儿园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只有安安心心地在孩子周边创造一些些小的善意,接收善意,再发出善意。

正是这些小善意,让我在看到老师,看到学校,看到小区里的人们都会面带微笑。

05

✏关系大于教育

关系大于教育的含义

我敬爱的李子勋先生这样解释关系大于教育”:好的教育会体现在好的关系中,好的家庭不用刻意地教育,孩子是在好的关系中就知道该怎么做,所以这时望子成龙就不再是难事。”

他的原意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大于教育”,我将之扩散到了学校与家庭这个关系中。

当家庭与学校的关系改善了,养园共育实现了,让孩子爱上学校就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其实,在为学校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时候,我和孩子的生活也变得美好了,不是吗?

最后,泡爸要提醒一句:如果你以为哄得孩子高兴,就是最好的关系,那……错了哈。

好的关系,也包括权威、榜样和尊重。以及对孩子的正确引导。

【童行学院(ID:tongxingplan)】由世界科幻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发起,涵盖科学、人文、艺术、思维4大学习领域,为3-12岁儿童提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通识启蒙课程,通过探索型跨学科融合学习,让儿童思维宽广,思考深入(think big, think deep)。

关注公众号泡爸讲知识”

回复历史26”,可免费收听

《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历史》泡爸语音版全集26节

泡爸绝版让孩子着迷”系列纸质书,

所有知识语音课,请点这里

让孩子着迷的语文之美、数学之美

让孩子着迷的宋词宋史、唐诗唐史

适合6-99岁的史记故事课

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地理、自然百科

西游记泡爸改编版(最好听的西游记)

找到教育的规律泡爸公开课

以上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泡爸讲知识”

知识传播+家庭教育

泡爸:

童书作家。出于给泡泡讲知识的原因,不小心”成为作家。已出版《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历史》、《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地理》、《大人孩子都能懂的时间简史》等十多本知识童书。

教育学者。顺应天性的教育”思想创建人。著有亲子教育书籍《你的蜜糖 他的毒药》、《天性》。

以大人感兴趣、孩子更喜欢的故事型知识,开阔眼界,趣味驱动,培养4到12岁孩子的求知欲,提升家长知识储备。

以顺应天性的教育”方法,解决亲子教育问题,培养孩子正向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