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父母必须要读的10大儿童教育心理学,宝爸宝妈快了解一下!下篇

心理对于早教的重要性早已经被广大家长认可,篇文章讲述了5个儿童常出现的心理效应,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剩下5个在在儿童心理咨询及早教机构里经常被提及用到的心理学常识,希望大家能找到感兴趣的有用的内容。

6.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

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

作为家长,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

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

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

父母必须要读的10大儿童教育心理学,宝爸宝妈快了解一下!下篇

7.增减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

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难免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

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

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8.蝴蝶效应

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

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

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9.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

于是,美国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的好、如何改过等。

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

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

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所以,家长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

10.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门槛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门槛效应”。

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孩子教育很重要。但家长的修炼更重要。但是即使听100场讲座也不能教育好孩子。最最重要的是,家长在听讲座的同时,自己的内心要发生化学变化(想法改变),物理变化(行动。)

专家

教育心得三点分享:

一,冰箱理论

每一个家里都会有一个冰箱,里面存放家里需要的食品。

这个冰箱里的食物来自超市,但和超市里是有区别的:

是经过家长挑选的,家庭需要的。它把垃圾食品拒绝在外。

同理,家里关于孩子教育的物品,包括但不限于书籍,音视频,玩具,等,都应尽最大可能把垃圾属性的排除在外。家长一定要像挑选家中冰箱食品一样,来为孩子们选择精神食粮。

那些没有营养的或垃圾书籍,垃圾视频,一方面浪费孩子大量的宝贵时间,另一方面极大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时会造就出垃圾灵魂,比如孙小果。

有多奇葩的父母才会有这样的孩子。唉!

二,1: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孩子们的兴趣,说句实在话:不知道。

家长最大的自信,是家长以为自己知识孩子的兴趣所在。所以自己的眼光来为孩子们做选择。

其实我们并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甚至很多时候孩子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同样是小猪佩琪,有的孩子爱到发疯,有的孩子一点都不CARE。

但是作为家长,我们可以以科学的方法去尝试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

所以在选择方面,可以参照1:1:1这个理论。即家长选一个,孩子选一个,家长和孩子一起选一个。这样就比较好的把民主和集中统一起来。

专家

三,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文爸有个朴素的想法,所有的知识在书上都有。(互联网也是知识的另一种载体)。当孩子学习阅读后,家长就帮孩子找资源就好。

知识载体有四种表现形式:书籍,音频,视频,玩具。等。

孩子们可以从以上四种载体开始,去接触一个知识点。并产生兴趣。

(有很多内容有以上四种载体,比如:小猪佩琪,托马斯,小马宝莉,四大名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