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罪魁祸首”原来是你,三招帮你走出困境

说起孩子"叛逆期",家长一定不会陌生。

每每谈到孩子不听话了,爱和大人对着干了,开始早恋、离家出走,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时,家长总是摇摇头说,你家孩子进入叛逆期了。

青春期的孩子进入叛逆期本来是很普遍的现象,可是家长一谈到叛逆期”总是谈虎色变,视其为洪水猛兽。

每当数落起叛逆期孩子的种种恶行,很多家长咬牙切齿,甚至有一种快要发疯的感觉。不相信原来那么听话的孩子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导致大人苦恼,孩子也痛苦,整个家庭也弥漫着痛苦的氛围,没有幸福可言。

有的家长以为挨过了这段时期,孩子就会自动摆脱叛逆行为。没想到,有的孩子可能越来越严重,甚至到了30岁、40岁,都不能走出所谓的叛逆期”。

就像著名作家王朔在《致女儿书》里写过:

我不记得我爱过我的父母;小的时候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是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王朔后来在接受采访时都还在说:小时候,我体验到最多的,就是专制与暴力。所以,长大后,王朔与自己的父母到现在都没有和解,造成的裂痕可能需要一辈子来化解。

到底怎么回事呢?

美国的育儿专家杰弗里.伯恩斯坦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一书中告诉你: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家长才是罪魁祸首”。赶紧学点正确的应对方式,帮助孩子早日走出叛逆困境,承担起自己的行为后果,让孩子变得更加负责任,生活更加幸福。

什么是叛逆?有何表现?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他们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很多时候,家长也常常爱用叛逆”这个词去评判一个孩子。

那到底什么叫叛逆?难道只要违背了父母的意愿,不听父母的话,就是叛逆吗?叛逆的孩子常有什么表现呢?

情绪波动大,容易发生冲突对大人的批评很容易引起他们反感,反应激烈;和父母唱反调,不理睬父母,喜欢和父母对着干;常常爱发脾气;成绩下滑,厌学情绪严重,抗拒学习;

一般有以上三种表现的孩子就是进入了叛逆期。专家们还细分出孩子人生中会有三个叛逆期:

2-3岁时:第一个叛逆期,称为宝宝叛逆期”。孩子自我意识的萌生阶段,开始不听话了。

6-8岁时: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孩子对规律而又枯燥的生活产生抵触感。

12-18岁时:第三个叛逆期,是家长最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不同的叛逆期,孩子会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该掌握才能更好应对。

为什么孩子会叛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进入青春叛逆期,孩子变得越来越想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可是却不会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让孩子变得蛮横不讲理,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与人难以相处。

那到底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叛逆,主要有以下原因:

1、和父母的关系不融洽;

2、被同伴排斥、拒绝;

3、学习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

4、外部的创伤,比如遭受性骚扰、外貌被人取笑;

5、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竞争、冲突;

6、模仿同伴,以为逆反很炫酷。

归根到底,真正的原因还是叛逆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去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时期是最需要家长的帮助,正确地面对问题。

家长如何应对叛逆期孩子

面对孩子青春期叛逆来袭,家长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轻松地帮助孩子渡过青春期呢?

1、识别自己对孩子的行为和态度。

每个家庭都会出现各类问题,家长最应该做的事就是,接受自己所处的境况,并积极地寻求帮助和改变。

首先:检查自己平时对孩子有那些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有没有常常对孩子微笑、握手、拥抱,给予孩子表扬或赞美。
有没有经常参加学校的家长会,认识孩子的好朋友。
有没有最近安排和孩子的特殊时光,比如为孩子安排生日聚会,一起旅游、一起看电影。
有没有和孩子常常聊聊天、交交心。

如果有,请给自己点个赞。父母这些积极的行为将有助于你与孩子保持联系,更好理解孩子。只有亲子关系处理好了,才能去更好管教孩子,产生效果。

其次:再看看自己平时对孩子有那些消极的态度和行为。

--经常对孩子吼叫和打骂:这类行为是最容易让孩子产生叛逆行为。这也是对家长来说喜欢使用的管教方式,因为最有效,虽然马上能暂停,但其实在助长孩子的叛逆行为。

--经常批评孩子:比如嘲笑、评判和责备孩子。这类行为最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经常爱唠叨:反反复复对孩子说很多遍。其实父母在唠叨的时候,孩子根本没有听进去,反而非常反感,家长可以使用简洁的语言与叛逆的孩子交流。

央视前主持人张泉灵就分享过这个方法,她在与青春期的儿子交流的时候,就使用精简的语言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时间到,睡觉了。谢谢,请停止。...

用最精简的话反而让孩子听进去,遵照你的要求去做他本来要做的事。

--经常爱打断:当孩子刚开始和你想说什么的时候,家长最爱以权威的方式马上打断孩子,批判孩子,让孩子慢慢变得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类似的行为还很多,比如说教、否认孩子的感受、威胁、挖苦等等,这些消极的行为都会增加你孩子的叛逆行为。

很多家长即有积极的行为,也有消极的行为,不可能一下就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但是,只要自己愿意为孩子努力改变,我们就离高效能的父母更进一步了。

2、学会理解孩子,认真倾听

没有父母不爱孩子,但大部份家长并不理解孩子。

我们常说:理解万岁。要想理解孩子,学会倾听是关键。就像斯科特·佩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说:

如果我们倾听我们孩子的专注程度和认真态度,就像听一位伟大的演讲家演讲一样,就等于赠予了孩子一件珍贵的礼物。倾听孩子的心声、重视孩子的意见,会让你在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时如鱼得水般顺畅自如。”

倾听是为了让你更好理解孩子的想法,所以,千万不要急着去给建议,不要只会谈自己的感受、忽视孩子的感受。如何做到真正倾听孩子呢?

保持目光接触。让孩子觉得你对他的话题很感兴趣。

避免被打断。不要在孩子有强烈说话愿望的时候,去玩手机或做其它事情。

倾听完不批评。做父母的总是习惯性口若悬河地教导孩子,其实只要点点头,拍拍肩,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和鼓励,就能达到沟通的效果。

只要你愿意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控制住自己老爱批评的习惯,孩子自然愿意与你多交流,你就能了解到孩子真实的一些想法和愿望,自然会少很多的叛逆和冲突。

3、避免大喊大叫。

大喊大叫有时看起来有用,但会让孩子怀疑,父母是不是爱他。

对于叛逆孩子的父母来说,大喊大叫的问题非常严重,只是家长想表达自己的愤怒,这是家长不能的表现。对叛逆期的孩子大喊大叫,他们不但不会理睬,反而会对你进行回击。

大喊大叫很容易成为孩子攻击你的弱点,就是要让你生气、失控。

所以,家长在和孩子沟通前,应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大喊大叫。

叛逆不是孩子的问题,其实质是家长没有跟上孩子发展的步伐和节奏。还在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没有真正去尊重孩子的需求和变化。

只要父母用心陪伴、多多尊重孩子,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孩子叛逆的问题就会很少。

身为父母,一定要时刻记住,不管你的行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要勇于承认错误,勇敢地做出改变,做一个学习型父母。

中国有句古话说:知易行难。身为父母的你需要的是耐心和坚持,只要你作出改变,就会造就一个不叛逆的孩子,拥有和谐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