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起云涌的育儿江湖,有这么3个字,出场率极高,且威力无穷!一旦出场,家里立刻掀起一场骤雨疾风”!
那就是——爸爸/妈妈,我肚子疼!”
宝宝肚子疼,原因真的太多了:吃坏肚子、紧张了、生病了、吃撑了、不想上学、想求关注了……
肚子疼咋办?能揉吗?要去医院吗?科大大给大家一一解答!
肚子疼,能揉吗?
宝宝肚子疼,爸妈很慌张!但,这些应急措施”可能害了孩子!
随意按揉✘
揉肚子是很常见的缓解疼痛方式。如果宝宝自己按着,也喜欢别人按,可以尝试轻轻按揉。
但如果宝宝明显抗拒按揉,就不能随便按,尽快就医!
随便吃驱虫药✘
给宝宝盲目服用驱虫药,会让寄生虫产生或增强抗药性,给以后驱虫增加难度,还有一定的副作用。
随便吃止疼药或解痉药✘
止疼药虽然暂时缓解了疼痛,却掩盖了病情,容易造成误诊或延误诊断。
比如,阑尾炎造成的肚子疼,如果不及时诊治,可能造成穿孔,危及生命。
肚子疼?首先看哪疼!
其实,宝宝肚子疼,大多数时候,宝爸妈认真回想宝宝吃了啥、干了啥,都能很快找到原因和解决方案。
比如:吃坏了、吃撑了、着凉了、玩太嗨了运动过度……
但如果宝宝突然腹痛,宝爸妈也想不到什么诱因,来!伸出手指,指着宝宝肚子的不同部位,请宝宝为你缩小答题范围,明确解题思路”!
❏上腹痛:胃炎/消化性溃疡
上腹,指的是肚脐以上,一般在中间位置。
➤胃炎
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情况下甚至呕血、黑便等;急性胃炎如果是感染引起,宝宝可能会发热;慢性胃炎的腹痛较多在就餐时或餐后发生。➤消化性溃疡
间歇性发作,小宝宝会在夜间或清晨疼醒,大宝宝多在饿时或夜间疼痛;可能有吃东西后呕吐/经常腹泻的症状,严重甚至可能有呕血、黑便等。应对方法☟
确诊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最好带宝宝检查一下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大宝宝中最为常见。是引起上面两种疾病的一大原因,根除后也有助于宝宝恢复。
❏右下腹痛:阑尾炎 / 肠系膜淋巴结炎
➤急性阑尾炎
小宝宝表现出异常哭闹,蜷缩身体、出冷汗;大宝宝蜷曲着右腿睡或弯着腰走路;拒绝爸妈按揉腹部,会加剧哭闹;常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然后出现高热。应对方法:马上带宝宝就诊,必要时进行外科治疗。
➤肠系膜淋巴结炎
宝宝便便后肚子痛没有缓解,按压时会痛,还伴有发热等感染症状。一般能自愈。
❏下腹痛:过敏性紫癜/泌尿道感染
宝宝下腹疼痛,除了上面说的疾病,还可以参考这两种☟
➤过敏性紫癜
宝宝出现出血性皮疹,以四肢和臀部为主(最明显症状);可能出现膝、肘等关节肿痛;有腹泻、黑便的可能,有时摸下腹会摸到肿块(症状较重)。➤泌尿道感染
尿频、尿急、尿痛,可能有肉眼看得到的尿液浑浊(最明显症状);可能伴有腰痛,肾区叩击也会痛;可能存在发热、呕吐等情况。应对方法:这2种情况,都需要带宝宝就医。
❏肚脐周围痛:蛔虫病和肠套叠
肠系膜淋巴结炎/阑尾炎/过敏性紫癜/胃炎/消化性溃疡,疼痛部位均有可能出现在肚脐周围。
那科大大单独讲一下上面没提到的:蛔虫病和肠套叠。
➤蛔虫病
宝宝腹痛不剧烈,按揉时觉得舒服;部分宝宝有烦躁易惊、精神萎靡、磨牙、哮喘、营养不良等情况。➤肠套叠
多在2岁内发病;可有果冻样或果酱样血便;排便排气停止是完全肠阻梗的突出表现。应对方法:需要去医院确诊后对应治疗。
说不清哪里疼?考虑这3种!
很多宝宝会出现这种情况:莫名其妙肚子疼,也说不出来哪里疼,检查也找不到原因。过一会,又活蹦乱跳了。反反复复。
这种腹痛,很可能是生长痛”。
缺钙?NO!疼得多长得高,NO!
2~12岁,是宝宝身体发育的高速发展期,各个部位生长速度不同,就造成其间的牵拉导致疼痛。大多出现在腿部,偶尔出现在腹部。
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一般没有其他症状。无需医治,过段时间就好了。
如果宝宝每次都是同一个部位疼痛,或持续疼痛超过一个月,就要带宝宝到医院进行具体检查!
急性肠炎引起宝宝肚子疼也很常见!包括我们非常熟悉的轮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
可能是宝宝接触了病人被传染,也可能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
症状:
多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能伴有发热、畏寒、头痛、乏力、肌痛等全身症状;一般孩子呕吐、腹泻之后,肚子痛会得到缓解。可以在家护理。宝爸妈要注意观察,让宝宝饮食清淡,最重要的,是补充水分和一些电解质,预防脱水。
宝宝肚子胀痛,大便干结、像羊屎球般,难以排出?
不用怀疑,这是便秘啦!
快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重中之重),多吃新鲜蔬果,补充膳食纤维;让宝宝多运动;给宝宝轻轻揉肚;必要时使用开塞露+乳果糖;
还有一种常见的肚子疼”,比较特别。
装肚子疼!不过,因为演技稚嫩,很容易被经验丰富的爸妈识破。
但心因性腹痛的宝宝,是相信自己真的肚子不舒服的。管教过严、母婴分离等原因导致宝宝有了压力或精神创伤,就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宝爸妈要好好审视自己的养育方式,关注宝宝的心理健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