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李玫瑾:孩子越小管越好管,3-5岁给他做这样一次训练受益终生

女生:孩子跑来跑去,我跟您说,好好的。”
老人:孩子跑来跑去,他是小孩,小孩吃屎你也吃屎?”
女生:小孩不懂,大人还不懂吗?”
老人:小孩就是要活泼。”

前不久,一则新闻在朋友圈引发热议。 一个女生在乘坐高铁时,因劝告一位老人看管一下孩子,别让他们在车厢里乱跑叫嚷,遭到老人的谩骂。



太多这样拿他只是个孩子”来为熊孩子护短的大人了。

大人这一句话,就相当于是在告诉孩子,你可以没有规矩,你可以为所欲为。

会这样纵容溺爱孩子的家长,心中也没有规矩,更别谈给孩子立规矩了。

给孩子立规矩永远不管用!心理专家李玫瑾一语道破真相。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但这话若用在孩子身上,有时候真的不管用。


孩子这种生物的世界里,根本没有规矩的概念,他们的规矩就是不守规矩。



很多家庭里,规矩定了,但执行不了几天,大人小孩就都忘了。等大人冷不丁想起来的时候,孩子又不干了。

为何这么多大人在给孩子立规矩这件事上,总是不成功?


生活中,立规矩不成功的大人,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大人自己不知道什么是规矩

大人明明知道什么是规矩,却总是妥协

《妈妈是超人》里,马雅舒的做法就是典型。

一次,感冒还没好的女儿米娅想吃冰淇淋,马雅舒一开始不同意,米娅直接躺在地上,哭闹耍赖,无奈的马雅舒,只能去给孩子买冰淇淋。


无独有偶,在菜市场,孩子们刚刚吃完蛋糕,又要吃面包。

马雅舒一开始也是拒绝,孩子们又开始软硬兼施,哭闹撒娇一起来,马雅舒又服软了,还是拿出了面包。

这样的戏码,经常在他们家上演,孩子瞧准了妈妈的软肋,只要他们一哭二闹,妈妈就会退让。

连她自己都说:我应该是一个很好妥协的妈妈。”


每次只要她哭,我的这个坚持就已经掉到了零下。”


在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马雅舒每次都先拒绝,她知道规矩是什么。

但每次孩子一哭她就妥协,她没把规矩守住。

她没有原则的爱,只会让孩子永远不把大人立的规矩当回事。

大人凭着自己的情绪立规矩

这种情况的大人,知道什么是规矩,也勇于立规矩,但立的规矩却完全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

很多大人,前面立好了规矩,一生气,就改规矩,或是立新规矩。

这样立规矩,只会让孩子觉得,大人立规矩从来就没有什么原则,全凭大人的情绪。

这样的规矩,又如何能让孩子信服地遵守呢?

立规矩失败的原因?

归根结底,都是立规矩时缺乏理性的爱,守规矩时缺乏平和的坚持。

要么就是爱给多了,没规矩;要么就是有规矩,但不理性。

给孩子立规矩,要怎么做才能成功呢?

立规矩帮助孩子,而不是惩罚孩子

我们之所以和孩子约法三章”,是因为孩子缺乏自制力,立规矩就是为了帮助孩子约束自己,而不是惩罚孩子。

所以,规矩的制定一定要孩子发自内心认可,孩子才会自觉遵守规矩。

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大人与孩子一起商量,双方都认同的情况下,再把规则定下来。

规则定下来之后,尽量把规则张贴在醒目的地方。

执行的时候孩子如果有遗忘,让孩子回去看看规矩的细则;

有分歧的时候,双方照着白纸黑字上的规则说事,孩子更容易信服。

2、用规矩的时候

要用到规矩的时候,就是孩子不遵守规矩的时候,这往往也是孩子撒泼耍赖的时候。

面对孩子的哭闹,很多大人情绪一上来,之前定下的规矩都灰飞烟灭了。

跟孩子起冲突时,大人的态度一定要温和坚定,不要陷入孩子的情绪里,让孩子把情绪发泄完,平静了,再平和地跟他用规则说事儿。

这点上,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的做法,最值得借鉴。

李玫瑾谈到,女儿想要一样东西,她拒绝后,女儿便大哭大闹,她没有妥协。


她把孩子带回家后,陪着女儿待在房间里,继续任由孩子哭。

在这个过程中,顶多就是递给女儿一条热毛巾,让她擦擦鼻涕擦擦眼泪。

她就这样静静地坐在女儿跟前,看着她哭。 等到她哭得筋疲力尽,也不见妈妈的态度有丝毫放松,便也作罢。

从那以后,孩子再也没有提出过任何无礼的要求。

这种方式,不用打骂孩子,也不用生气,反而能坚定平和地告诉孩子:你的无理取闹,不管用。

等孩子发现哭闹没用的时候,再把规矩拿出来,平和地跟孩子说明接下来该怎么办。

立规矩是大人责任,需要理性

爱孩子是人类的本能,比较感性;立规矩是大人责任,需要理性。 文丨娇娇妈


大人立下的规矩不能成功地管理孩子,多半是因为爱和理性的比例乱了套。

给孩子立规矩,还能守住规矩,需要爱和理性的分量都刚刚好。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孩子成长健康、语言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大脑发育等相关方面的问题想要咨询,欢迎关注:儿童康复指导金老师,下方留言或评论,会尽快帮您做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