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父母对生活的很多领域都缺乏控制力。但幸运的是,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帮助方面,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孩子迎接生活中的挑战时,父母的积极态度会产生很正面的作用。那么父母怎么做才算得上积极呢?首先就是纪律。塑造孩子、指引孩子是父母神圣的职责我们得承认,孩子往往任性、叛逆、不服管,所以想制定出纪律来约束孩子很难,但终有一天你会发现,用纪律来塑造孩子的性格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正确的。更进一步说,正面地为人父母就是要关心孩子每天所学的东西,而不是只量化地看他们学得多还是学得少。对父母来说,最主要的任务是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以此来判断他是否产生挫败感。

当孩子需要面对和扫清学习道路上的障碍时,父母是他最重要的同盟。当然,在这纪律和教育的背后,父母的任务不只是照顾孩子起居这么简单,他们还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把孩子从完全依赖父母的婴儿,培养成独立的、负责任的成年人。这一章要讨论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希望这些方法能使孩子成为个善良、无私的人,懂得帮助别人建立自信,而不是毁掉别人的自信。

罚孩子,但别伤他的白尊心。现在我们谈论的自尊、自信和惩罚的问题非常重要。惩罚,特别是体罚,会不会毁掉孩子的心灵?这就需要视父母的动机和意图而定。这不是打还是不打的问题,而是怎么惩罚、用什么方法惩罚和为什么惩罚的问题。

现在我们需重新思考一下,特别是要思考惩罚与孩子自我认知的关系如果使用得当,体罚会成为一种非常有用的手段,而且我也赞成父母对孩子进行一点体罚。不过,体罚和其他任何手段一样,都有对错之分有的父母没有任何理由地将自己的郁闷和焦躁全部发泄在孩子身上,这是不对的。父母也不该在孩子做错事、发生意外或者说出不负责任的话时揪他的耳朵。

同时,父母没有权利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没有权利伤害他的曾经有一个不幸的女孩来找我咨询,被蛮横、霸道的父亲殴打,贯穿了她的整个童年时期。有一次,她晚上睡觉时不小心尿床了,父亲就用尿湿的床单捂住她的头,并把她头朝下塞进了马桶。她永远无法从那梦魇中醒过来,永远无法忘记父亲是如何伤害自己脆弱的心灵。毫无疑问,这种强烈、暴力、过分和变态的惩罚会彻底毁了孩子,特别是那些本来就觉得自己没有人爱的孩子。因此,家长在惩罚孩子的时候,要避免伤害孩子的惩罚,因爱而起另一种情况,也能轻易毁掉孩子的自尊心,那就是完全不惩罚孩子。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特别是很自私或者对别人很无礼的时候,他希望父母能有所反应,比如教训一下自己。毕竟,父母是孩子心中正义、法律和命令的化身。

如果父母不肯惩罚孩子,那么孩子会觉得他们不尊重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再听父母的话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会觉得奇怪,如果父母爱自己,那为什么不让自己受点惩罚呢?没有受过惩罚的孩子,不管父母多么爱他,他也会觉得自己并不属于这个家庭。加州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斯坦利·库珀史密斯曾经对一个中年级的男孩和他们的父母进行研究。这项研究开始于孩子的青春期之前,并一直追踪进行到他们进入青壮年时期。斯坦利首先确定了其中一些孩子有着很强的自信心,他将这些孩子的童年与那些自信心较差的孩子的童年进行对比,他发现,那些自信心很强的孩子在家中受到父母的爱护和欣赏,而且父母都会非常严格地管教他们:这些孩子的家庭共同的特点是比较民主和开放。

因此,一旦父母向孩子明确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那么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就有了自由的空间。适当惩罚的要素既然适当的惩罚对孩子的自信建立如此重要,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其中有哪些要素。先回到体罚的话题上,什么时候、在什么条件下才适合体罚呢?如果你按照以下方法来做,那你就不会伤害孩子的心。要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在孩子破坏规则之前,要先让孩子知道规则到底是什么。你要清楚地告诉孩子你希望他们怎么做并说明为什么,不要等到他已经做错了再去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