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父母必读:你不能总是“撒谎”,又要求孩子永远信任你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人是最擅长联想的,看到一截胳膊就能浮想联翩,处在这样的大环境里,似乎很多事情都变得那么令人难以启齿。

生死话题、性教育问题、社会上的一些敏感话题,这些事情在成年人的眼里,似乎都不该和孩子去说,可是你不说也架不住孩子主动问,当孩子主动问起来的时候,大人们就支支吾吾,试图用各种方式搪塞过去。

但是这样真的对孩子们好吗?

父母必读:你不能总是撒谎”,又要求孩子永远信任你

当孩子在自己的家长口中得不到真正的答案,或者得到一个善意的谎言时,这对孩子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当孩子意识到家长骗了自己时,所有的孩子都能理解这种"善意"吗?

孩子也有"知情权"

1. "欺骗"的后续连锁反应

谈起一些严肃的话题时,家长总是喜欢避开孩子的,而孩子从电视、广播等得知了诸如"虐童"、"死亡"、"怀孕"、"恋童癖"等等敏感名词时,自然会想要回家来问问自家大人,这个时候,家长往往是非常尴尬的。

很多家长受到我们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面对孩子问起这样的问题时,往往会选择截断话题,告诉孩子"你小孩子不懂事,不要再问这种话题了",但是家长在这样处理的时候可能没有思考过,当孩子询问一件事的时候,对其是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的,尤其是从自己的同学或者朋友那里得知的词汇,当孩子得不到答案的时候,面对自己的交际圈子会有一定的自卑心态,认为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从而对大人拒绝回答而感到一些失望。

此外有很多家长也会选择另一种常用的处理方式——"撒谎",考虑到孩子的知识面窄和常识的欠缺,在听到大人做出解答的时候又往往会产生新的疑问,于是大部分家长出于"解决麻烦"的心态,选择用一个"善意"的谎言去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多数时候这种"善意的谎言"会是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以动物为主角的小故事。

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无论我们的出发点是好是坏,我们的行为仍然是欺骗。

只要是欺骗,就会造成伤害。

只是很多时候,善意的谎言不会在亲子之间造成伤害,给孩子造成伤害的,是孩子听信了"谎言"之后所遭遇的事情。

童话故事

多数情况下,孩子提问的事情并不很复杂,例如"我是从哪儿来的","死亡是什么",当孩子问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家长使用善意的谎言打发了孩子,比如"你是天使送给爸爸妈妈的"、"人去世了之后就会到天上变成神仙"等等。

很多孩子相信了这些说法后,会去和自己的小伙伴分享,很明显,家长们很少会和自家的孩子说实话,当然,家长们也不可能有机会互相对台词,于是孩子们之间的说辞五花八门,这时候矛盾就产生了,推推搡搡、大孩子嘲笑小孩子之类的事情自然就发生了,有些身体比较强壮,性格淘气的孩子,大有可能会向其他人指证某个孩子说:"他撒谎,他是骗人精",于是一场闹剧就此产生。

义务教育

而被嘲讽了的孩子,回到家里满心的委屈和伤心,自然也会问自己,"是爸爸妈妈骗了我吗"。

有的孩子会去问爸妈,可能会得到"你怎么这么淘气,就知道玩不学习"的评价,从而更加委屈难过;有的孩子心灵更加脆弱一点,或者他们的爸妈脾气有些严厉,这些孩子问过一次就不敢再去问第二次了,尤其是和同学发生争执的事情,更加不敢和爸妈说,于是心里就认定被爸妈骗了,忍下了委屈,但是内心也埋下了"爸妈对我撒谎"的种子。

谎言

其实我们必须明白一点,在现在社会信息高速交流的生活方式下,没有什么消息是能够瞒得住的,孩子在学校里也会有很多种方式去知道这些信息。而我们所谓的很多敏感话题,也逐渐被教育局纳入义务教育的课本中,希望通过老师的授课,让孩子明白诸如"儿童性侵"等等是违法的事情,是需要孩子拒绝和呼救来保护自己的,因此家长就更不能拖教育大潮流的后腿,让孩子接受到保护自己的信息被"善意"的谎言冲破,使教育前进的步伐停滞。

家长们常常认为,小孩子内心单纯,在孩子小的时候是不适合接受到一些"成年人世界"里的信息,也不该将一些严肃的话题告诉给孩子。

义务教育

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不告诉给孩子的理由是什么?很多人会说"因为孩子还小,知道这些干嘛",再问"为什么孩子小就不能知道这些"时,我相信很多人就答不上来了。

2. 孩子需要知道"真相"

其实家长心中需要明白一点,现在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信息量爆炸的社会,信息的交流速度也是非常快的,我们无法去阻挡孩子知道这些事情,正如纸里包不住火,而这些敏感的问题并不是像被蚊子咬了怎么处理一样可有可无的小事,这些问题之所以被爸妈们避而不谈,正是因为它们敏感。

和少年儿童有关的敏感问题,是牵扯着孩子们人身安全的。

童话故事

世界并不是像童话故事一样纯净美好,而是不完美的,家长需要做的,是教会孩子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护自己,明白现实的世界或许会对自己造成伤害,而不是活在"善意"的谎言交织的美梦之中,成为一个易碎的水晶娃娃。

获取这些信息对孩子是有切实的好处的,讲实话让孩子明白这些概念中潜藏着危险、痛苦,才能够让孩子避免受到大人们意想不到的伤害。

家长不该做一个"矛盾集合体"

在一些孩子遭受了诱拐、不法侵害等等包含敏感信息的新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大人们这样的感慨"这孩子怎么这么笨,不知道不能过去吗",就连平时家长们责备孩子的时候也会说"看着那么危险你怎么就不知道躲呢",可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往往缺失了"告知危险"这一环。

多数家长在看到危险的东西时,往往会把孩子一把拉走,并言简意赅地说"别去,危险",这其实是一种命令,发出指令让孩子躲避危险,而并不是告诉孩子这东西怎么危险,为什么会发生危险,看到(或闻到)什么样的东西(如大量蒸汽、奇怪的气味、刺眼光线等)就要警觉,提前做出躲避的准备等等。

你不能认为"小孩子不懂事"的同时又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谎言

"大人们"总是会忘记自己从小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是需要不断接收新鲜事物,去尝试、去积累经验,才成为今天的"大人们"。

你不能总是期望孩子什么都不懂地慢悠悠长大,靠着运气安然无恙地长大,然后在成年之后忽然某一天懂得了全部的善恶人间故事,这样的成长经历只会发生在少数人身上,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这样的好运气。

而那些运气爆棚安稳长大的孩子,在成年后又或许会因为自己的情商和常识不足而埋怨自己的父母,这就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