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嫉妒的小孩不可爱,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聊,孩子爱嫉妒的这个问题。
有个妈妈谈起她的孩子时,提到这样一件事。她有一个女儿,好胜心极强,不仅自己事事争先,而且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有一次,在餐桌上另一个差不多大的孩子甜甜表演唱歌,大家都鼓掌叫好,她却一个人一声不响地跑到外面哭去了,妈妈追出去问她为什么时,她说:我也会唱,为什么叔叔阿姨就表扬她嘛!我恨死甜甜了!”
儿童的嫉妒是人性的自然反应,父母在发现孩子的这种情绪时,不应大惊小怪,而应理解,关怀孩子。了解孩子嫉妒心产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加以引导。(1)对儿童的嫉妒情绪,可以让孩子通过游戏、运动、绘画、直接倾诉等方法来发泄,使他们在活动中渐渐消除心理上的压抑与挫折感。
(2)客观分析事件中的错与对,肯定孩子说的对的和做得对的地方,指出孩子的长处,同时也让他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陷,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设法引导孩子向别人学习,真正的把羡慕、嫉妒变为前进的动力。
(3)培养孩子的自信。缺乏自信心,自卑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嫉妒心。因此帮孩子树立自信心,无疑是治疗嫉妒的治标治本的良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时,常常表现出猜疑、坐立不安等。一旦原因搞清楚了,这种猜疑也就自行消失了,这属于正常范围内的猜疑。比如,孩子到了放学的时间还没回来,妈妈和爸爸就会猜想出各种各样坏的可能,一旦孩子回来了,并解释清楚了回来晚的原因。那么父母的猜疑也就烟消云散了。有的人受过欺骗以后就变得疑心重重,对所有的人都不再相信,总觉得别人都是在骗他;有的人跟别人闹矛盾了,总觉得别人平时跟他人的交谈都是在诋毁自己;别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准备报复自己,于是整天处于戒备状态。
这种猜疑心理是很难清除的。遇事处处小心翼翼,做事总要千思万虑的人,他们平时总是心神不定,怀疑人家看不起自己,无论什么事,总是喜欢从坏的方面去无端猜测;别人无意中的一言一行,他都以为是对自己的不满或有意见,弄得人际关系紧张。很多时候他们都在担忧,但他们的担忧又找不到任何充分的事实根据,完全是自己的凭空想象;甚至有时候他们自己也不能确定自己在怀疑什么,只是固执地认为别人肯定会危害到自己。而更使他们痛苦的是,他们不知道这种危害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强加在自己身上,他们只是坚信自己一定会受到很大程度的伤害。因此,他们时刻提防着别人,心中充满沉重的心理压力。
作为一种情感体验,猜疑总是隐隐约约地在心里的深层骚动”,使人不安、焦虑、烦躁,甚至悲伤。因此,在人生的情感世界中,要尽力地去克服猜疑心理。猜疑心理严重的人,整天提心吊胆,戒备他人,防范来自外界的侵害,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个人如果把大量的精力和思考耗费在无谓的猜疑上,就不可能完全发挥自己固有的能力,因而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碌碌无为。猜疑会阻碍个人的志向,减弱一个人真正的力量,并损害身体的健康,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一个有猜疑性格弱点的人,在工作上会因为心情散乱,失去清晰思考、合理规划的能力,注意力不集中。
猜疑心理使猜疑者一天一天挣扎在消极的境遇里,他们有的只是对未来及他人的失望和戒备,他们享受不到快乐、成功、健康。有猜疑心的人,一方面对一切都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很难下决心干一番大事,而且由于不相信别人,也很难与别人合作,得不到他人的相助。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别人因为他的不信任,所以也不愿全力去帮助他,这样他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远。猜疑心很重的人,成天疑神疑鬼,虽然在正常人看来他的怀疑是毫无根据的,甚至是荒唐可笑的,但猜疑者本人却深信不疑,他们抓住某件事的表面现象或偶然事件不放,搞得自己一天到晚心神不安,思前想后,时刻生活在对别人的揣摩之中,不信任别人,也无法相信自己。
有猜疑心的人,一旦猜疑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报复别人,害人害己。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捕风捉影、疑神疑鬼而引起的谩骂,甚至斗殴的事时有发生,可见多疑的心理也能成为悲剧、灾祸的根源。猜疑心重的人往往是很孤独的,他们行为乖张、古怪,言语尖酸、刻薄。别人对他和蔼可亲,他会觉得是别有用心;别人一时没顾及他,他又觉得别人是在排斥他;别人赞美他,他觉得是在嘲讽他;别人指出他的不是,他又以为人家是故意跟他过不去。因此,猜忌是一种有害的心理。作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克服好猜忌的心理习惯和性格。
建立良好的环境。嫉妒心理和行为的产生,虽有多种原因,但从根本上讲,是孩子自身的消极因素和外部环境的消极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如果在家里,成人之间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或当着孩子面议论、贬低别人,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因此,父母应当在家庭中为孩子建立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逊容让的环境气氛,这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础。
要正确评价孩子。孩子都有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的心理。表扬得当,可以巩固其优点,增强他的自信心,促进他不断进步。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进而看不起别人,认为只有自己好,别人都不如自己,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没说他好时,他就难以接受。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小,自我意识刚刚开始萌芽,他还不会全面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以成人对他的评价为标准的,所以父母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不能因疼爱和喜欢,就对孩子的品德、能力的评价随意拔高,过分赞赏,以免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印象。父母还要适当地指出他的长处和短处,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帮助孩子提高能力。父母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孩子,不要当面指责孩子不如别人,而应具体帮助他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如果有条件,父母可以请一位能力强的孩子,来帮助自己的孩子做好一件事情,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且孩子之间真诚友好的帮助,也是克服嫉妒心理的良方。
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通常,嫉妒较多地产生在有一定能力的孩子的身上,孩子往往因为自己有能力,但没有受到注意和表扬,因而对那些受到注意和表扬的小朋友产生嫉妒。所以在纠正嫉妒心理的同时,还必须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让孩子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即使别人没有称赞自己,自己的优点仍然存在,如果继续保持自己的长处,又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的才干就会更强,就会真正地长久地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有嫉妒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父母要引导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同别人相比,竞争是为了找出差距,更快地进步和取长补短,不能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要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向积极的方向。
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小编码字养家不易,给个关注以资鼓励。可以及时看到最新的育儿干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