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十个宝宝九个黄。所以不难看出,黄疸还真是新生宝宝们的好朋友”呢!但家长对宝宝的这位朋友”似乎不太喜欢,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位不太讨喜的好朋友”吧~
写在前面: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1.生理性黄疸
在宝宝出生后,大部分家长都可能发现自家宝宝的面部、躯干以及四肢的皮肤呈现浅黄色,但吃饭、睡觉、大小便以及精神状态都不受什么影响,这种现象就被称为生理性黄疸”。
正常情况下,有超过一半的足月新生儿会在出生后2~3天出现生理性黄疸,4~5天达高峰,第7~10天开始逐渐消退,最迟消退时间不超过2周。

应对方法:生理性黄疸并不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方式,但越早、越频繁地进行母乳喂养,对宝宝退黄”越有帮助。
在这期间,妈妈可以继续给宝宝母乳喂养,因为早吸吮、早开奶和按需哺乳,可以有效刺激宝宝的肠蠕动,促使宝宝多排便,从而使引起黄疸发生的胆红素尽快排出体外,这对于减轻黄疸非常有利。
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宝宝光着屁股在太阳光下晒一晒,但需要注意遮住脸和生殖器部位。
2.病理性黄疸
虽然我刚提到过,但为了更好的对比区分,我想再说明一下:宝宝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其中50%~60%的足月宝宝和80%的早产宝宝会出现生理性黄疸,一般足月宝宝在出生后2~3天、早产宝宝出生后3~5天出现。
而患有病理性黄疸的宝宝,可表现为出生24小时左右面部、躯干、四肢、手心、脚心会明显发黄,同时伴有发热、呕吐、吃奶少、精神差等症状,且血清胆红素持续超过正常值。严重时,可造成宝宝神经功能的损伤。
也就是说,如果宝宝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发展过快,且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宝宝超过2周,早产宝宝超过4周黄疸没有消退),甚至伴有体温升高、吃奶少、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或者退而复现,多属于病理性黄疸。

应对方法:对于病理性黄疸的宝宝,爸爸妈妈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发展,并及时告知医生,以便查明黄疸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如宝宝在出生后一两天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发展迅速,或黄疸程度严重(四肢和手脚均变黄),或黄疸持续时间大于2周,则很可能是发生了病理性黄疸,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