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成长的历程

成长是一个过程,一个既苦也甜过的过程。出生、成长环境的不同,让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又是与众不同,或许是一种煎熬或许是一段回忆。

在十几年前,贵州还是一个很贫困的地方,爸妈在我出生一年以后把我留给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已去世)后就去了广东打工,舅舅叔叔亦是如此,留下我们一群小孩由两位老人照看着。其实不单单是我们这个家庭只有这样的情况,在那个时候,这是很常见的情况。外公思想封建,重男轻女,不喜欢我们这些女娃子,所以我和两个表妹也得不到外公的疼爱,还好外婆疼我们。就那样在那种重男轻女的环境里,一直到了五岁才见到爸妈,那时,我才开始进入幼儿园。还记得爸妈回来的那天是周末,我和村里的几个小孩正在山上放牛,等到了下午表弟才很激动的来找我,说我爸妈回来了。俗话说的对,山里的孩子懂事早,虽然那时小,但是也知道难过开心也有了小心思,以至于在我听到爸妈回来那刻自己说不清楚是高兴还是难过,直到站在爸妈面前,然而我却没有叫他们一声爸妈”,即使他们张开双臂告诉我爸爸妈妈回来了,我只是在好奇这真的是爸妈吗?我已经多久没见他们了?所以,后来我记得,我转身跑进了小巷里不肯出来。可能也是因为那几年外公的不待见加上又没有父母的陪伴,炼就了我叛逆、懦弱、不爱与人说话的性格。

爸妈与孩子之间,总会有很多的隔阂,我和他们之间的隔阂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生成。到了我读小学时,爸妈为了弥补对我那些年缺失的责任,决定带着我一起去浙江,这一去就是十三年,却也没能改变我对他们的陌生,依旧精神叛逆。因为在那个年纪,我对生活充满的是恐惧;对于爸妈,我没有多少的爱。受爸妈影响最深的一次是在小学六年级。爸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特别爱吵架,那次他们吵得很凶,要离婚,爸爸直接把碗什么的摔在地上痛骂,我被吓哭,求着他们不要吵,爸爸些许被我哭的心烦,一巴掌扇我脸上,当场把我打蒙。后来我一晚没回家,也听说了那晚亲戚们劝了很久两人才消下去,唯独没有见到他们来找我的身影。不知不觉间,我发现自己变得更不爱和人相处,性格也更孤僻,我甚至讨厌那些家庭关系和睦的同学还有朋友,觉得他们都是在嘲讽我,哪怕很多人说你好冷漠。都说生活是美好的,世间是五彩的,但是在那个时候,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是不美好的,我讨厌这个生活。时隔那么多年回想起,我总是怀疑自己那个时候心理是不是已经扭曲了,竟以那样的生活态度持续到高中。

庆幸的是,生活总是充满了惊喜和意外。中考过后,我以全班十二名的排名成绩勉勉强强考进了一所当地高中,但后来因为学籍问题我在高二下册便从浙江转学回了贵州一个陌生的邻县继续读书,原本我以为这又是一个绝望的蔓延,但这是一个转折点。在新的环境里每个人都是胆怯的,本就懦弱的我在进班后选择了最后一排最不起眼的位置,心想着爸妈终于又再次把我扔下一个人。然而那些同学却待我很好,即使我不说话,甚至会直接表示对他们的不耐烦,可他们依旧会不厌其烦的继续和我说话,甚至周末约我出去熟悉这个小县城和认识他们的朋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头发很长很黑的女孩子,因为浙江和贵州的教材不一样,她便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找到了理科班的朋友,借了我没有的文科书给我。我特别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冷漠的新同学会这么好,所以后来我问了那位女孩子,才得知真相。原来她和班主任是同村,而我一直认为从来不关心我生活的爸妈其实一直在关注我的点点滴滴,爸妈在我去新学校之前就联系了班主任并且反映了我的状况,希望老师能帮助他们让我开朗起来,只是他们对于我有太多的愧疚已经不知道怎么表达对我的关爱。后来班主任便和那位女孩子说到我的事情,让她和同学不让我感到恐惧和陌生,和我多交流也多帮帮我。这是我对父母一个很深很久的误解。那之后,我对生活开始有了新看法。

事实证明,他们是友好的,爸妈也是爱我的。同学们的确没让我感到陌生与恐惧,在我转学回去一个月之后,妈妈也回来陪我。她告诉我,其实他们一直很爱我,只是在那个时候,生活压力大,他们不能顾及到我,唯一能做的只有多赚钱让我读书,过好日子,不走他们的道路。不负生活的美好原则,在我知道事实后我的确变得明朗主动起来,至少,我不会在讨厌那些家庭和睦的人,相反的,我祈求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是和睦的。对于与父母的相处,也都在转好中,因为我有必要对他们好。

如今,自己成为了一个大学生,离开了爸妈还有家乡,一个人在外。但是我已经学会友善对待这个世界,身边的朋友也越来越多,每一天,也都是在微笑中度过,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懦弱冷漠的自己,我很爱爸妈,也很爱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