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手机用户有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
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台幼儿园孩子手机使用率达44.9%,每天使用时间超过30分钟。
台湾的现象并不是个例,内地也是如此。
深圳大学的一个团队对深圳中小学生手机使用行为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孩子每周使用手机的时间最多高达15个小时。
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长时间使用,不仅直接导致了现在低龄儿童的近视率越来越高,更可怕的是,会让孩子的大脑发育产生一系列问题。
美国一项大型研究初步数据显示,重度使用智能型产品玩电子游戏的儿童,大脑皮层有过早变薄的迹象。
而大脑皮层是大脑最外面的皮质,负责处理感官。
并且,电子产品会让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变弱,在成年后更容易有上瘾的倾向。
02去年,一则12岁孩子手机上充值玩游戏,花了爸爸卡里5000多元治病钱”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
浙江的沈先生因为脑淤血中风住院,治疗后期在家中休养时,发现银行卡被孩子偷偷拿走,用于手机上的游戏充值,而这些钱,是他用来买药的费用。
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
深圳一个11岁男孩趁父母不在家,偷取父母银行卡和手机玩游戏,花光家中3万元积蓄。
浙江一名小学五年级孩子使用家长的手机玩游戏,花掉3.8万元。
杭州一个13岁男孩,因不满父亲责备他玩手机,从家里阳台上跳下,所幸楼层不高,没有伤及性命。
而男孩被救后得第一句话竟是:手机给我,我要登录游戏账号。”
有人说是因为现在手机和电子产品太普遍了,所以没办法控制。
但是,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风靡的东西。
真正导致孩子沉迷于手机和电子产品的原因,是缺乏合适的引导和父母的陪伴。
现实中,有多少父母为了图一时的清闲,就把孩子扔给了手机?
03《少年说2》中,有一个男孩曾这样控诉自己的父母。
你们大人总是这样,为了图现在的安静,就用手机稳住我们。
等我们长大了,沉迷于手机,又说是手机耽误了我们,却没有想过,是谁放弃了对我们的关爱和陪伴。”
孩子哭着说:我想让你们陪我说说话的时候,你们在玩手机,我想让你们陪我出去走一走的时候,你们还在玩手机。
请你们放下手机,陪陪我好吗?”
有太多父母,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候,选择放任,错过了孩子最关键的成长和教育阶段。
孩子是天生的探索者,如果有更有趣、更有意义的活动,一个正常的孩子是不会对手机产生过多兴趣的。
热爱生活、负责的父母,会陪伴孩子阅读、手工、游戏,让孩子的热情回归到热气腾腾的生活中来,而不是躲到冷冰冰的电子产品中。
04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曾经在一次电视台的采访节目中透露过自己日常与孩子互动的细节。
因为不愿错过孩子的成长,比尔盖茨坚持每天早起送孩子上学。
即便工作繁忙,也会抽出时间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帮他们复习功课,还会定期举行家庭聚餐。
他说:儿时父亲的陪伴和鼓励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其实意义深远。”
作为全球IT界的风云人物,比尔.盖茨家中却有一条严苛的家规:
所有孩子到了13岁才能拥有手机。
甚至平时在家,孩子们也只有在规定时间才能用电脑上网。
比尔说,希望孩子们独立、自律,努力做到最好,去追寻梦想。
在这样有爱又有规则的教育下,比尔家的三个孩子全都平易近人、谦逊有礼,温和又优秀。
05现代社会,很多学习和工作都要借助手机这类电子产品完成。
聪明的父母,会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合理分配每日的使用时间,将手机当成工具而不是玩具。
与此同时,自己热爱生活,给孩子营造丰富且有趣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找到健康的乐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无论科技如何发展,都无法取代人们之间情感的连接,也无法取代人们对真实世界的渴望与体验。
愿我们都能用心的陪伴孩子,多跟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感受这个世界的温情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