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剑圣喵大师
01
最近有个事让我忍不住笑出声。
但笑着笑着又忍不住眼泪流下来!
某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又是北大学生家长的M妈,办了一个家庭教育收费群,每个家庭每年9980元。
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我已经去掉了孩子的名字,但我不得不说。
这位妈妈如果真爱孩子,就不该把孩子的名字绑定她的商业培训,把孩子置于风口浪尖的指责中,置于知乎的热榜第一上。
从这点来看,这位妈妈的家庭教育方式,就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其次,让我忍俊不禁的主要是这点。
在付费群里,已经有1587个家长有兴趣了,而且有家长第一句话问得就是:
成绩不理想能不能退费?”
这句话的充分暴露了当代某些家长的无知,以及因为无知所导致的深层次焦虑。
做家长必须明白一个道理。
考上重点大学,家庭教育的影响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最大的原因,还是学生自身的某些能力,比如:纸笔测验能力,机械记忆回忆力,对长期压力的耐受力等。
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年升学季,各大重点中学要忙着掐尖”,不惜一切成本,吸引全省各地的状元进入学校。
因为但凡有点基本经验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要提高高考一本率,最重要的核心是:生源。
其次才是师资,最末才是家庭教育。
甚至援引某位云南省培养N多省状元的名师朋友的原话。
培养一个重点大学生,学校要做的,就是帮他收集好资料;家长要做的就是配合他的工作!总之,我们不要添乱就行。
原谅我直说,考上清华北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地域因素。
这些年严禁高考移民”,相信大家都知道为什么。
准确点来说,家庭教育所指向的不是成绩。
良好家庭教育所带给人的,是孩子健全的人格,面对困难的底气,以及走向成功所需要的情感和社会资源。
如果付出9980,就可以把孩子送进名校?
那为什么某国内疫苗巨佬,花近700万美金把女儿送进斯坦福,最后还被学校查出,并且被退学。
这巨佬也是搞笑,收钱入斯坦福的中介,收其他人都是20万美金,到了疫苗巨佬这就收700万美金。
可见中国家长对于孩子上名校,是有多么的焦虑。
其实,家庭环境对成绩的影响不大,是有权威学者做过研究的。
寒门难出贵子”这句话几乎成为了当代人的共识。
但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为寒门难出重点大学生”,这是极其错误的,在各种煽动焦虑的公众号爆文带节奏下,没人去探讨真实。
真实的情况是,改革开放以后,精英大学中工农家庭学生的比例依然相当稳定,能够保持在1/3到四成之间。
该研究由李政道儿子,加州理工大学教授、密歇根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李中清所进行,他针对北大学生的数据进行的研究。
当时,李中清的研究假设也是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会像西方一样演变为不平等化,即名校资源把持在富裕家庭里。
而在美国,一半以上的精英大学生来自5%最富裕的家庭。
李中清认为,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中国的中学,很大程度上都在倡导勤奋”和投入”的学习方法,最大化地弥补了不同家庭背景学生之间因出生环境不同而导致的命运差别,减少了家长认知差距对学生的影响,使得中国大学的生源多样性得以延续。
但李中清团队的后续研究也发现,自主招生模式的出现,可能会影响这种均衡。因为名校录取已经不单单只是靠成绩了。
之前我就写过,某些中学家长花巨资为学生编织些发明论文”,以赢得某些学校的降分录取。
家长把9980的QQ群费花在这上面估计还有点作用。
所以某些家庭教育专家”把孩子考上北大,归功于自己的教育技巧,这是可笑且自私的。
而且就算真的有效,也不一定对所有人有效。
当年,爆款书《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作者妈妈也来过我们学校演讲,演讲说道她的某些虎妈式教育”比如:
孩子的文具是不能有颜色的,因为分散学习注意力。为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让孩子捏住冰块30分钟。
虽然掌声雷动,但我依旧举手提问她。
这位妈妈,无论你的教育多么成功,但我觉得你的教育方法不适用于所有家庭。更何况我认为在一个家里,温暖永远比懂事、成功要重要!”
作者妈妈面露不满,全场人怒斥我愣头青,随即我被保安请出了会堂。
但即便今天,我也觉得我的当年的话是正确的。
一个好的家长与其投钱给孩子参加什么兴趣班,自身参加什么北大妈妈”培训群。
不如下班回家少看电视的手机,认真示范下孩子:努力的人该如何生活?”
02
我把家长的教育能力,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人类的学习方式:
人类的学习方式大概有三种:
(1)刺激—反应的行为学习
(2)主动理解和建构知识的认知学习
(3)突然开窍的顿悟。
刺激—反应的行为学习,主要是一种尝试错误”的学习模式,类似小白鼠走迷宫”。
第一层次的家长能够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改成错误,建立新的行为习惯。
第二层次的家长能够通过经验分享,把自己的一些知识技能以及为人处世的技巧教授给孩子,这利用的就是认知学习。
但当代家长有一种通病,他们总觉得孩子需要大大突破自身家庭的社会地位,飞上枝头做凤凰,而自己只需要把孩子养大就行。
这其实是很荒谬的,父母的认知天花板会极大限制孩子的发展。
当代家长很难明白一点:
改变命运最难的地方不是不努力,而是不知道!
但孩子是有一种方式,突破父母的认知圈层,实现父母梦寐以求的逆袭的。
这就是人类的第三种学习模式——顿悟。
顿悟就是,人在某一瞬间突然就对当前的问题产生了新的理解,突然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比如,大猩猩某个瞬间突然就懂得用木棍把笼子外的香蕉弄进来吃,甚至懂得两根短棍合成长棍。
顿悟是不需要别人教授,佛家把人类这种功能成为一念成佛”,荣格则叫做斐乐蒙”,意思是心中的智慧老人”。
可以说,家长想让孩子逆天改命”必须靠这个东西。
但非常遗憾的一点就是,当代家长的焦虑型教育”在极大的破坏孩子的顿悟。
积极心理学家约瑟夫坎铂提到,顿悟需要有三个条件:
(1)足够的休息时间
(2)足够的情感支持
(3)手中恰好可以动用的资源
足够的休息时间,是用来给潜意识进行思考的。
当一个人遇到某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他需要抽离当时的情景,认真的思考,然后潜意识会在无形中得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然而,当代的焦虑家长是见不得孩子高兴的。
孩子一高兴,他们就会觉得这是玩物丧志,这是沉迷娱乐,不思上进。
家长恨不得孩子二十四小时都在学习,想尽一切手段剥夺孩子的娱乐时间。
这样的孩子是不可能成长的。
因为玩物”不一定丧志,忙碌的看不到努力的意义,才会真正的丧志。
其次,足够的情感支持,是一个人顿悟的必要条件。
因为情感是人类智慧的发动机。
消极、焦虑、恐惧会大大减少人的创造性。
所以有句名言叫: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只有恐惧本身!”
可是当代家长,却很乐于使用焦虑”和恐惧”来达到所谓的鞭策”目的。
错误的恐惧:我们家实在太穷了,孩子你要再不努力,全家就没饭吃了。
错误的焦虑:你再这么懒,考不上大学就没人要你,你就是个饿死街头的乞丐。
当代家长很容易给孩子一个错觉。
我之所以被爱,完全是因为我达到了父母的期望,而不是因为我是他们的孩子。
过分使用焦虑”和恐惧”来威胁孩子,只会短时增加一点点对孩子的控制力,长远来看,这极大消耗了孩子的潜能。
最要命的是,当代家长还喜欢传递一种感觉。
什么都不想要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一旦孩子什么都不想要,他手头即无资源,也无改变命运的动力。
他就根本不可能顿悟了。
真正厉害的家长,请少去听一些所谓成功父母的经验”,来莫名其妙给孩子一些要求,最终给孩子添堵。
好的父母要充分激发孩子的潜力,形成顿悟,那你们在教育中要不断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1)我对孩子的要求现实吗?
(2)我是否给了孩子实现目标的情感支持、社会支持和现实资源?
(3)我的孩子是否感觉自己被父母重视?
(4)我的孩子是否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5)我的教育风格该如何平衡现实给孩子的压力?
借用知乎网友杜康的一句话:
其实教育这件事情,从来都是用生命去影响另一个生命。
大家都是第一次面对这个世界,你凭什么觉得你的活法”就是正确的?
希望未来的家长能少点焦虑,多点温馨吧!
-----------------
剑圣喵大师,百万畅销书作家,500万粉丝个人帐号意见领袖,省高校心理协会常务理事,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情绪管理达人,陪同读者成就强大,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寒夜迷途人。
著有《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输给情绪》《掌控情绪,从来不靠忍》正在热销中,微信公众号:剑圣喵大师(ID:swordp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