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多发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是秋冬季节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当宝宝发生腹泻,很多家长都会紧张,不知如何处理。
今天就来一起了解下,什么是秋季腹泻,如何辨别,怎么预防?
Q1、什么是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并不只是发生在秋季,秋季腹泻高发于每年9月至次年1月的秋冬季节。
它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因此也称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腹泻。顾名思义,秋季腹泻的主要症状就是腹泻,大便像水或蛋花汤一样,大多没有特殊的腥臭味,每天可多达十几次。
秋季腹泻传染性极强,在症状还未表现出来之前到出现症状后10天都有传染性!
2岁以下为高危人群,年龄越小,症状越重。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000万名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5岁以下孩子最易中招,严重会导致脱水、休克甚至死亡,所以家长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Q2、为什么小儿易发生腹泻?
1.消化系统不成熟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又高,肠道负担重。如果喂养不当,如过多地加喂淀粉类、脂肪类食物,导致成分改变,或者一次进食过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
2.免疫功能不成熟
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
3.轮状病毒感染
婴儿秋季腹泻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宝宝消化道),这种情况多发生于人工喂养儿,喂养时所用的器皿或食物如不经过消毒或消毒不佳,即有感染的可能。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
4.秋季温差大
秋季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气候变化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也可导致腹泻。
Q3、如何辨别秋季腹泻?
1.起病急,发热
幼儿感染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绝大多数患儿还会发热,一般为低热,很少高热。有的爸妈会误以为宝宝感冒了,给宝宝服用治疗感冒的药物。
2.先呕吐
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早期呕吐先于腹泻,频繁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和奶汁,呕吐持续2-3天。
3.后腹泻
多数呕吐后24小时开始出现腹泻,大便少则一天5、6次,多则10次左右,大便稀薄,清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带有少量黏液,无腥臭味。
4.易脱水
由于患儿频繁腹泻与呕吐,进食又少,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进而危及生命。
脱水症状:口唇干燥、囟门凹陷;面颊及眼窝凹陷;皮肤弹性降低;眼泪少或无泪等等。
Q4、如何预防宝宝腹泻?
1.勤清洁,切断传染途径
预防宝宝腹泻最关键的方法就是勤洗手,饭前洗手,去厕所前后均要洗手。要及时清理宝宝的呕吐物及排泄物,避免病毒扩散传播。
患儿用过的所有物品(餐具、尿布、衣被、玩具、图书等)都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切断传染途径。
2.预防脱水,切记乱用抗生素
秋季腹泻感染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除非考虑轮状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时才需要予以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否则会导致肠道正常菌群破坏增多,加重腹泻或延长病程。
婴幼儿秋季腹泻,如果及时治疗,一般5—7天可以自愈。对孩子的主要危害是脱水。因此,宝宝腹泻时,预防和治疗脱水是重中之重!
3.保证充足营养,注意饮食
幼儿患秋季腹泻期间和之后,如果是纯母乳喂养的,那么继续可以母乳喂养,一般不需要暂停母乳;如果是奶粉喂养,最好使用无乳糖奶粉。
另外,辅食添加方面最好退回到最初的那些辅食,例如粥、藕粉,尽量减少一些糖分的摄入。还可以在稀饭或者粥汤里加少许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