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之前我看过的一部电影里,有句台词让我记忆犹新,主人公一脸历经世事后的平静,开口却是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听得观众心有戚戚焉,我也随之心里一颤。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深意远不止电影里表现的那么肤浅。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武志红老师,这位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旗下的得意门生,每次说到原生家庭与孩子未来的关系时,大多神情严肃、措辞谨慎。既是因为他清楚这是中国式家长所不肯承认的暗伤,也是很多孩子长大成人却依旧无法成功”的根源,可事实就摆在那里。
孩子从小听到的大道理从何而来?自然是父母。
听后为何依旧过不好这一生?问题也是在家长。
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注定会养出人生不顺的孩子呢?答案如下,希望你不在其中。
充斥争吵的家庭:子女不愿步入婚姻
早先表妹曾给我推荐过一本儿童作品,名字叫《妈妈发火了》,内容主要讲述了发火的父母在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作者运用夸张手法画出了在孩子脑海中形成的场景,明明是针对儿童所出的作品,表妹介绍时却眼眶含泪。
看完后,我瞬间理解了表妹的眼泪。她从小就活在一个充斥着争吵和谩骂的家庭,姨妈和姨夫都是性格暴躁之人,夫妻之间感情倒还不错,就是相处模式很激烈。不同于正常夫妻的相敬如宾,更喜欢用谩骂和互相指责的方式交流感情。
旁人去劝阻,还会被他们用一句谁家夫妻不吵架打架”温水度日多没意思”怼回来,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乐在其中的激烈”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表妹已年过三十,却依旧坚持不婚不育,发誓不踏入婚姻。
因为她被父母的婚姻吓到了,一想到余生要过这样的日子,表妹就认为不如死了好”,这种想法的根源,就是表妹成了父母婚姻中的牺牲品”:当时年幼的表妹,根本理解不了他们婚姻的暴力美学”,只感到无尽的恐慌,深入骨髓,以至成年后依然无法摆脱梦魇。
而在现实生活中中,像我表妹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很多中国式家长不肯承认,认为孩子不想结婚是有病,却从未反省过自己的不良婚姻给孩子带来多糟糕影响。当孩子从父母的婚姻中只看到冷漠和裂痕时,他们就会对婚姻敬而远之,甚至选择孤独终老。
缺乏边界感的父母:控制之下的逃离
很多家长曾来信问我,为什么外国人抚养孩子那么轻松,而中国家长看起来如此劳累?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心知肚明。外国父母育儿轻松,是因为他们对孩子没有抱有过高期望,他们生下孩子后,目标只有一个:让他们成为自己。
中国父母不同,对孩子永远抱有成龙成凤的过高期望,却从未想过自己都不是龙凤,为什么却要求幼小的孩子成功?
就好像热播剧《小欢喜》中,宋倩为了让女儿英子考上清华,全面剥夺了英子的业余时间和兴趣爱好,不顾女儿想要考南大的愿望,把700分考清华挂在嘴边。重压之下,英子得了抑郁症,跳河自杀。对宋倩我只想说一句,想上清华请亲自去考,不要绑架孩子的梦想。
对孩子存在过高的期望,就意味着孩子不再是孩子,而是家长通往幸福和成功的助推器”,对待助推器自然不需要温柔和尊重,只需时刻加油和修理就好了。于是,亲子关系里最重要的边界感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父母无处不在的控制。
对于成功人士来说,自信和独立是不可缺少的两大前提,而长期被父母控制生活的孩子,长大怎么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他们的自我意识从未被认可过。
从小承受来自父母的挑剔的孩子,性格大多在自卑和自负两个极端徘徊。面对工作,他们习惯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久而久之,要么成为平庸的逆来顺受者,要么性格偏激,成为和父母一样的控制狂,遇事容易走极端,不受同事和领导欢迎,以至郁郁终生。
那么,我们要如何解决眼前的困境呢?答案很简单:谅解和改变,然而大多数人做不到。
谅解:当年我们出生时,很多父母自己都还是个孩子,根本不懂教育,更不知道错误的教育会让孩子的未来毁于一旦。但网上曾有名台词,如果你认识以前的我,那你一定会原谅现在的我”,我们为什么不把宽容多留一些给父母呢?
改变:这里是指改变与父母的距离。
我们不能以原生家庭为借口自暴自弃,积极面对并改变现状才是唯一通往幸福的坦途。如果无法跟父母讲道理,那至少躲得起”。希望大家不要被传统孝道所束缚,记住,人生是自己的,我们只活这一次。
-----------------------
关注【育儿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疫苗接种、疾病护理、成长发育,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除了原创漫画文章,我们还会给您定期奉上实用育儿生活小常识,让你用科学的方式轻松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