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强制要求,幼儿园阶段不得提前教学,小学统一零起步。这里有什么讲究?
以前,也就在大约20年的时间里,幼儿园阶段,成了孩子们的起跑线,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学校,还有社会,把三四岁大的孩子,绑架在知识的十字架”上,严刑拷打,打造所谓的基础”。
那时候的孩子,有的也长大成人了,有的已经进入中学,大学。在这些被打造过”的孩子们身上,学校,家长,还有社会,依然发现问题很大”。例如,人格分裂,人格不健全,偏执狂,厌学,孤僻,还有自私。而我们发现,这些问题,竟然是在求学过程”中出现的。按理,求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建立健全人的过程。孺子可教,每个孩子的可塑性都非常强,为什么早早培养”,还问题严重呢?
其实不难发现,所谓的求学”过程,就是各种知识”的灌输,填鸭式地教学。这在理论上,是破坏一个人”的内在正常规律,把人”像打磨机器一样去打磨,免不了有打磨错位,这个人”就废了。更多的没有废”的,也是装满各类知识”,唯独缺少人性”的机器人”。
在政策要求之前,很多孩子幼儿园阶段,就把小学的内容学习了,到了小学后再学习一遍。这一点,正是问题的关键。也许很多家长认为,提前学一遍,到了小学会轻松一点,或者可以多学一点别的。
我说,这里家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第一呢,孩子提前学了,到了小学会轻松一点没错,但只是暂时的,暂时不过三年级之前。第二,小学的教学大纲,也不会因为你孩子提前学了就教更多的。所以这一点不存在的。
提前学了有什么坏处?那就是孩子到了小学后感觉很轻松”。这个感觉,就是最大的坏处。一个孩子,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年龄一般在9岁之前,这个年龄段是什么重点家长知道吗?正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黄金阶段。错失这个阶段,孩子一生是否热爱学习,就决定了。
而提前学习了内容,让本该正式学习的时候,孩子却由于学过了”,而放松了对学习内容的重视性,和积极性。使得这个阶段反而成了孩子贪玩”的时候。一个正常的人是很难对已经学过”的内容保持兴趣和热情的,况且还是贪玩期的孩子。
这一放松也好,感觉轻松也罢,一旦进入了三年级后半期四年级后,教学内容的扩充,和节奏感的加快。让原来按部就班学习的孩子有了适应上的优势,顺应了这个节奏和压力。而偏偏那些提前学习了,处于几年放松期的孩子,一时难以适应,停滞不前了。于是,厌学,逃学,便出现了。这就是提前学”,怕输在起跑线上”的结果。这个结果,也正是许多搞社会研究和教育领域研究的工作者,经过大量跟踪调查得来的结论。
另外一个结论也是让人很难过的。那就是一个人的学习时间线和学习兴趣与热情度,呈位移式抛物线关系。例如,越早学习的孩子,未来保持学习兴趣和热情度就越早降低。过程是相反的。
用数字举个例子,3岁开始学习的孩子,到了18岁时候学习热情度就降到了0,而6岁开始学习的孩子,到了21岁热情度才降到0。这个抛物线的峰值出现哪个阶段,哪个阶段就是最重要的时期,因为那个时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度最高。
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学习时间定为3——23岁(按7岁入小学一年级算到大学四年毕业),整整20年,那么峰值应该是在10年时间的13岁前后是学习兴趣和热情度最高的时候。这是什么时候?是刚刚进入初中阶段时候。在课业量堵崖式增大后,兴趣和热情度却开始衰退。这是不好的征兆。
但是如果7岁开始学习,到23岁大学毕业,同样是10年的峰值出现,这是在17岁,也就是高中二年级时候,也就是大家公认的所有求学过程中最最重要的时候,兴趣和热情度最高出现在这个阶段,不好吗?
这个实验的前提是一个人一生当中,像在学校这样的学习耐力,也就20年够够的了。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从整体看,提早进入求学模式”,并没有多少好处”。害处却是一大堆。因此,国家政策正是建立在这些研究基础上的,对孩子有利,对家长有利的。目前,一些家长也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在孩子入幼儿园后,以开启各种能力”培养为最大目标,对于知识类”,能学而不学。孩子在自身能力”不断积累的基础上,对于知识”的渴望值越来越高。而聪明的家长,正是把孩子这个渴望”一直保持到入小学后。这时候的孩子,由于能力”上的充分具备,对于知识”,求知若渴,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和兴趣。
这些基础的能力”,诸如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理解能力,集体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文明礼貌,行为规范能力,体育运动能力,认识和探索能力,记忆能力,辨识能力,观察能力等等。为了这些能力”的培养,整个幼儿园阶段,还愁不学知识学什么吗?
那为什么多数家长还在拼命地让孩子在幼儿园多学多会知识呢?
这是因为这些年社会出现一个丑态”,小学在招生时候,对生源的质量有了要求,择优录取。把本该开始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进行分类分层,其最终的目标,是对接所谓好”的中学,节节有着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最终的目标,就是高考中榜率,名校录取率。再往深一点地讲,还是利益当头。把孩子当机器人去批量生产,而不在乎真正人的教育”。
当问题越来越大的时候,问题足够大的时候才会引起国家的重视。那么这个问题早就足够大了,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但由于利益作祟,很多人和机构并没有执行国家政策,而一些愚昧无知的家长,却还在为利益集团,前仆后继,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孩子教育,无论家长初衷是什么,目标是什么,都不该违背孩子的正常成长规律。否则,你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将不再是社会主流的需要,只是利益集团的牺牲品, 和社会发展的残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