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不惩罚,不娇纵",平等的"引导"教育,远比打骂要来的实在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你会怎么处理?是批评教育还是选择棍棒教育?相信一千个父母心中也有一千个答案。但是,大部分的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还是对孩子实行过棍棒教育,尤其是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更是一怒之下就忍不住动手了。

然而根据以往的数据研究显示发现,单纯的棍棒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不仅没有任何的帮助,反而会导致孩子的内心受到伤害,最后导致孩子出现叛逆沮丧的情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伤害。

"不惩罚,不娇纵",平等的"引导"教育,远比打骂要来的实在

01、

对于很多传统的父母来说,棍棒教育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教育方式,毕竟一直就有这样的一种说法: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材。他们觉得自己这样的教育方式是非常正确的,能够让孩子长记性。但其实棍棒教育只不过是父母用以发泄自己愤怒的一种方式而已,本质上也是一种教育无能的表现。

孩子犯错误了,打屁股;

分数没达到父母理想的成绩,打手心;

孩子顶嘴不听话,打耳光;

孩子作业做得慢,光偷懒玩耍了,周末就多加一份练习题。

……

很多的父母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是非常正确的,而且还能让孩子有效的去记住教训,变得更加小心和听话。

"不惩罚,不娇纵",平等的"引导"教育,远比打骂要来的实在

02、为什么有的父母偏爱打骂教育呢?其实原因无非就是以下这几种。

1、 老一辈的思想影响。有的人从小就是生活在父母的打骂之下,他们自然而然的就觉得打骂教育是一个正常的教育手段,并没有什么问题,习惯地去把这样的错误教育方式延续到自己这一辈。而且传统的思想就是三纲,其中父为子纲,也就是说父母对于孩子本身就是有管教的权力,也让很多的父母觉得自己在孩子面前是绝对权威。

2、 父母心智发育不成熟。有的父母本身自己的心智发育不成熟,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习惯性的去选择最简单的方式解决。而且也会更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一旦孩子的表现无法让父母满意的话,就会打骂孩子。

"不惩罚,不娇纵",平等的"引导"教育,远比打骂要来的实在

3、 喜欢用简单的方式。对于父母来说,打骂教育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便捷的方式,它能够短时间内见效,让孩子能够马上保持乖巧和安静。

所以在这些原因的影响和作用下,使得很多的父母都会采用打骂教育去管教孩子。

03、打骂孩子的伤害有多大?父母不容忽视。

1、 伤害孩子的健康。成年人的力量是远远大于孩子的,而且小孩子的承受能力并没有大家所想象中的那么大,如果每次都使用简单的打骂方式去惩罚孩子的话,就很有可能让情绪成为主导,从而在打孩子的时候实去自控和理智。

"不惩罚,不娇纵",平等的"引导"教育,远比打骂要来的实在

2、 让孩子出现应激反应。很多孩子在经历过父母的打骂以后,神经系统会变得非常的脆弱,父母的声音稍微一大就会让孩子吓得呕吐或者是失禁,出现一系列的应激反应。

3、 让孩子缺乏向上的积极性。很多的孩子在父母的打骂之下就产生了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的心理,面对自己原本能够做好的事情也是自暴自弃,行事缺乏自信心,变得越来越胆怯。

4、 埋下暴力因子。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就会处于模仿心理去把自己所受到的伤害转移到其他比他弱小的人或者动物的身上,这样的人也会更加暴力,伤害性强。

可见暴力打骂对于孩子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说一定要学会使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和教育孩子。

"不惩罚,不娇纵",平等的"引导"教育,远比打骂要来的实在

04、那么应该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就教育好孩子呢?

1、 理解孩子的行为

很多家长之所以喜欢使用惩罚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这是因为能够让孩子在短时间内迅速变得乖巧听话,他们觉得这是一种简便并且对孩子负责的方式。

但是如果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能够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去看待问题的花,那么反而更加能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帮助孩子更好的去改正成长中的错误。

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应该第一时间去指责或者是打骂孩子,让孩子记住教训固然重要,但是去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也是很关键的一件事。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件事不能做,让孩子清楚问题所在,更好的去解决问题。

"不惩罚,不娇纵",平等的"引导"教育,远比打骂要来的实在

2、 给予孩子爱和引导

在孩子尚未形成一个新的方式习惯的时候,完全可以尝试去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在这个尝试解决的过程中,父母的角色是非常的关键的,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注意引导孩子去正确的尝试,帮助孩子解决在这样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孩子能够拥有充分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

3、 彼此尊重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把惩罚的权力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例如说当一起吃饭的时候,孩子不小心把菜打翻了,弄脏了自己的衣服,有的家长就会开始骂孩子,觉得孩子做错了事情,甚至大呼小叫的对待。但是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只要让孩子自己去承担这件事的后果和责任就好了,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和清理餐桌和衣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尊重孩子的行为,理解孩子的非故意,及时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和困扰就好。

"不惩罚,不娇纵",平等的"引导"教育,远比打骂要来的实在

4、 化被动为主动

父母之所以选择用打骂的方式去惩罚孩子,这是因为家长希望通过自己这样的方式去让孩子被动的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其实在对待孩子的行为和错误的时候,没有必要自己去强迫孩子,而是应该主动的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发自内心的去改变和结束自己的错误。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懂得去引导和教育孩子,这是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情。一味的采用打骂的低级手段去逼迫孩子被动的改变,或许在短时间内确实能够收到成效,但是这其中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学会放低自己的姿态,作为父母本应该和孩子就处于同一高度,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这样彼此才能更好的携手向前,让孩子的人生拥有更多的可能和更加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