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裴不是别人口中那种伶俐的孩子。打读幼儿园起,裴裴就一直是路人甲的角色,玩游戏不拒绝但也不投入,玩玩具排在人后,她好像对所有事情都不关心,好像都不明白似的。幼儿园的老师委婉的告诉裴裴妈,裴裴连自己穿衣服之类的小事情都做的不大好,也很少和大家交流。如果总是这样,孩子以后读书可能会吃力。
可是裴裴妈好像并不是太担心的样子,依旧每天一样的接送,一样在每个周末陪着她待在书店待一个下午,一样每天晚上一家三口一起读书,这是他们家雷打不动的"晚安仪式"。裴裴妈知道,裴裴并不是呆,是她小小的脑海里有太大的世界,只是裴裴太小没办法把这个世界分享给别人。裴裴也一样,坚持自己沉默的风格,没有丝毫要改变的意思。
后来裴裴读了小学,事情的发展却和幼儿园老师的预测背道而驰——裴裴开挂了。当别的孩子还在吭哧吭哧读课文的时候,裴裴早已读的溜溜的了,多读几遍就可以完成背诵的作业。在之后,开始写作文了。别的家长成摞成摞的给孩子买作文书,带着各处上补习班的时候,裴裴同学已经在各处作文比赛获奖。此后,裴裴同学在学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且开始向着学神的风格发展,终于裴裴把从小陪伴她的文字转化成了加速成长的动力,虽然她还是不太爱讲话,可是同学和老师们依然都喜欢这个看起来"酷酷"的,小小脑袋里装了大大世界的同学,喜欢听裴裴讲那些从没听过的来自希腊神山和归墟海底的奇妙故事。
很多家长都来和裴妈取经,裴妈:没别的,自打她出生后,我们就一直带着她读书,一直坚持到,天天如是。
爱读书的孩子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爱读书的家庭,至少在他出生之后,这个家庭的爱好多了读书一项,并且长期存在。
阅读,真的是感知这个世界美好的最好方式之一。人所不能及的时间空间,阅读都能带我们到达。文字所建立的世界,活色生香,扑面而来。阅读,应该是和生命同步的事。
之前美国有一项全国婴幼儿早期阅读推广示范项目名为"出生即阅读"(Born to Read),我很喜欢他的口号——生而阅读,并非太早。(Born to Read,It's never early to read)。它直白且硬核的告诉我们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同时,美国的早期阅读委员会在整合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也提出了0-3岁可达成的阅读目标:
能够通过封面的不同认识图书
知道书应该怎么拿
会拿着书假装认识所有的字并且进行阅读
开始建立和主要养育者(孩子父母)共同阅读的习惯
通过发声游戏感知语言带来的乐趣
能够指认书上的物体
能对书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好或坏、喜欢或讨厌等)
能阅读书上的图片并能意识到它们是真实物体的一种表征
能聆听
开始有目的的涂涂写写
会要求大人为他们阅读
开始关注某贴特定的印刷的词句
逐渐开始分辨图形和文字的差异
能够"写"出一些类似于文字的符号
其实以上目标看似繁琐,其实只要通过合理的阅读引导,你的孩子也能成为小小的"读书人"。
首先,和孩子一起培养阅读习惯一个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虽然网上有说法28天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这只能说做个参考,很多习惯的养成或者不良习惯的改正,需要更久的时间才能达成。
其实家长可以循序渐进的来培养自己和孩子的阅读习惯。从早期可以不定时的阅读,慢慢培养到后来固定时间:每天午晚餐前、睡前定时阅读。
这样孩子渐渐的就会形成习惯,到了时间节点,比如家长一直坚持睡前阅读,可以在孩子洗澡时就和孩子讨论今晚需要读什么养的绘本或者想听什么样的故事,洗澡,擦沐浴露,选绘本,开启共读时光。而孩子也能很快的进入专注的阅读或者倾听状态。
其次,阅读兴趣的培养3岁前的幼儿,阅读的方式成为"浅阅读",即为浅层次额,简单轻松以亲子间娱乐互动为主的阅读。
包包的父母在陪包包读书的时候,每当孩子有不理解或者不耐烦的时候会立即和包包一起投入到表演互动,或者利用生活场景的相互联系来配合阅读。所以到现在,包包依然觉得阅读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每晚到了阅读时间仍会拿着绘本要求爸爸妈妈读给他听。在包包的认知里阅读既可以是游戏的开始,也可以是睡前的晚安。总之阅读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有时候包包甚至煞有介事的拿着爸爸妈妈的书进行阅读。
所以要给刚刚开始阅读的孩子树立一种"读书事件快乐的事""生活里所见到事物,书本里也都会有"渐渐地孩子会爱上阅读,甚至开始在语言敏感期的孩子会开始主动的去接触更多的书本。
再次,孩子会在阅读中将学会初步的阅读应用即在阅读中能联想到生活,也能摘生活中回忆到书本的内容。比如孩子在游乐场里玩游戏就会想到某个绘本里讲到的,小鸭子和红狐狸一起自爱游乐园玩耍的的故事,而在绘本里看到的某些场景,孩子又可以立即联想到生活中也出现过的场景。如此循环往复,孩子慢慢的就形成了在书中学然后又学以致用的习惯。
还有就是对文字的辨认通过指认的阅读方式,绘本里出现的比较高频简单的例如"大""小""我"等汉字,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虽然还达不到书写但已经能够能认识了。如果家长在此时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引导,反复加深记忆,比如在商场或者生活中的场景中遇到这个字可以让孩子认读。孩子会在入园前就有一定的认知和积累。
最后,坚持阅读的孩子会有良好的记忆里,自制力以及非常好的思辨能力。从最初孩子开始读绘本去了解非常浅显简单的道理或者通过这些初级的读物来了解周围的事物,到后来孩子慢慢的开始去读稍微复杂点的故事,通过文字的描述在脑海中展开故事的情节,再往后接触到更多的读物,比如名著、古诗词等等,良好的记忆力会帮助孩子将这些知识牢牢记在脑中,而且这种童年记忆几乎可以伴随终生。
我的一个朋友,杭州人。他几乎是我认识的所有的同龄人中看起来最有君子风韵的一位,几乎可以说出口成章。看到的景色,心境他总能找的到最合适的诗词来形容表达。可现实中我确实没有见他读过这方面的书籍,而且,他是个妥妥的工科男。我和他讨论过这件事,据他说在他读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这一段时间,他父亲带着他几乎读完了所有的诗词,他爸教育他的方式也比较独特,带着他就在家周围溜达看见熟人就给人背一首。就这样,他大概有5年的时间,都在持续同一件事。虽然他当时根本不知道那些诗到底是什么意思,也就仅仅是记忆。但是到今天,这些诗词一直在伴随着他,体现在他的言行谈吐里。他小时候所背诵的诗词中,就藏着他长大后的样子。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一眼就能看的出来区别,所谓的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真的不是说说而已。在书香浸润里长大的孩子,他明白岁月静好的弥足珍贵,他也懂得大河奔流的气势磅礴。
要说读书给予孩子最大的福报,我想应该是沉浸在眼中的星辰大海,和万里无一的有趣灵魂。
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无需更多赘言,各种早教,也不及作为父母的言传身教。从今天起,为了那个有趣的灵魂,打开书本,读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