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让孩子们评选妈妈最常说的口头语之一,那"快点快点‘无疑会进入top3。大人总是希望孩子们快点写完作业,快点走路,快点吃饭……一切都要完成的麻溜溜的,玩也要玩得有效率,不要慢慢腾腾,磨磨唧唧。
在大人的世界里,他/她看待事物和生活的角度,常常以是不是有效率有价值为诉求,这也决定了他/她生活中认为重要的事情。
可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大人对于效率的痴迷在孩子这边常常是无效的,反而是那种没有太多目的看起来无用的嬉戏玩耍、发呆无聊,才是度过时间的黄金时刻。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宁静的晚上,孩子接近哲学家
在我带娃的历程中,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孩子三岁半左右的晚上,已将近凌晨12点,娃还没睡,而这个妈妈已经被困倦折磨的疲惫不堪。她现在只有一个想法,赶紧把孩子哄睡以获得那点可怜的安静的睡眠的时间,一想到明天还有一天的工作等着她,不禁又要心烦加头痛。我开始狂躁,对娃大吼;你睡不睡觉,不睡觉我就不管你啦!(行云流水的威胁娃也常常是妈妈们最擅长的攻娃利器)没想到的是,这个男孩丝毫没有被我的情绪和威胁吓到,甚至是根本没有听到一样。因为他正在坐在床上,呆呆的望着窗外。
我不管他了。
接下来娃发起的对话简直把我从暴怒心情一秒钟拽回了冷静太空。娃说了下面的话;
妈妈,我握住拳头
就抓住时间。
手一张开,
时间就断了。
像不像箭?
——我愣住了。在这个深邃的万家灯火要熄灭,只剩下几盏灯明明灭灭的时候,我在为几个小时的睡眠努力争取,而这个孩子却像一个小小哲学家一样在思考什么是时间,他在体验,在感受,他的感受时间的方式与我这样不同。是的,对于成年人来说,时间像一支箭,始终指向一个方向。我很汗颜,因为孩子的敏锐和观察远远超越了大人。他知道我那个时刻关心自己甚于关心他。下次我们在催逼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尝试去了解一下孩子的宇宙?
走在路上的时间,万物都是惊喜
前一段时间娃幼儿园放学,我负责接送回家,十五分钟的路程,会走上四十分钟甚至更长。娃一路走走停停,都干什么呢?一会看看小蚂蚁,一会看着红绿灯和马路牙子,有时还会收获一首小小诗。
树长在路边,
小鸟在天上,
车轮子在马路上嗤嗤的转
……
还有些时候我们就是消磨在必经路上的小公园,摘花草,看桥下湖里的荷叶,擦过水面的蜻蜓,和几个小伙伴追打、奔跑,做迷藏,寻找小孩子眼中的宝贝。比如蝉蜕和一根鸟羽毛;观察那些湖边钓鱼的人,有时还幸运的从他们手中获赠一尾小鱼。孩子那个兴奋啊,真是惊喜的宝贝。在这样的时候,孩子是在提醒你,慢下来,享受时光,感受时光留过你肩头发梢的每一寸。
由此我还想到了一些童书。想到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和她那虽然一路同行,却忙碌在大人世界不停打电话的爸爸。相同的一段路,他们父女粮看到和经历的却是如此不同。
看天上的飞鸟,采野花,关心一只死去的小鸟,这个小女孩一路在与大自然亲密连接
我想到了对于大人一段稀松平常的路对于孩子来说可以诗情画意,也可以惊心动魄。
对于大人一段稀松平常的路对于孩子来说可以诗情画意
去商店买东西的一段道路也可以惊心动魄
一个孩子体验时间的方式可以和大人如此不同。孩子的时间就像一个圆圈,它哪儿也不去,它享受当下,感受每一个当下。我们的时间却高效而贫乏,心灵的雷达关闭,看不到一阵风一片云给我们发送来的信号。在孩子的眼中,时间无所谓效率而言,这个词不属于他们的字典,可是他们的心灵更开放,充满了可能性,-万物都是惊喜,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他们的时间每天都焕然一新,闪闪发亮。
有时候,孩子就是大人的老师,孩子比我们更理解生命的意义,也更懂得生活的艺术,他们的耐心和热爱使我们的老师,他们无所事事,慢慢悠悠的状态就是一阵风一片云的状态,就是通过每一句妈妈,你看”,妈妈,你慢点,”妈妈,你等等我”在提醒我们用一种新的方式打量时间和世界-更从容也更温柔,更善意也更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