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妈妈生病了,躺在沙发上。今天,孩子要上学。妈妈叫孩子起床之后,就给了孩子一点钱,让孩子自己去买早餐并且自己去上学。孩子不高兴地接过钱,然后又在家里磨蹭了一会儿。
在出门之前,孩子突然大声质问妈妈:"你今天为什么没有往我的水杯里倒水?"
妈妈感到意外,因为看到孩子这幅模样,妈妈还以为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过,妈妈还是一脸歉意地说:"不好意思啊,宝贝,妈妈生病了,所以就忘了这件事情,你别怪妈妈。"
孩子没有说话,只是一脸不高兴地走到饮水机旁,装了一瓶水。然后也没有和妈妈打招呼,用力地关上门。
看到这个真实的故事,父母可能都会有些惊讶。有时候,父母只是没有帮助孩子做一点小小的事情,孩子竟然会发这么大的脾气。在孩子心理,似乎父母对他做的事情都是理所应当的。
父母认为,感恩就是爱别人,对别人心存敬意。所以,父母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感恩的行为。
结果,孩子也只是嘴上说了一句谢谢,行为上鞠了一个躬,但是孩子心理根本就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鞠躬、为什么要说谢谢。也就是说,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感恩别人。
一般来说,孩子不懂得感恩的原因有以下三个:
缺乏感恩教育首先,孩子比较缺乏感恩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大多数父母的重心都放在孩子的学习上面,反而忽略了孩子的感恩教育。在学校,老师的任务是提高孩子成绩,比起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更是不在乎孩子的感恩教育。
有时候,学校里的感恩教育也只是走个"过场",孩子向老师说声谢谢,在老师的引导下,送给父母一张贺卡或者是一朵花。只有很少孩子会在贺卡上写一些能够表达自己情感的话语,大部分孩子只会写"节日快乐""爸爸妈妈我爱你"这样类似的话语。
孩子把感恩当成一个目标来完成,而不是把感恩放在心里。
父母溺爱孩子在家里,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就是"好好学习",把成绩提高就好了,别的几乎都不让孩子干。孩子不用干家务活,一些生活方面的事情,父母也会帮助孩子完成。
很多父母认为,他们主动帮助孩子干了很多事情,孩子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诚然,这么说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这会成为孩子懒惰的借口。
孩子看准了"学习"是父母软肋,当孩子不想干什么事情的时候,孩子就会拿学习当做借口。有些孩子甚至认为只有学习才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其他的都不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社会的功利氛围现在这个社会变得比以前要功利地多,很多人做事情之前都会考虑这件事情
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和某一个交往,这个人又能够带给自己什么好处。
正是这种功利的心态,反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最单纯简单的情感。人和人都在谈利益,会说感恩的人都是少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些孩子嫌弃自己的父母给予他的经济条件不够好,这也是一种功利的想法。孩子一旦变得功利,就不会想着去感恩周围人。
会感恩的孩子一定懂得爱自己表面看,这只是孩子不会感恩父母的一种行为。其实,这还暴露出了孩子不懂得爱自己的缺陷。孩子不懂得感恩别人,就会把父母和孩子周围其他人的付出当成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因为理所当然,孩子就会下意识地看贬那些事情,也根本就不会身体力行地去做那些事情。但是,一旦孩子失去了周围人的帮助,那么孩子即将失去照顾自己的能力。
如果父母留心观察,就会发现,那些能够把自己照顾地很好的人,一定也能够将身边的人照顾地很好。
为什么孩子"爱自己",才会"爱别人"呢?
更能理解别人爱自己,孩子就必须要身体力行地为自己做一些事情。不爱自己的人,会忍受着身体的痛苦,然后等着别人来弥补自己身体上的痛苦。
爱自己的人,是不会让自己熬夜,渴了变回自动喝水,饿了就会自动去吃饭,而不是等着父母来催促自己、来哄自己。
爱自己,才知道父母的付出,能够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就能够对体会父母付出的不容易。能够体谅到父母的不容易,孩子内心肯定会感恩父母的。
有精力去照顾别人一个爱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孩子,他能够担当起照顾自
己的责任,把自己照顾好。试想,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孩子,怎么可能去照顾好父母呢。
感恩不只是言语上的感谢,还有应该将感恩落实到行动上面。一个爱自己的人会照顾好自己,能够完善自己。在做好自己的基础上,才有精力去照顾好别人。
更好地接受自己爱自己,还意味着接受自己的不足之处。父母一直教育孩子,你要取得好的成绩,你要乐观活泼,你要去结交新的朋友,你要变得优秀......孩子一直紧绷着脑海中的弦,不知如何放松自己。
能够接受自己的孩子,也能够接受别人的不足。因为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所以,如果父母有些疏忽,那么孩子也不会轻易地对父母发火、闹脾气,家庭的矛盾也能够少一些。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爱自己"爱自己包括爱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精神,父母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 关注自己的身体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开始远离一切不健康的东西。
不论是饮食和人物,还是事情和环境,
我远离一切让我远离本真的东西。
从前我把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
但今天我明白了,这是自爱。"
首先,父母应该先让孩子去爱他的身体。孩子应该多注意他的健康,健康很重要,他执行并不复杂,更多的是需要孩子日复一日的坚持与自律。
孩子渴了就要喝水,饿了就应该去吃饭,生病了就应该去吃药,不能太过于劳累,也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要学会体恤自己的身体,注重劳逸结合。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工作学习。
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才认识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
都只是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真实。"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不再牺牲自己的自由时间,
不再去勾画什么宏伟的明天。
今天我只做有趣和快乐的事,
做自己热爱,让心欢喜的事,
用我的方式,以我的韵律。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单纯。"
爱自己,孩子还应该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孩子不能总想着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也应该试着去想想自己想要什么。在承担了自己责任的基础上,偶尔也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发泄一下,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更好。
学会欣赏自己"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不再总想着要永远正确,不犯错误。
我今天明白了,这叫做谦逊。"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不再继续沉溺于过去,
也不再为明天而忧虑,
现在我只活在一切正在发生的当下,
今天,我活在此时此地,
如此日复一日。这就叫完美。"
最后一点,孩子还应该学会欣赏自己。尽管自己的身上确实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但是孩子不应该为自己的不足感到难过沮丧。天底下没有完美的人,完美的真正含义应该是"活在当下"。
孩子的欣赏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对自己的优势感到自信;另外一个就是心平气和地面对自己的缺陷。若是孩子学会欣赏自己,那么孩子整个人会变得自信平和。
在教孩子学会感恩之前,父母应该先教会孩子"爱自己"。一个会"爱自己"的孩子才会有意识去感恩别人,才会有精力去爱别人。
我是奶果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