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什么事是每一个新手妈妈梦寐以求的,那一定是在晚上睡一个好觉。宝宝的夜间睡眠问题一直是困扰新生父母的一项大命题,分房与分床”,同房与同床”一直争议不断。
美国AAP :一岁以内孩子分床不分房

2016年11月AAP就宝宝安全睡眠环境更新了若干建议。这则建议中,再次肯定了许多已经达成共识的宝宝睡眠环境意见,如:平卧位睡眠,睡在平整、坚实的表面,同屋但需分床,不放置任何柔软的覆盖物。避免吸烟、酒精、毒品的暴露,坚持母乳喂养、定期接种疫苗,使用安抚奶嘴同样有利于降低婴儿猝死的发生。除了以上建议以外,这次最新版的指南强调了同房但分床睡的重要性。AAP指南中推荐,新生儿应该在出生后头6个月内,最好是在孩子1岁以前,与父母睡在同一个房间,但需要睡在自己的婴儿床或者摇篮里。
为什么儿科学会提倡一岁后分房?不是因为安全感,而是因为安全,尽量减少婴儿猝死综合征(简称SIDS)的发生。.
新研究:婴儿满6个月后分房睡眠更持久
最近在儿科学发表的一篇随访研究挑战了美国儿科学会关于1岁以后考虑分房间睡的建议。
该项研究于2012年1月-2014年3月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S.Hershey医疗中心产科病房进行招募产妇及活产足月新生儿入组(体重≥2500g),共招募并持续随访230组个案(妈妈和宝宝),分别在宝宝3-4周龄,4月龄,6月龄,9月龄,1岁,2岁进行定期家庭随访。
所有入组的宝宝中,有 142组(62%)为早期独立睡眠组(宝宝4月龄时已经独立房间睡眠);62组(27%)为晚期独立睡眠足(宝宝4-9月龄间开始独立房间睡眠);26组(11%)为9月龄时仍同房间睡眠组。
研究结果显示,4~9月时已经开始独立睡眠的两组宝宝较9月时仍未独立睡眠的宝宝睡眠时间更长,早期独立睡眠的宝宝更容易形成健康的睡眠规律(8点以前睡觉)。
新增:这几个小组的睡眠对照,包括夜醒次数、持续睡眠时间、奶睡抱睡次数(应该从研究内容中或者表格中可以的得到),请给出相关研究图标截图,以及测算方法的示意
表1 4月龄时睡眠监测
表2 9月龄时睡眠监测
图3 分房及同房婴儿在4.9.12.30个月时夜间睡眠持续时间
30个月睡眠监测报告:独立睡眠组夜间睡眠时间较九月时仍同房组更长,长大约45min。
总结:
考虑到在1岁时分房睡眠过程中,宝宝更容易出现分离焦虑,因此该项研究建议,在1岁内及更早的月龄去进行让宝宝分床分房间睡的尝试,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睡眠。
分房隐患:婴儿猝死综合征?
根据美国CDC调查研究显示,每1000例活产新生儿中可能会有1例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根据相关研究显示,90%婴儿猝死综合征发生在6个月以内,高峰期是1-4月龄,4个月以后发病率降低,8个月之后少见。
同时该项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显示较独立睡眠组相比,4月龄或9月龄仍未分房间睡的宝宝睡眠场景不安全因素也更多,更容易发生于睡眠相关的死亡许多家长认为,为了防止婴儿猝死症(SIDS)的发生,最好让婴儿随时待在自己身边。但研究员表示,高达九成的婴儿猝死症案例,都集中发生在婴儿出生后的头六个月。换言之,六个月后的宝宝,不论是和大人同房或者分房,出现出现猝死的风险应会低很多。
中国的爸妈应该怎么做?
采访早起分房的用户——
在中国,父母与婴儿同房甚至是同睡可能更是常态,关于分房的建议,国内的说法是:3 岁以后可以分房, 更有很多所谓的专家声称,孩子分房太早分房甚至是分床会让宝宝没有安全感。
我们很难做到国外家长那样很小的宝宝都和父母分床分房睡。
但有时候,我们真但是低估了孩子的潜能,不是么?
更多母婴用品知识,请关注蜜拉蜜啦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