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从1岁到10岁,不同阶段的因“龄”施教!转给身边的爸妈们

孩子的成长,是个奇妙的过程:有时他天真烂漫,有时他任性叛逆,有时很黏父母.....

其实,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有不一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从1岁到10岁,孩子特点和应对方法↓↓教你因龄”施教。转给身边的爸妈们!

▲孩子表现:

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

▲相处技巧:

对待这么小的宝宝,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

●安全第一:该锁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

●生活规律:摸索孩子生活规律,采取恰当措施。

●转移注意:比如,孩子不肯坐餐椅,可拿些食物哄哄他。

●不当观众:当孩子打滚撒赖时,不当观众。没观众了,演员也就没趣了。

●绕开硬碰硬:你要不要洗澡”的答案肯定是不”。可换个说法,你想在澡盆里玩小鸭子,还是玩小水桶?”

▲孩子表现:

(1)三岁半前:

●情绪上快乐、友善、充满安全感。

●易于接受、乐于分享;肢体动作成熟舒畅;语言能力上发展到了新天地;喜欢学习新的字,尤其喜欢这些字眼;新的、秘密、吓一跳、好难。

(2)三岁半到四岁:

●反抗是最大特征。

●容易内向、焦虑,但同时意志力极强。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又想支配外在世界。

▲相处技巧:

●朋友:在三岁半的年龄,朋友对他相当重要。许多孩子在这个年龄都有他想象的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

●陪伴:接受他在这个年龄最大的情绪发泄对象是妈妈的事实,并在他不闹情绪的时候,腾出时间陪他玩。

▲孩子表现:

●喜爱冒险、远足、刺激、任何新鲜事物。

●这个年龄的孩子,大多是快活、精力充沛、活蹦乱跳、荒诞好笑、无拘无束,对什么事情都跃跃欲试。

▲相处技巧:

●接纳:接纳他的吹牛,使用肯定而幽默的引导,以轻声细语取代吼叫,全心全意和他谈话,和他商量,与他一起分享和创造。

●模仿:像孩子一样,有时不妨也吹吹牛,有时可以和他对骂”,如果孩子用粗野的话攻击你,你也可以以牙还牙”,以解放他被压抑的情绪,直到你们笑声取代愤怒为止。

●规范:给予口头规范,尽量避免会有麻烦的情景,谨慎的选择电视节目。

▲孩子表现:

●像阳光一样,温暖、明朗。

●他一心一意要做一个好小孩,他的世界以妈妈为中心;他的小小心灵充满了对人、对物、甚至对神的爱;他张大眼睛,好奇的学习,贪婪地吸收,享受生命提供给他的一切美好。同时,他已经可以判断自己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避免惹麻烦。

▲相处技巧:

●知识:趁孩子这个时期求知欲强,又听父母的话,可以多给他讲些故事,教他些小知识。

●称赞:这时的孩子喜欢展现他的智慧,比如向妈妈炫耀他会写自己的名字。多给他些赞美,树立他的自信。

▲孩子表现:

●同时在两个极端游走。

●他可以在学校做一个模范生,回家当一个小恶霸。也因为他的两极化,把笔画或数学反写是很常见的现象;他顽固、自负、蛮不讲理。其实,他这么做只是为了建立和增强他自己的安全感。他现在处于很容易受到伤害的敏感期,不光在情感上特别容易受到伤害,他的身体发肤好像对疼痛都格外敏感。

▲相处技巧:

●关注健康:家里最好备上常用的消炎止痛油膏,父母对孩子的健康状况要多关注些。

●抚慰情绪:如果发现孩子情绪紧张(咬指甲之类),最好能想办法再降低对孩子的要求,以缓解孩子的情绪。

●多些宽容:对于餐桌上不像样、衣服随地乱扔之类的事情,就多些宽容吧。

▲孩子表现:

●七岁的主旋律是孤独与退却。

●他不再像六岁时那样和你顶嘴,却也不那么喜欢与人交往,而更喜欢自己独处。

▲相处技巧:

●多提醒:要求孩子做事,提前预报、指示明确、一再提醒,耐心等待是很必要的。

●多倾听:如果孩子倾诉苦恼,你可以简单地当录放机”,也可以试试追问,表达关注。

●责任培养:假如你有非常简单的家务让孩子帮忙,他却埋怨你让他做这做那,你可以这么回答哦,这些似乎是你份内的工作,我们是不是能计划一下,以便做起来得心应手些?”使他不致断然拒绝你,留下回旋余地和引导的机会。

●言传身教:如果你和孩子一起制定了一项规则,那么请你一定坚持做到,而不是一遍又一遍地威胁而不见行动。

▲孩子表现:

●第一个特征:喜欢往外跑,行动敏捷,具有评价事务的能力,开始建立道德意识。

●第二个招牌特质:审视,审视自己、审视别人。八岁娃还非常黏妈妈,是情感上最需要妈妈的年龄。

▲相处技巧:

●陪伴:无论怎么忙,一定要每天至少抽出半小时,全心全意陪伴孩子。

●参与:孩子这时非常需要妈妈分享他的思考、幻想、对话、游戏,多参与他的活动,包括一起劳作、玩耍、聊天、读书。

▲孩子表现:

●最招牌特征是进一步独立。

●第二招牌特征是变得更深沉”,这时因为他更成熟了。

●他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更细致、更细腻、更细微,感情方面也一样。

▲特别注意:

●九岁应该上四年级。四年级的功课是个飞跃,需要动脑筋思考的更多了。有些孩子会不太适应而成绩下降。

●另一个变化,是从喜欢一个老师而对某堂课感兴趣,变成因为对某项学科感兴趣而喜欢上那老师的课了。

▲孩子表现:

●有了很强的道德观,道德标准不仅源于父母师长教诲,也来自于自我内心判断。

●最在意别人的看法,在意朋友。

●在学校里,大都有很强学习欲望,喜欢背诵,而较少进行思考性的工作;喜欢接受事物的本貌,而不太愿意去推论。

▲相处技巧:

●把握度:不要管得太紧,也不要管得太松”,是他最喜欢的管教方式。

●引导学习:如果这时他背诵大量的词汇,对他以后的思考会很有帮助。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