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出生的孩儿谁来带?或许这里有你想找的答案 孩子谁来带

"

当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父母的欣喜之情很难用言语来表达,角色的转变更象征着人生的又一个里程碑!然而,未来的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如何与这个小生命互动,却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美好。对于某些新手爸妈来说,甚至可以用灾难”来形容!或是因为自己还是个孩子,或是由于工作过于繁忙,亦或是其他种种(原因)…… 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出生的孩儿谁来带?你会假人以手吗?不如先来看看关于早年依恋关系”的一些有趣的研究。

出生的孩儿谁来带?或许这里有你想找的答案

刻印效应

1910年,德国行为学家海因洛特在实验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但是,如果它第一眼见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如一只狗、一只猫或者一只玩具鹅,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只小鹅形成了对某个物体的跟随反应后,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对其他物体的跟随反应了。这种跟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印刻效应”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之中,也同样存在于人类。

与条件反射不同,这种印刻效应具有不可逆”和不易消除”的特点。若某个生物体不能在关键时刻(敏感期)进行学习的话,那么一旦错过,则再也无法习得。

孩子谁来带

出生的孩儿谁来带?或许这里有你想找的答案

哈洛恒河猴实验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及其同事报告了一个实验成果:他们将新生的婴猴与母猴分离,取而代之的是两只假母猴”——铁丝母猴和绒布母猴。铁丝母猴胸前挂着奶瓶,绒布母猴胸前没有奶瓶。虽然婴猴在铁丝母猴那里能喝到奶, 但它们却宁愿不喝奶也要同绒布母猴在一起。哈洛由此得出结论,身体接触对婴猴的发展甚至超过了哺乳的作用——只有在婴猴有饮食需要时才会去找铁丝母猴,其余绝大部分时间则依偎在绒布母猴身上。心理学家认为,实验结论对于人类婴儿或同样适用。

此外,哈洛从代母养育实验”中观察到:那些由绒布母猴”抚养大的猴子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性格也极其孤僻,甚至性成熟后不能进行交配。于是,哈洛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为婴猴制作了一个可以摇摆的绒布母猴”,并保证它每天都会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和真正的猴子在一起玩耍。改进后的实验表明,这样哺育大的猴子基本正常。

出生的孩儿谁来带?或许这里有你想找的答案

怜爱反射

在依恋过程中,孩子是主动的,婴儿的长相本身就是为了让人爱。婴儿具有某些特征,能够帮助他们维持与他人的接触,引发让人照顾的冲动。科学家洛伦茨指出,婴儿的丘比特外表(宽阔的前额,红红的脸蛋,娇嫩和胖乎乎的身体)使得他们看起来特别可爱,讨人喜欢,有利于从其他人那里获得积极的关注,从而更好地生存。这种任何长得像丘比特那样有婴儿特质的东西都会诱发人类"哇,好可爱啊"的感情,被称为"丘比特娃娃效应" 。

一个婴幼儿刚出生后,不仅有一些吸唇反应,还会有怜爱反射。比如一个月之后,婴儿就会发出社会性微笑,他(她)的微笑特别迷人,包括扭动身体,嘴巴好像喃喃出声,眼睛看着你,两只手努力伸展开,吸引你去抱他(她)。孩子是多么的需要你啊!

出生的孩儿谁来带?或许这里有你想找的答案

结语

婴幼儿对于父母的依恋需求比任何时期都更为强烈。许多心理学实验都告诉我们,父母亲自抚养孩子对于孩子未来的身心健康与人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亲子间要保持经常的肌肤接触(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脸、胸、背),让孩子体味接触所带来的安慰感”。尽量避免长时间的分离;父母对孩子发出的信号需敏感地作出反应,使孩子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如果确实存在困难,白天托由老人或保姆代为照顾宝宝,晚间最好也由爸爸妈妈亲自照料。毕竟许多细致的心理感受是唯有父母和孩子间才可产生的联结。

出生的孩儿谁来带?或许这里有你想找的答案

#清风计划#

#青云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