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会发火是正常,而引导形成“良性愤怒”是关键,家长要知道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小纪现在是个五岁孩子的妈妈,白天上班、晚上带娃,虽说这样子的日子比较累,但是看到孩子的成长,自己内心还是很感激的。但是这段时间,小纪发现自家的孩子总是喜欢发脾气,上幼儿园回来偶尔一说到就会发火、发脾气,有时还大哭大闹,都不知道孩子这是怎么了。

前段时间在超市买东西,小纪也听到两位宝妈在聊天,一个妈妈说:"我家的孩子最近总是发脾气,我们越是让他不要这样子吵闹,他就越是要大吵大闹!"另一位妈妈却说:"我家小孩在幼儿园总是被欺负,因为孩子总是不和别人计较,一点儿火气都没有!我现在倒是希望孩子可以有点火气,这样子孩子就不会总是受人欺负。"

小纪当时就想,孩子发脾气、发火是不是就跟大人一样,需要情绪表达的,脾气太大或是太小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不利的,由此与看来正确地引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引导孩子形成"良性愤怒"是必需的。

对于孩子发脾气的问题,很多父母都是心情很烦躁,总是说着"不要哭""不要生气""再这样大吵大闹,我就不理你了"等等,想要让孩子平静下来,不会总是无缘无故发脾气,其实情绪问题很常见,孩子的"愤怒"也是需要被重视和表达,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孩子形成"良性愤怒"呢?

孩子会发火是正常,而引导形成良性愤怒”是关键,家长要知道

孩子发火"正不正常"?

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有些家长会说到自家的孩子总是特别喜欢发脾气,一看到孩子发脾气,部分家长就会感觉很焦虑,担心这样子是不是孩子出现什么问题了,有些家长还总是引导孩子不要"生气"、"哭",让孩子懂事一点。事实上,家长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孩子有脾气是正常的,是好事。

有些家长可能认为纵容孩子会让他脾气越来越大,不愿意接受父母的管教,实质上,孩子发脾气是孩子对家长发出的一种信号,所以说,孩子发脾气也是很正常的行为,父母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父母要理性对待孩子的"发脾气"行为,不要总是让孩子压抑情绪,适当的发脾气,找出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很重要。

1、孩子不舒服。

当孩子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问题的时候,孩子就会通过哭闹、发脾气等来吸引家长的注意,想让家长来安抚自己,让自己感觉到舒服。

2、孩子害怕或受到伤害。

人大部分的愤怒来自恐惧,孩子也是如此,一旦和同伴发生争斗,孩子就是感觉自己受到伤害,出现闹情绪、发脾气的行为。

3、孩子想要引起关注。

有时候家长一不小心就会忽视孩子,孩子感觉自己被忽视、有点孤单,那么孩子就可能通过发脾气、哭闹等行为来吸引周边人的关注,让大家注意到自己的存在。

孩子会发火是正常,而引导形成良性愤怒”是关键,家长要知道

4、孩子犯了错害怕责罚。

孩子犯了错,害怕父母会责罚自己,所以他们都可能采用哭闹、发脾气等方式来转移家长的注意力,借此来躲避家长的责罚,因此父母在孩子犯错总是责罚这样也是不好的。

5、受到家长的不良影响。

有些时候,家长的行为总是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如果家长也是脾气不好,总是在孩子面前发脾气,那么孩子自然也就"有样学样",总是出现闹脾气的行为。

生气需要发泄,不能总是"不生气"

对于孩子生气、发脾气的行为,很多家长总是感觉麻烦、心情烦躁,也有人认为总是惯着孩子发脾气也是不好的行为,所以总是采用语言阻止、恐吓、转移孩子注意力或是哄骗的方式让孩子不要发脾气。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日常生活中有60%的父母出现压抑孩子愤怒的习惯,实质上一直压抑孩子的情绪,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容易让孩子变得"隐忍",不懂得表达自身的情绪,对于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不利。

其实,良性的表达自身的愤怒和不满是健康的,也是必须的,如果总是让孩子"别哭"或是"没什么好哭",这样抑制孩子情绪的方式实质上也是一种冷暴力,可能让孩子选择不良的宣泄情绪的方式,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愤怒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为了帮助孩子才安抚孩子不要哭,却无意间让孩子错过了学习正确表达情绪方式的机会。这样的抑制情绪的方式会让孩子无法顺利解决心理问题。

孩子会发火是正常,而引导形成良性愤怒”是关键,家长要知道

1、让孩子产生错误的"羞耻感"。

孩子小,还不能把个人情绪与自我形象分割开来,当他们想要通过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感受的时候,总是被告知"没什么好哭的""不要哭"之类的,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不好,认为自己不是家长心目的好孩子。除此以外,家长如果总是以大声、责骂的方式,在孩子面前表达愤怒,那么就有可能成为孩子的学习的对象,导致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也是出现暴躁的行为。

2、孩子变得没有脾气、隐忍。

父母总是让孩子压抑情绪,会导致他们在处理情绪问题的时候创建"虚假自我",也就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孩子长大之后就很难能够表达自我真实的情绪,带来压抑、消极的状态,隐藏自我情绪,不懂得如何去表达自我内心的情绪,即使是受到欺负或是很生气、很难受,但是就不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来。这样压抑的情绪会让孩子不能正确地管理自身情绪,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如抑郁症,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引导孩子形成"良性愤怒"最重要

愤怒情绪也是需要自然修复的过程,就像身体的恢复机制一般,得让身体有自然恢复的过程,情绪也需要这样的过程,当孩子形成良性愤怒的时候,他们就能学会正确地应对情绪问题,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良性愤怒是指通过家长的引导、示范,让孩子能够学会通过正常的渠道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避免孩子因无法宣泄愤怒情绪而形成抑郁或其他不良的心理疾病等。

孩子会发火是正常,而引导形成良性愤怒”是关键,家长要知道

第一步,家长应当了解并告诉孩子如何良性表达愤怒。

如在孩子生气时,我们尝试"正念法"能让自己觉得更舒服,告诉孩子在生气的时候冷静下来想一想,"生气有什么好处",对愤怒的抗拒只会增加自身的不快情绪。

第二步,对于孩子的愤怒表现,家长首先就得接纳孩子的愤怒情绪。

让孩子知道我们能够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让孩子知道我们理解他们,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现在非常生气,就像气球快要爆炸一样,其实爸妈也会这样的。"

第三步,家长可以教导孩子采用"time out",让孩子独处。

在孩子生气快要爆发的时候,家长应该短暂地转身走开,让孩子有时间去冷静,告诉孩子:"现在你需要暂时离开,找个地方恢复平静,等你准备好了,我们再来讨论,爸妈在这里等着你"。

孩子会发火是正常,而引导形成良性愤怒”是关键,家长要知道

最后一步,引导孩子进行事后总结,也就是复盘教育。

等到孩子心情恢复平静的时候,可是心里的困惑还是没有解开。这个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躺在你的怀里,让孩子说说自己经历了什么,引导孩子去好好想想,是不是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呢?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如何处理,让孩子提升愤怒管理能力。

生气是常见的事情,一味地引导孩子不要生气,不如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应对愤怒情绪。最重要的是,不要长篇大论我们自己的想法,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求解决方法,这样子孩子才能学会如何和愤怒情绪相处,营造自己的幸福人生。家长要做到的就是,无论愤怒还是和好,都要跟孩子在一起,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会发火是正常,而引导形成良性愤怒”是关键,家长要知道

我是奶果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