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一分钱”变“一元钱”,物价上涨是改编经典儿歌作品的理由吗?

近日,一张截图在朋友圈流传,那首著名的儿童歌曲《一分钱》被改成了《一元钱》。有人感叹,时光飞逝,过去的一分钱”成了一元钱”;也有人质疑,这样改编经典,难道不是恶搞吗?(9.8《扬子晚报》)

《一分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儿歌作品之一。它是由著名音乐家潘振声潘振声作词作曲的一首儿童歌曲。这首儿歌自从1964年被创作出来后,就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儿童的成长,是几代人共同的美好回忆。

《一分钱》之所以被改成《一元钱》,主要是因为物价上涨。对于小朋友来说,生活中几乎已经看不到一分钱的痕迹,连一角钱也使用得比较少,所以改编者认为改成一元钱最为合适。但是从一分钱”改成一元钱”,这真的仅仅是一个字的改变吗?

有的家长可能觉得《一分钱》不利于孩子对歌词理解,而《一元钱》反而更贴近生活。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我们理解一篇作品,是要结合当时的具体环境来具体分析的。通过老师上课生动的描述,不仅可以使小孩子理解作品的内涵,更可以让他们认识不同时代的环境特征。如果为了便于理解,将《一分钱》改为《一元钱》,那么古今多少文章,对于其中的物价变动,地点变更,我们难道都要一一改编吗?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其所承载的内涵。虽然经典作品是产生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背景环境下,但是其所承载的内涵适用于任何时代。 正如《一分钱》而言,它所赞扬的是拾金不昧的美德,这美德不管处于过去还是现在,不管物价上调还是下跌,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美好品德。所以,将一分钱”改为一元钱”不免有多此一举之意。

不恰当的改编是不尊重作者原创的行为。媒体在采访作者女儿时,她表示完全不知道这种改编情况,并且觉得这首歌写的是孩子天真无邪,捡到钱要交给警察叔叔,跟物价没有什么关系。尽管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但经典就是经典,我们今天唱来仍然可以体会当时创作者的心血。”

此外,《一分钱》改编为《一元钱》也涉嫌侵权。《一元钱》作为音乐作品,其音乐版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改编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一系列权利。随意篡改他人作品,显然侵犯了原作者的权益。

改编是艺术的再创作,但不是随心所欲的胡编乱造。对于经典作品,我们要充分尊重原创,尊重版权,改编更是要慎之又慎,而不是根据主观臆想去随意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