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说话,不敢以真面目示人,每次都要戴着口罩才敢出门。
于是,节目组专门找了一个人,用各种无中生有的方式去赞美她。
比如,明明是很平常的穿着,却非要说她这个衣服真不错;明明一直戴着口罩,却非要说她笑起来很好看。
最初,这个女孩也不信,心想这也太假了吧?
假话说千遍,就成了真的。在每天的赞美轰炸”下,这个女孩终于抵挡不住了。
她摘下了口罩,开始注重自己的穿着、发型和妆容。
更重要的是,她不仅真的变得好看和可爱,连她的眼神和表情都充满了自信。
选两盆植物,品种、形态、养育过程都相同,让学生们对着其中一盆极尽赞美,对着另一盆各种谩骂。
一个月后,被夸的植物长势良好,被骂的却枯萎了。
曾有国内学校效仿了。结果……被指这种实验太不科学,中断了。
但是,能从中体会到实验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体会赞美的力量。多赞美他人。
我们的古人早就看得很透彻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此夸张的形容,就为了表达人的话语的威力。
不仅是对心理的深刻影响,语言还可以参与塑造人的大脑。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你不信。
两个人、三个人也这样说,你就信了。
所谓三人成虎”,说得多了,哪怕很离谱的事,听的人也从不信、半信半疑到相信。
曾有研究发现:
遭受语言暴力时,人会产生情绪疼痛”,这种疼痛在大脑里的反应居然跟身体疼痛非常相似。
也就是说,语言虽然不是实质存在,却可以当作攻击利器。
对于尚处于发育中的儿童的大脑,语言的影响更深刻、更明显,尤其是大脑中的胼胝体、海马回和前额叶。
它们负责认知、情绪、思考与决策等。
孩子很容易把父母的话当真,很容易受到暗示,并且按照父母说的去发展自身。很显然,如果一个孩子经常遭受言语攻击,他的智力发育、情绪管理都会出现缺陷。
反之,经常得到肯定和鼓励,这几个大脑区域的功能不会被抑制,能得到较好发展,也因此会有更好的学业成绩和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曾有个报道说,一个爸爸总是责骂儿子,说他迟早是要犯事的。
有一天,爸爸又这样说了。儿子一赌气,点燃了小区附近的垃圾堆,差点没酿成大祸。
曾有一个研究发现:从父母那里,一个孩子平均一天居然会听到几百句消极的话,至于积极的话,却只有区区几十句。
这种比例匪夷所思。
有的父母可能以为骂骂孩子而已,自己小时候更夸张,又被骂又被打,现在不也挺好?这种属于思想上意识不到的。
还有的父母意识到了要跟孩子好好说话,但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习惯了责骂孩子,总是忍不住蹦出各种伤害的话来。
我这脾气反正是改不了了。”有家长这样说道。
国内曾出过一部纪录片,关于未成年犯罪的。其实,只要想改,有决心改,哪会真的改不掉?说白了,就是放任自己的不良情绪,不对情绪进行管理。
看似巧合的是,片中几乎所有的主角在童年时都曾长期遭受父母的语言侮辱和各种否定。
他们无一不厌学,性格上要么自卑敏感,要么具有攻击性。
这么多先例摆在面前,我们做家长的,不是更应该学习跟孩子好好说话吗?
是的,说话也是要学习的。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绝对是一门艺术,也是父母高情商的表现。
性格急躁也决不是不改变的理由。
刚开始,要求别太高,因为一口吃不成胖子,一下也改不了脾气。
每天比前一天更温和一些,比前一天少发了脾气、少骂了孩子,这都是进步。
发脾气后,要有反省自己的意识,看情况有时还要跟孩子道个歉。
同时,多看家庭教育的书籍或文章,会变得更平和,更能理解孩子,更懂得跟孩子相处。
【关注学习是甜”:分享学习方法,解惑家庭教育,传播教育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