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科学》杂志揭秘贺建奎事件核心圈层:很多人不认账

"



距离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曝光已经过去9个月了,真相依然扑朔迷离。


编者按

贺建奎编辑基因的婴儿出生后,美国《科学》杂志掘地三尺,调查出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核心圈层。调查显示:包括贺建奎的美国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等多位美国科学家、一些中国科学家和至少深圳政府的一位官员事先知情,不仅如此,有些科学家以前赞扬过贺,在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成为公众丑闻后否认自己以前写过的话,做过的事。



在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曝光后9个月,《科学》杂志今日详细勾勒出围绕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的核心圈层以及他们在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前后的态度变化。

这些人物包括中美知名科学家、企业高管、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的基因编辑报告的一些作者、有争议的美国试管婴儿专家以及至少一位中国官员。

下面《知识分子》摘录其中几个人物在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的角色关系。详情请参考《科学》杂志的报道。

Michael Deem与于军

《科学》所看到的视频显示:2017年6月10号,贺建奎给婴儿夫妇讲解的时候,其研究生导师、莱斯大学教授Michael Deem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于军在场。


图片显示,在基因编辑婴儿受试者知情同意环节,莱斯大学教授Michael Deem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在场。图源:Science

此前,Deem曾配合美联社关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独家报道,称这些受试者能够理解风险,后来却通过律师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婴儿的父母。

于军虽然承认他与Deem参加了知情同意的会面,但称不知道贺建奎的计划,即使在同一个房间,并不知道贺建奎与婴儿的父母说了什么。

Deem和于军都是贺建奎的公司瀚海基因的科学委员会成员。

Stephen Quake


斯坦福大学教授Stephen Quake也卷入了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图源:wiki

贺建奎的博士后导师、斯坦福大学教授Quake曾对《纽约时报》称:我肯定不同意建奎所做的”,但《纽约时报》发现Quake在得知贺建奎的婴儿基因编辑工作时曾回复电子邮件这相当是个成就”(that was quite an achievement),而没有批评。贺建奎的公司瀚海基因声称Quake为其科学委员会成员,Quake现在否认。Quake给贺建奎的电子邮件不仅表示贺有成就,而且希望怀孕被编辑过婴儿的妇女能够顺产。

而在贺建奎决定在2018年11月20日左右宣布婴儿诞生时,Quake劝说贺建奎在论文发表后再公布。

Craig Mello


诺奖得主Craig Mello称对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表示反对。

诺奖得主Craig Mello是瀚海基因的科学委员会成员。当贺建奎发邮件告知他婴儿父母怀孕时,他回复道:我为你高兴,但我宁愿不被卷入其中。……治疗本身正在引发对HIV的恐惧,以及耻辱感,这没有任何的医学根据。我不明白你为何这么做。

张进(John Zhang)



张进,新希望生殖医学中心医生,曾主持世界首个细胞核移植三父母”婴儿诞生。图源:新希望生殖医学中心

《科学》杂志指出,纽约新希望生殖医学中心的张进曾与贺建奎筹划在中国合开一个诊所,并在中国的几个城市与贺建奎碰面,2018年10月他们还在海南与当地的官员讨论其前景。但张进对《科学》杂志起初称不怎么了解贺建奎,后来才承认有过一些学术讨论”。张进强调他与基因编辑婴儿无关,并称之后不会与贺建奎进行下一步的合作了。

朱清时


南方科技大学前校长、化学家朱清时。图源:chem.scu.edu.cn

南方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曾称贺建奎的工作非常有意义,后改口解释称基因编辑不是他的研究领域。

裴端卿


干细胞专家裴端卿。图源:gibh.cas.cn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学术院长裴端卿是香港峰会的组织者之一,并共同撰写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的基因编辑报告。《科学》报道称,贺建奎在香港峰会前几个月就向裴端卿通报了胚胎移植的事情,裴端卿对此表示强烈批评。裴端卿拒绝讨论此事,称贺建奎的事情正在调查之中。

谢炳文



南方科技大学2017年2月13日的新闻显示,深圳南山区副区长谢炳文曾到南方科技大学调研。图源:南方科技大学新闻网

在基因编辑婴儿曝光之前,贺建奎曾与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谢炳文讨论过何时公布这一消息。谢炳文没有回应《科学》杂志的采访请求。

这里是分割线


最后,在《科学》的报道中,生物医学史专家Benjamin Hurlbut对是否应该由精英科学家群体来决定未来编辑人类胚胎、决定科学界应该如何受到监督提出质疑。

美国国家科学院在2017年2月发表的报告称,应该允许科学家修改人类胚胎,以消除镰状细胞性贫血等毁灭性遗传疾病”;同时强烈建议,一旦基因编辑技术充分应用于人类,当同步设定适当的限制条件。” 斯坦福大学的伦理学家William Hurlbut认为,这帮助了贺建奎(坚定了基因编辑婴儿的想法)。根据《科学》的报道,贺建奎认为自己遵守了这一报告的原则。

多位受访者认为,科学界的自我监管虽然必要,但只能作为政府监管的辅助手段。


相关报道链接: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9/08/untold-story-circle-trust-behind-world-s-first-gene-edited-bab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