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前一段时间,孩子奶奶带着我家大宝在楼下,和一群老太太一起聊天。大宝刚开始自己玩,后来开始捣乱,一会儿拔点草扔到别人头上,一会抓点土撒过来,再一会躺地上,疯疯癫癫的跑来跑去,孩子奶奶说几遍也不听,抓也抓不住,有人给孩子零食,想哄哄他不要这么疯,可是孩子根本不领情,直接给扔了,把奶奶给气的,真不知孩子脑子里在想啥。
案例2:孩子在家的时候,感觉大部分都在捣乱,恶作剧,比如把杯子里的水倒到床上,用手把饼干揉成渣撒地上,吃饭的时候,从这个碗里倒进那个碗,把饭倒进菜盘子里,关键是他还一直嘻嘻哈哈大笑,觉得这个好玩,家人越说他越起劲,桌子上一片狼藉,吃顿饭感觉像是打仗呢一样。
案例中的行为不是没有教养,这是疯”。疯”是小孩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孩子为了表现”自己或宣泄情绪的一种行为,尤其在人多的环境下最容易出现。疯”不是孩子的常态,但是孩子疯”起来大部分人都不喜欢,认为孩子很皮,不好管教。搁别人家里,可能我们就认为这孩子怎么这么讨人厌,如果说自己家也出个疯”孩子,那就不仅仅抱怨了,要想着分析下原因,找办法改善。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疯”的行为?
首先:孩子感觉不被重视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一个家庭里孩子的事排在首位,家长也时刻关注着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早已形成了以孩子为中心的模式,而孩子也不由自主的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家人的注意力都在客人身上而忽略了孩子,孩子就会感觉自己不被重视,这时候为了博得眼球,孩子就大展身手,做出一些反常的行为,比如:故意大吵大闹,乱扔东西,蹦蹦跳跳等疯疯癫癫”的行为,总之就是吵得大人没法交谈。
二胎的来临,大宝被动承担了哥哥姐姐的身份,可是有可能这不是大宝想要的呀。玩具要分摊,零食要分摊,父母的爱要分摊,看个动画片都要央求好久。有了二胎,大宝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了危机感,不存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大宝心理不平衡呀。因此为了让妈妈多抱抱他,多陪他玩玩游戏,陪他睡觉,只要妈妈陪小宝,大宝就会各种闹腾,各种捣乱。
估计二胎家庭有过这样的经历吧:妈妈正在哄小宝睡觉,大宝故意把电视声音开得很大,要么把玩具鸭子放到弟弟睡觉的房间唱歌,自己嘻嘻哈哈大声喊弟弟,跟我玩吧”,弟弟,不睡了吧”,弟弟看电视吧”,弟弟扒鞋柜吧”;又或者是弟弟刚睡着,大宝跑进去压到弟弟身上,弟弟受到惊吓哇哇大哭,而他却异常兴奋,找各种东西盖到弟弟身上,玩的不亦乐乎。
其次:陌生环境下隐藏的不满情绪,想在熟悉的环境中释放
有些孩子是内向型性格,但同时又是那种外面内向,家里开放型的。经常听到家长说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外面很乖,为什么到家里就变了样了,家里每天都得上演鸡飞狗跳”的剧情,管他吧,管轻了不听,吼骂棒打又不可取,真不知道怎么办?
孩子在相对陌生的环境下,不敢做出出格的事情,怕受到惩罚,比如在幼儿园,老师的威严大家都领教过,要有纪律,要有秩序,要守规矩,不能乱说话,不能嘻哈打闹,该吃饭时就得吃饭,该睡觉时就得睡觉,大部分的孩子在老师严厉的管教下都能服从,但是不排除被动服从,当孩子不愿意做某件事情却又必须要做时,他的心理就会产生怨气,会觉得委屈,这种情绪在幼儿园不敢表现出来,回到家这个熟悉的环境里,相对没有束缚,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憋了一天的情绪终于可以尽情的发泄了,所以出现了各种捣乱,恶作剧,以达到感情的平衡。
第三:平时对孩子的管束过于严厉或者过于松散
有些父母对孩子管的过细过死,设限较多,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上幼儿园回到家,孩子认为一天中最自由的时间来了,想玩玩儿,可是父母早已安排了一系列的事情,练习跆拳道,画一幅画,看绘本…;孩子本就墨迹,转眼11点了,妈妈的一句11点必须上床睡觉”,这一天就这么完了,小孩子多半都会说,我还没玩呢,但该服从还是得服从。
孩子想玩水,不准玩,怕衣服打湿了;孩子想玩土,不准玩,嫌脏;孩子想喝果汁,不准喝,坏牙。孩子惧怕父母,对父母的要求不敢过多反抗,因为反抗了会招来更严厉的惩罚。
这种家庭呢,平时孩子表现的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如果父母上班去了或者外出了,那孩子就成了脱缰的马,好不容易逮着机会,不能白白浪费了。于是乎疯”的行动开始了,开始翻箱倒柜、扒面玩水、爬高上低、吵闹冲天,把平时想玩却不能玩的都玩一遍,床上、地上、沙发上都是战场,没有硝烟,只有一片狼藉。
与之相反的是有些家长平时对孩子的管教过于开放,过于溺爱,毫无原则的信奉散养”理念,在孩子面前,没有底线。孩子想要的尽量满足;孩子想吃的都能做出来;孩子打奶奶,奶奶还能笑着说孩子还小,大了就好了;孩子都三岁了,出门还要大人抱;家里做饭从来都是以孩子为主;看电视永远都是动画片;父母下班回家必须给孩子准备一些爱吃的零食,不准备就撒泼…….。
这种管教模式的结果就是,孩子特别自私,脾气大,不管什么时候基本都听不进去大人的话, 疯”变成了孩子的常态行为,大人拿孩子也没办法。
家长们都很头疼孩子的疯”,那么,该如何改善呢?
正视孩子的这种行为,我们要以平淡的心态去对待。
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疯”的行为中去孩子出现疯”的行为时,不要想着立马制止,否则会得不偿失。我们应该尝试着参与到这种行为中,慢慢的,孩子认为你和他已经是同一战线的战友了,此时可以对孩子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想法,引导孩子停止他的疯”的行为。
二胎家庭,如何平等对待两个孩子才是关键家长们都会说,小宝还小,更需要爸爸妈妈的爱,更需要安全感。其实错了,小宝需要妈妈抱的时候,大宝也需要,小宝需要吃奶的时候,大宝可能需要陪玩游戏;小宝需要陪睡的时候,大宝可能需要陪看电视……,两个宝贝需求不一样,但是需要分摊爸爸妈妈的爱是一样的,不要因为一句小宝小,就冷落了大宝。
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多带孩子参与集体活动,让孩子感受那种人多的氛围,最好还能提供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天分,填补孩子不受重视的缺”,表现的多了,在家里就不会纠结于自己是不是不被爸爸妈妈重视了。
经常参加集体活动,还有助于孩子性格的锻炼。虽说不管哪种性格,都没有对错之分,但是性格外向型的孩子还是要比性格内向型的孩子适应环境快,他不会把一天的不开心带回家里发泄,因为不开心在他心里停留的时间很短,很快就过去了。
改善家庭教育方法,要张弛有度我觉得过于苛责的父母,孩子大都不会跟父母交心,而且还容易养出叛逆的性格。遇事靠武力解决的父母,孩子也会很暴躁,不受管教,有事拳头说话。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或者把自己的愿望想法施加到孩子身上,会让孩子感觉到压力巨大,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问题。
反之,放任自流的家庭环境也不可取,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习是必须的,学规矩是学,学习惯是学,上学也是学;人生道理要学,专业技能要学,做人底线也要学……,孩子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都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去参与、去督促,去修改,去验证。
因此对待孩子,既不能棍棒相加,又不能放任自流,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是关键。
孩子的疯”经常不被大人理解,大人习惯统一概括为这孩子不听话”,这孩子不好管”,这孩子欠收拾”。其实都是大人对孩子的偏见,只有深入了解了这种行为背后的想法,才能更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