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是孩子智能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十分丰富,认知能力、接受能力提升很快。
在这段时期,我们也应该注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从而能够奠定孩子终身学习的基础。这正如美国育儿专家南希·纽曼在自己的著作《 阅读力:简明五步点燃孩子阅读激情》中所言:
培养孩子热爱阅读,将在社交、情感和智力方面对他们有所帮助,也会帮助孩子取得学业和人生的成功,让他们拥有广阔的未来。这将是一份令他们受益终生的珍贵礼物。”
我在女儿2岁半的时候,就为她精心挑选了很多童话绘本。这些绘本内容不多,每一页的字数寥寥无几,但图画非常精美,故事也生动有趣,吸引了女儿的注意。
有时间的时候,我会和她一起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教她先观察书中的图片,然后问她图中有哪些小动物?有哪些人物?他们在什么地方?他们又在做些什么?
最初,女儿说得不太清楚,观察时也会漏掉一些细节,我耐心地一点点启发她,慢慢地,她就能够指着图片告诉我小蚂蚁在地上爬,小鸟在天上飞”。我会夸奖她真聪明”,然后再启发她:小蚂蚁是怎么爬的啊?是不是慢慢地爬呀爬?小鸟又是怎么飞的啊?是不是挥动着翅膀飞呀飞啊?”
像这样不断积累下去,女儿组词、造句的能力都在不断提高。等到女儿3岁时,我们的阅读训练也从读图为主变成了图文并重”,我并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她识字,而她却凭着自己的观察和记忆,学会了一些最为简单的常见字,让我感到十分惊喜。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新西兰科学家玛丽·克莱的一条理论:
孩子的读写能力是自然发展出来的,你给他丰富的文字环境,他自然就学会了文字。”
现在,我女儿已经上小学2年级了,在同龄小朋友中间,她认字、造句的能力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她学习生字的速度特别快,记忆的也很牢固。每次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听写测验,女儿都能拿到满分,老师经常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她,我知道后也为她感到十分自豪。
我想,女儿能够获得这么大的进步,与我对她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这种培养在最初可能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只要能够坚持不懈地进行,时间长了,孩子身上就会出现让人惊喜的变化。
我身边有很多家长朋友,他们一直没有对孩子进行这样的训练,因为他们总觉得孩子的年纪太小,也不认识字,什么都不懂,所以没有必要过早地开始阅读训练。
其实他们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事实上,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速度往往超乎我们的预料,而且他们探索世界、了解未知的欲望是那么强烈,如果家长能够及时给他们提供适合他们阅读水平的材料,并能够进行科学的引导,就会引发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
他们会慢慢地学会翻看书本、观察书中的绘画、聆听爸爸妈妈念的故事内容,并会记住其中的大量词汇,然后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这些都可以算作是阅读的过程,也能为孩子今后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下必要的基础:
阅读促进了孩子观察力的发展。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孩子的观察力能够得到良好的锻炼,观察的准确性、集中性、持久性、细致性以及概括性都将不断提升;而且孩子还能逐渐培养出对文字的敏感性,日后在生活中遇到各种文字时,他们也愿意观察、认读、记忆。阅读促进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在阅读过程中,孩子积累了大量词汇,也学会了很多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这会让他们说话更加流畅、词藻更加丰富、描述更加形象。阅读促进了孩子分析能力的进步。孩子在阅读时,不仅仅是在听好听的故事,还会对自己听到的内容进行最初的分析和理解。有不明白的地方,他们还会一遍又一遍地追问父母,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阅读习惯,家长一定要给予支持。阅读促进了孩子写作能力的发展。阅读能够开拓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见识,将来上语文课学习写作时,他们不会有无从下笔”的感觉,因为他们在长期阅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素材,对各种写作手法、修辞手法也非常熟悉,所以才能做到信手拈来”、得心应手”。03哪些原因会严重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对孩子的成长如此重要,家长应当尽早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而且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阅读。
然而,阅读训练毕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中有许多因素都可能直接影响到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如果家长没有及早为孩子扫清阅读障碍,孩子就可能会对阅读失去兴趣,甚至还会出现阅读困难的问题。
比如,有的孩子阅读时喜欢加字、漏字、读错字、串行,有的孩子读完一段话后,却不解其意,这都是阅读出现了困难和障碍的表现,将会严重影响孩子阅读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像这样的问题,家长应该在孩子最初开始阅读时就及时发现、尽早解决,千万不要忽视、拖延,否则孩子一旦形成了习惯,就很难得到纠正了。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上述这些问题呢?这可能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1.孩子成长的环境缺少阅读氛围
如果孩子在一个充满了阅读氛围的家庭中成长,就会更容易爱上阅读、爱上学习。比如在有的家庭,家长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平时最喜欢的休闲活动就是阅读,家中摆满了书籍、报刊,孩子自然能够受到良好的影响,会学着家长的样子,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相反,若是家长自身不重视阅读,平时一有时间就当着孩子的面打游戏、搓麻将,家中找不到对孩子成长有益的阅读材料,孩子就会出现不爱阅读、不想阅读、阅读困难的情况。
2.家长准备的阅读材料不符合孩子的阅读水平
有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阅读问题,可是在准备阅读材料时又难免会考虑不周,使孩子对阅读丧失了兴趣:
3.家长逼迫孩子阅读,使孩子产生了恐惧感
正因为家长总是让孩子读一些不适合他们的材料,也没有教会孩子阅读方法和技巧,还常常逼迫孩子阅读,就难免会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害怕和焦虑的情绪。有时候孩子一听到家长让他们阅读,就会采取回避态度,有时更会做出厌恶和反感的表现。
此时家长如果强逼着他们阅读,他们的注意力也不会放在阅读材料上,而是会不停地分心旁顾。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无法从阅读中获得应有的收获的。
由此可见,在孩子缺乏阅读兴趣的时候,家长不应只是单纯地批评孩子,而是应当反思一下,看看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到位,然后可以对症下药”,找到孩子最佳的阅读方式,让孩子能够重新爱上阅读。
04激发兴趣,让阅读成为一个自动自发的过程在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兴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我们只有想办法让孩子对阅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们才会自发地投入其中,并会逐渐从被动阅读向主动阅读过渡,阅读能力的提升也会越来越快。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呢?
1.做好准备工作
这里所说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在家中营造最适合阅读的氛围,这会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会逐渐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而这,要求家长们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家长成为榜样: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对书籍的热爱,并要有求知、钻研的精神,这会让孩子受到很好的影响。陪伴孩子阅读:2~6岁的孩子认知、理解能力有限,需要家长从旁辅助,引导他们开始早期阅读。所以不管家长再忙,也得给孩子留出亲子共读”的时间,哪怕每天只有一个小时,日积月累,也能让孩子受益无穷。开辟家庭阅读角: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给孩子开辟出一个专门用来读书、思考的空间,注意要保证光线充足,再放上舒服的垫子、小桌子,然后把孩子喜欢的图书摆在里面,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鼓励。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感受浓郁的阅读氛围,孩子会不知不觉地受到有益的感染,成为爱书、爱阅读的人。当然,家长别忘了告诉孩子要保持安静,否则会干扰他人的阅读和学习。2.选对阅读材料
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家长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认知水平,要注意选择内容健康同时也是孩子喜爱的读物。
2岁以前的阅读材料:应以图片、布书为主,图片要有鲜艳的颜色,能够锻炼孩子的视觉,也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2~3岁的阅读材料:应以文字少、图片多的绘本为主,故事情节应尽量简单,书本页数不宜太多,大小以口袋书的大小为佳,否则不便于孩子自己翻看。3~4岁的阅读材料:可以选择图文并茂的绘本,让孩子逐渐对文字形成印象,但注意在孩子阅读时尽量不要指导他们去认识某个字。因为孩子识字应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家长不必心急,也不要过早干扰。4~5岁的阅读材料:可以选择文字多一些的、标注拼音的绘本,情节可以稍微复杂有趣一些,然后让孩子用小手点着文字,自己念、自己学。5~6岁的阅读材料:可以选择成套的、故事性较强的拼音绘本书,为了了解下面的情节,孩子会迫不及待地一本接一本地读下去。3.教会阅读方法和技巧
在选好阅读材料后,家长还有必要教给孩子一些有趣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这会激发孩子刚刚萌芽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乐此不疲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鼓励孩子大声朗读:朗读能够让孩子听到自己的声音,能够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还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在朗读时加入充沛的感情,这样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准确。引导孩子推测情节:孩子读完了一段情节之后,家长可以启发他们的思维,问问他们:你猜到下面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了吗?”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无疑能够锻炼孩子的思考力和想象力,也能够让他们对阅读新的内容充满期待。尝试表演式”读书:孩子读完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后,家长可以引导他们将故事情节表演出来。如果故事中有多个人物,家长不妨把家庭成员都动员起来,分别扮演一个角色,让孩子能够在表演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对阅读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跟孩子一起做阅读计划: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规划读完一本书或一套书需要的时间、每天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长等等。有了计划后孩子就有了目标,也会有更多的积极性。家长还可以拿出自己正在读的书,和孩子一起比赛,看看谁的阅读效率更高。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心得:当然,读书不能只图快,还要确保能够有所收获。所以家长可以不定时地找时间和孩子一起讨论,看看他从书中读到了什么。家长可以让孩子复述故事,还可以引导孩子评价故事中人物的做法是否正确,这样的讨论过程能够巩固孩子的记忆,也能让孩子获得一种分享的乐趣。4.鼓励自发阅读
随着孩子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家长还要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能够主动、自发地去阅读,这样才算是真正地激发出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为此,家长应当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把阅读材料的选择权交给孩子。如果孩子对某个领域的图书明显不感兴趣,家长就不要一味强迫他们阅读,而是应当多问问孩子今天你想读书吗”你想读什么书,是童话绘本还是百科知识”,像这样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他们才会产生主动读书的意识。尽量让孩子自己阅读。对于4岁以后的孩子,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减少自己读,孩子听”的次数,代之以孩子自己看,自己读”;孩子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向家长询问,但家长尽量不要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可以引导他们到书中去寻找。让孩子学会提问和思考。在孩子完成阅读后,家长不要总是提出问题,让他们回答,而是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这样能够大大增强孩子阅读的主体意识。虽然孩子提出的问题可能比较幼稚,但家长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才不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与孩子展开阅读竞赛。家长不妨和孩子来个小小的知识竞赛,看看谁在看书时注意到了更多细节,记忆得也更加准确。这种比赛能够激发孩子的好胜心,也能够让他们发现自己在阅读中忽略的地方,会促使他们再次阅读或更深入地阅读,家长就不必费心去督促他们读书了。总之,想要培养2~6岁孩子的阅读能力,就要注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阅读能够成为一个孩子有效参与的过程,而不是把书上的字一个一个读完的机械过程。家长应当牢记:只有真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才能更好地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真正地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