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作者|川妈
1看到一则新闻,气炸了。
宁波某商场,正在隔壁上班的郭女士得知,4岁的女儿瑶瑶在游乐场和别的孩子发生了争执。
她马上赶到游乐场,一个妈妈对她一通乱骂,说她没有素质管不好自己孩子,然后抱着和瑶瑶差不多大的女孩走了。
郭女士一下子蒙了,跑过去看女儿,发现她缩在角落里哭,脸颊又红又肿,还哭着说:这些玩具我都不要了,都不要了,都给那个小朋友”。
女儿太反常,郭女士觉得很奇怪,调取了游乐场的监控,一看她的内心几乎崩溃。
开始,瑶瑶和一个小女孩相互抢玩具,瑶瑶挥手推开了她。坐在旁边的女孩妈妈迅速起身,上来给了瑶瑶一巴掌。
检查自己女儿后,她抬手又扇了一个耳光,还不解气,又上前掐了好几下瑶瑶的脸。
游乐场老板娘过来阻止,竟然又趁机打了一巴掌。
郭女士选择了报警。6月26日中午,宁波当地派出所对打瑶瑶的仇女士做出的相应的处罚。
最近关于孩子令人心疼的新闻不少。
甘肃庆阳一个19岁女生,被班主任性骚扰,控诉无门,无奈之下跳楼自杀了。可恶的是,竟然还有一群起哄围观、发朋友圈的坏人。
举双手赞成一篇文章的观点,当爹妈,要有动手打流氓的能力。当孩子被欺负、霸凌时,要有拿菜刀冲上去砍人的勇气(当然行动还得理智)。
可是,瑶瑶只是个4岁的小女孩!也许她的行为有欠妥的地方,但绝对用不上对待流氓的手段!
孩子在一起玩,闹别扭,生气、甚至打起来,都是常有的事。
只要有冲突,总会有占便宜的和吃亏的。
占便宜的还好说,父母最看不得自己孩子吃亏。朋友之间,可能还会碍于情面忍着,面对陌生人就用不着顾忌了。自己直接下场,破口大骂、大打出手,这样的新闻事件很多。
试着揣测他们的想法,大概是看到孩子被欺负了、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作为父母应该为他讨回公道。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在伤害其他孩子的同时,给自己的孩子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曾做过著名的波波玩偶实验。他让斯坦福大学幼儿园的小朋友在玩的时候,无意中观看”到一个成人发脾气,边大叫揍他的鼻子......把他打翻......踢死他......”,边殴打一个波波玩偶。
随后,小朋友被带到另一个新房间,当被要求把玩具留给其他小朋友时,观看过成人咒骂、殴打波波玩偶的孩子也开始咒骂、殴打玩偶,包括女生。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进行持续的社会学习,比照成人有样学样,其中从父母身上学的最多、最彻底。
诚然,我们不想孩子以后再面对冲突时,一味的害怕软弱,该争取自己利益就要勇敢站出来。
但是,从父母对一个自己的同龄人动嘴动手中,孩子看到的不会是勇敢,而是欺负弱小;在父母的身上,他看不到理性和素质,而是情绪化和暴力。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冲突。
面对流氓,当然要拿出斗争的勇气和霸气,寸步不让。
但真实的世界里毕竟流氓不多,大部分人还是有教养、讲道理的,不要轻易地将孩子间的冲突界定为欺负”和被欺负”。
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也要学会如何理性地面对和解决生活中随处可遇的冲突。
父母的任务不是扮演运动员”直接下场,而是教练”,帮助孩子发展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
可以试着这样做:
1. 提供一个双赢的思路
当孩子有不同的需求或观点时,就会出现冲突。当孩子持有非赢即输”的零和博弈观念时,是难以理性地解决冲突的,这也是他们会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
我们要帮助他们冷静下来,倾听彼此的观点,寻找一种大家都满意的双赢”的解决方法。询问孩子们发生了什么事情?确保同时听取双方的说法,保证客观性。
2.让孩子说出自己的需求和担忧
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弄清楚每个孩子对冲突的看法。帮助孩子认识并沟通他们的需求和担忧,而不是一味地评判、指责。
3. 引导孩子倾听他人的意见,了解他人的需求、担忧
冲突发生当下,很难理解对方也有感受和需求。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倾听对方的诉求,消除其中可能的误解,有助于减少冲突,让孩子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是他们可以一起面对、一起解决的。
4.帮助孩子们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发生冲突的孩子,由于情绪的因素,往往只能想到一种方法来解决争端,往往是最原始、最直接的反应——打骂。
我们的任务,就是鼓励他们在控制自己情绪的前提下,想出更多有创意的方法来解决冲突。整个过程,不对孩子的想法做任何评价。
5. 找出最优解决方案,并付诸行动看看是否有效
帮助孩子们整理所有的备选方案,并选择一个符合每个人需求、让每个人都能接受的选项。行动起来,看看是不是比原来你争我夺的方案,每个人都感觉更好。
也许,这一次我们进入干预的时间节点是在孩子冲突激烈化后,他们已经开始动嘴动手了,已经有人占便宜和吃亏了。
但对冲突事件的回顾和讨论,应该从冲突的原点开始。
不要轻易将孩子间的冲突界定为欺负”和被欺负”。在教孩子寻找双赢方案的时候,首先自己得抛弃零和的思想。
也许会有一时的吃亏或不公平,但孩子在面对、解决冲突过程中更应该获得的是成长。
当孩子习得了解决冲突的方法,他们会在冲突刚萌发的时候,很理性、有技巧地处理,不让矛盾激化到失控的状态。
这才是理性、成熟父母该有的样子。
参考文献:
1.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resource is based on Wertheim, E., Love, A., Peck, C. & Littlefield, L. (2006). Skills for resolving conflict (2nd Edition). Melbourne: Eruditions Publishing.
2. https://www.kidsmatter.edu.au/mental-health-matters/social-and-emotional-learning/resolving-conflict
川妈说说小川算是性格比较温和的孩子,很少会和别的孩子发生冲突。一般的小冲突,吃点亏,他大多都不计较。
说实话,我们看着心里是不舒服。之前,邻居家里的孩子,三番两次因为争玩具动嘴咬伤他,更是心疼的不行。
可是又能怎么办?孩子间的冲突就让他维持在孩子的层面,我们只能在一旁出谋划策。干预的重点不是谁打了谁,谁占便宜了谁吃亏了,而是最早冲突为什么会发生,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们一直鼓励小川成为那个先提出双赢”方案的人,我们相信大多数孩子是讲道理的,有人提出打破僵局的方案,一般都会附和同意。很欣慰、也很喜欢看到孩子自己和平解决问题的情景,他又长大了一些。
当然,也有个别难以沟通、情绪容易激动的孩子。面对他们,我们还是会教孩子保护自己的方法。为了不让儿子再被咬,川爸就传授了小川无敌防御功”。看着对方就要动嘴时,如何有效地躲开,必要时如何反击。
不过无论如何,做父母的不要轻易下场,别让孩子看到自己不理智的样子。
推荐阅读:医院、宜家都成绑架儿童的新战场了!我们该怎么办?
"mom看世界: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