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降血糖的十种最佳食物 水果表 吃什么食物或水果能有效降低血糖?

降血糖的食物和水果

1)紫菜含有丰富的紫菜多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其中的紫菜多糖能显着降低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于饭前食用紫菜,以降低血糖。一般可用紫菜做汤、羹。 紫菜肉末羹--紫菜10克,猪瘦肉50克,清汤300克,葱姜末共10克,湿淀粉20克,麻油、味精、醋各适量。紫菜去杂质,漂洗干净;猪瘦肉斩成肉末,加少许精盐拌匀;锅内加入清汤、精盐、味精和肉末,烧至八成熟时加紫菜,用湿淀粉勾芡,加葱姜末、醋,淋入麻油即成。 2)黑木耳含木耳多糖、维生素、蛋白质、胡萝卜素和钾、钠、钙、铁等矿物质,其中木耳多糖有降糖效果,动物实验表明,木耳多糖可以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黑木耳可炒菜或炖汤,也可作配料。 凉拌木耳--取水发木耳250克,水发海米25克,精盐、味精、花椒粒、蒜泥、姜末、麻油、花生油、鲜汤各适量。将黑木耳洗净,摘成小块,放入沸水中氽一下,沥干,放入盘中,用精盐、鲜汤、味精拌匀,放姜末、蒜泥,淋上少许麻油即可。 3)古代文献记载,苦瓜可治疗“消渴”(相当于现在的糖尿病)。现代临床报道,苦瓜提取物有显着的降低血糖作用,苦瓜片治疗糖尿病的有效率达79.3%。苦瓜可煎汤或做凉菜,也可绞汁或晒干后泡茶饮。 干煸苦瓜--取苦瓜250克,瘦猪肉50克,芽菜3克、大豆油25克、麻油、葱花、姜末及盐适量。将苦瓜切条,备用。猪肉剁成末,芽菜切碎。起油锅,倒入苦瓜条、肉末、芽菜炒熟,加入调料即可。 4)胡萝卜含有多种类胡萝卜素、维生素和花色素等成分。实验证实,胡萝卜提取物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胡萝卜可以生吃或捣汁食,亦可作配料。 干煸胡萝卜丝--取胡萝卜1根,绞肉100克,盐、酱油适量。胡萝卜刨丝,备用。绞肉加酱油拌匀。起油锅,倒入绞肉炒至变色,再下胡萝卜丝及盐,用小火煸炒至胡萝卜丝变硬即可。 5)蕹菜含有蛋白质、糖、脂类、酚类、萜类、氨基酸等物质。有报道称,紫色蕹菜中含胰岛素样成分,可用于糖尿病治疗。蕹菜可清炒或凉拌。 辣味蕹菜--蕹菜250克,辣椒酱、麻油等调味品适量。蕹菜洗净,切成寸段长,在开水中氽一下,拌入辣椒等调味品即可。 6)洋葱含有气味物质硫醇、二硫化物、三硫化物、多种氨基酸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能降血脂、抗血小板凝集、抗炎、平喘等,还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洋葱可生食或炒食。 海米炒洋葱--洋葱150克,水发海米30克,姜丝5克,食盐、酱油、色拉油、料酒、麻油、味精适量。将洋葱去皮、洗净、切丝,水发海米洗净。将料酒、味精、酱油、食盐、姜丝调成汁,备用。色拉油烧热,放入洋葱、海米,加调味汁炒熟,淋入麻油即可。 7)大蒜含有多种含硫挥发性化合物、硫代亚磺酸酯类、甙类、多糖、脂类等化合物。大蒜具有良好的杀菌、抗病毒、抗炎、消肿瘤、降血脂、保护血管、保肝等作用。近年来发现,大蒜有很好的降血糖作用,可作为糖尿病病人的食疗方。大蒜可生食,也可煮食、煨食,或作配料。 大蒜鸡丝粥--大蒜50克、白米300克、鸡胸肉100克。盐、油适量。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成粥。鸡胸肉洗净,切丝。大蒜切细丝,入油锅爆香,用小火炒至金黄色,捞起沥油备用。待粥将熟时,放入鸡丝,加盐调味,洒上大蒜丝即可。 8)山药含有薯蓣皂甙、多巴胺、盐酸山药甙、多种氨基酸等物质。近年来药理研究表明,山药对糖尿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能够抵抗肾上腺素和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山药可煨汤,也可炒食。 山药佳味汤--山药250克,冬笋120克,红萝卜30克,香菇3朵。盐、味精适量。将山药、冬笋、香菇切薄片,水煮开后,放入各菜同煮至熟,加入调味即可。 苹果:性凉,味甘,有的品种略酸,具有补心益气、生津止咳、健胃和脾、除烦、解暑、醒酒等功效。由于苹果中糖的吸收缓慢而均匀,从而能降低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对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 梨:性寒,味甘,微酸,属凉性水果。具有生津、润肺、清热、凉心、消痰、降火、止热咳、解毒等作用。主治热病烦渴、肺热咳嗽、痰多、小儿风热、喉痛失音、眼赤肿痛、大便秘结、小便黄少等症。 桃:桃子性温,味甘、酸。桃子因含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甘甜多汁,具有生津、润肠、活血、消积、益气血、润肤色、养阴敛汗等功效。主治津伤肠燥便秘、经闭、虚劳咳喘、瘀血肿块、阴虚盗汗、冠心病等症。桃子还具有“益颜色、解劳乏”之功效,前人也有“常吃桃子能驻颜”之说。适用于老年体虚及美容。用桃树枝丫间的桃胶煎茶饮服,可治糖尿病和高血压。 橙子:果肉性凉,味酸。具有生津清热、消痰降气、和中开胃、醒酒止渴等功效。主治热病伤津、身热汗出、口干舌燥、咳嗽痰喘、纳呆脘闷、酒醉口渴等症。

降血糖的十种最佳食物 水果表

降血糖最快的食物和水果是什么

苦瓜:其性寒味苦,有明显降血压作用。把苦瓜晒干碾碎成粉,经常服用对糖尿病有较好辅助治疗作用。      玉米:具有利尿退肿、降血糖、止血功效。用猪胰2只、玉米须50克,加水入砂锅煮后食用 南瓜:具有降低血糖、血脂作用,

洋葱:味淡性平,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可用洋葱50~100克水煎服,也可作菜食用。

降血糖的十种最佳食物 水果表

吃什么食物或水果能有效降低血糖?

食物纤维是一种不产生热能的多糖。按其理化性质可以分为非可溶性和可溶性两类。非可溶性食物纤维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存在于禾谷和豆类种子的外皮及植物的茎和叶部。可溶性食物纤维有果胶、藻胶、豆胶等,存在于水果、蔬菜、海带、紫菜和豆类等中。食物纤维除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粪便量以外,还有其他防治疾病的作用。譬如,从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缺乏食物纤维的膳食是结肠癌、高胆固醇血症、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等的直接或间接致病因素之一。从临床实验观察也证明高纤维膳食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和减少胰岛素用量。为此,医学界提出了在糖尿病的膳食中要增加食物纤维的进食量。至于增加多少量合适以及高纤维的副作用等目前尚没有统一意见。至于增加的形式,多主张以天然食物为来源,饮食中多选用粗粮、干豆和蔬菜,如菠菜、芹菜、韭菜、豆芽、海带等等。

降血糖的十种最佳食物 水果表

有益于降血糖的食物有哪些?

适宜食用那些含糖低、含膳食纤维多、水分多,供热能低的蔬菜和水果。如苹果、梨子、橘子和同时提醒含糖量高的如葡萄、甘蔗、香蕉等水果和土豆、山药、芋头、藕等含淀粉多的蔬菜应少食或不食。目前已有许多案例证实三萜王樟芝降血脂、降血压和降血糖效果十分显著。 

晚上吃什么水果降血糖

一是要吃含糖量低的水果:要尽量选取含糖低,含纤维素,黄体素,番茄红素丰富的黄瓜,西红柿,柚子,山楂,草莓,猕猴桃等.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像梨,枇杷,菠萝,石榴,桃子,也可以吃一点.柑桔,海棠,香蕉,西瓜等含糖量较多,宜少吃或不吃.
二是要控制水果摄入量:切忌一次吃得太多;一定要控制水果摄入量,不能一吃就放开肚皮,毫无顾忌.在吃了一定量的水果后,就要相应地在食谱中减少同等热量的主食,以免总热量超标.
三是要注意吃水果时间:吃水果的最佳时间,一般认为是加餐时间,即上午9-10点,下午3-4点,晚上临睡前.糖尿病人不宜在饭后吃水果,以免血糖骤升.在这段时间吃水果,既可防止发生低血糖,又不至于血糖水平骤升.

吃什么水果有利于降血糖

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少于10克的水果,包括青瓜、西瓜、橙子、柚子、柠檬、桃子、李子、杏、枇杷、菠萝、草莓、樱桃、黄瓜、西红柿等。此类水果每100克可提供20-40千卡的能量。

水果中有哪些可降血糖???

哪些水果有降血糖的功能呢? 荔枝。是亚热带的美味水果,除营养丰富外,它还有很多药用功能:生津、降血糖、益智、健脾、美容等。荔枝性味甘、微温、微酸。对烦渴、糖尿病、胃痛、牙痛等症状均有疗效。 香蕉。营养特别丰富,蛋白质、脂肪、磷和钾的含量均很高。钾对维持人体酸碱平衡及改进肌功能等都非常重要,缺钾会使人感到无力。香焦有辅助降血糖、降血压、清热解毒、润肠缓泻等作用。 山楂。是我国传统保健药膳中常用的中药,含维生素C、B和胡萝卜素。它性味酸、微甘、平,有降血糖之功效,还有散瘀、消积、化痰、解毒、活血、提神、醒脑、清胃等功效。对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如冠心病、高血压、血脂紊乱、消化不良等都有辅助疗效。脾胃虚弱者慎用。 芹菜:甘寒。能除心下烦热,散节气,下瘀血。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作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人可以长期食用。 藕:味甘,性寒。归心、脾、胃经。生用具有清热解渴、凉血止血、散瘀醒酒之功效;熟用具有健脾养胃、滋阴补血、生肌止泻之功效。适用于多饮仍烦渴不止、饥饿、形体消瘦型糖尿病,兼有吐血、衄血及热淋者尤为适宜。 菠菜:味甘,性凉。归肺、胃经。具有润燥清热、下气调中、调血之功效。适用于胸膈闷满、脘腹痞塞型糖尿病。菠菜含草酸较多,与含钙丰富的食物共烹,容易形成草酸钙,不利于人体吸收,对肠胃也有不利影响,烹调时应加以注意。 韭菜:味辛,性温。入肝、胃、肾经。具有理中行气、散血解毒之功效,适用于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吃什么水果食物有利,

您好:

1、控制饮食,减少总热量。吃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可以降低血糖的食物有苦荞麦、南瓜、芹菜、冬瓜、竹笋、木耳、蘑菇、洋葱等。吃白肉(鱼鸭鸡肉)比红肉(猪牛羊肉)好,粗细粮要搭配。先吃菜后吃饭,血糖可减半,先吃饭后吃菜,血糖要翻番。

2、合理运动,减轻体重很重要。坚持锻炼,每周至少5次,每次30分钟。如快走、慢跑、打门球、太极拳、太极剑、骑自行车、登楼梯、爬山坡等。

3、要有好心情。人遇到焦虑、忧愁、悲伤、愤怒、紧张时,可使血糖上升。若生活环境稳定,精神愉悦,笑口常开,血糖就会下降。

控制饮食,饮食低盐低糖低脂低热量,饭量八成饱,多吃蔬菜,多喝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量的体育锻炼。科学的调节降糖药用量。定期复诊,定期监测血糖,定期体检,便于调整用药方案。 定期监测血脂、心、肾、神经和眼底,及早发现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