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墨香妈妈(原创文章,欢迎转载)
养娃后,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难以管教,真真切切地成为了不学无术的熊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让父母气不打一处来的时候,多数父母的情绪会被孩子带动影响,轻则呵斥,重则打骂孩子。
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即使在公共场合,我们也时常会看到父母当众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处在一个非常难堪的境地。


都说人之初,性本善,相信每一个父母在最初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都是引导孩子向善良美好的品质方面引导。可为什么孩子越管越不听话,越管越叛逆了呢?
其实学习能力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对外界的刺激作出自己的反映并且形成条件反射是生物的本能。所以很多从小经常经受到父母管教的孩子,其实在内心里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健康耻辱感”。
而若是父母对孩子的某一次或某些错误不满意,经常责骂训斥孩子,就会撵走这种健康耻辱感”,孩子就会显得越来越叛逆。
何为健康耻辱感”所谓的健康耻辱感”并不是像社会主义荣辱观那样写出来的一字一眼的被整整齐齐印刷在课本上、广告牌上的文字。
健康耻辱感”是内化了的一种人的本性。简单举个例子来说,就像是小偷也不是生来就想着偷东西,任何罪犯,在犯罪过程中难免也会感到害怕,在所有的普法栏目中,声泪俱下描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并且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过追悔莫及的案例屡见不鲜。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人的健康耻辱感”。

显而易见,健康耻辱感”是引导孩子向善向良发展的一种心理工具,一些优秀的教育家或者是聪明的父母往往正是利用这一健康耻辱法引导孩子。
虽然说健康耻辱感”可以当做成一种人的本性,但世界上并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就像是小偷也一定曾在心里有过健康的耻辱感,而这种健康的耻辱感,一旦被自己的欲望所覆盖,不健康的心理就会让这种健康的心理变得扭曲或者甚至是完全泯灭和消失。
所以说,如何保持住孩子内心的健康耻辱感”,是作为父母和家长所必须仔细考虑的问题。利用好孩子的健康耻辱感”是作为父母和家长所要必备的思维观念。
健康耻辱感”的具体表现其实,孩子在幼年时期对于这种健康耻辱感”并不能产生完全清晰的认知和了解,他们会在认为自己犯了错时搓自己的小手,或者是低下自己的头,这就是健康耻辱感”具象化的表现。
而作为孩子,这仅仅只是他们的本能反应,他们不知道,这其实是将影响他们一生的积极人格。所以作为扣好孩子人生第一粒纽扣的家长和父母,此时就应该发挥出自己重大的作用——引导和熏陶孩子的心性。
比之于健康耻辱感”,对应的就会产生有害耻辱感”由字面就可以猜测,有害耻辱感”则指的是那种慧敏灭掉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孩子变得更加敏感,应激反应变得不合理的耻辱感。
当父母因为孩子犯错,而采取了偏激式的行为,刺激了孩子的大脑,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父母太过分了。
在孩子不被认可被批评的初期,孩子会觉得是自己行为是错的,而如果长期在这样被打压,被批评被指责的环境下成长,往往会形成一种观念,那就是并不是这件事情是错误的,而是自己作为一个人体是错误的,会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这就是所谓的有害耻辱感”。
短期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且不再犯这样的错误。长期的目的,是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拥有更好的个人能力,比如同理心、比如社交能力,进一步说,管教的长期目的是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世界知名儿童教养专家丹尼尔·西格尔说过:管教有两个目的,一个短期目的,另一个是长期目的。
如何使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健康耻辱感”就是非常值得强化的、使孩子走向正轨的工具。

在孩子接受家长的管教时,许多家长无形中让短期的目的占据了教育孩子的大部分,选择了一拳脚面对自己的孩子,作为家长,也是认为打骂自己的孩子是为了让孩子能够长记性,作为家长的立场,迫不得已对孩子拳脚相向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制止孩子的不合理的行为。
可想而知有害耻辱感”是后天形成的,而往往孩子产生有害耻辱感”与家长和父母的不正确引导有着很大关系。
而人类作为高等生物,对于外界否定式的行为会做出自己的反应,渐渐地,孩子会越来越反感自己的父母和家长的管教,这也是如今的父母说孩子越管越叛逆的重要原因之一。
熊孩子”的家长们,是时候改变你恐吓式的打骂教育法了1: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好沟通的语气和语调
如果你的情绪并不适合继续交谈,就先按下暂停键,直到你的情绪平复了再和孩子沟通。要相信,不适当情绪下的沟通统统是零作用沟通”。
2:十秒钟暂停法”,给孩子为自己申诉的时间
在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前千万不要凭自己的猜测臆断孩子有错并就劈头盖脸地教育孩子,这样不只会让孩子因为家长的不理解和不信任而感到很委屈,而且也会让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3:注意时间和场合。
古人曾说过,教育孩子有七不责: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所以说,对于教育子女是时间和地点的把握也十分重要。
4:让孩子自己写一个犯错笔记本
让他们把自己认为自己犯错的地方写下来,作为父母家长,这时就要时常观察孩子,当孩子今天没有犯下写下的错误时,给予孩子最大的表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