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放下留学焦虑——别亲自断送孩子似锦前程

中国学生海外留学越来越趋于低龄化。近十年来送孩子出国留学成为了当今时代的热潮。此时,家长们又开始焦虑,是否应该送孩子出国留学?通过对家长们的采访,我们尚成教育陈思华导师总结出一个核心焦虑点,就是家长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初衷。

1. 跟风派,不负责任

中国家长存在一个通病,他们总是兢兢业业地为孩子付出自己全部心血,总是口口声声说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不是孩子输不起,而是家长输不起。

因为家长的攀比与从众心理的驱使,当他们看到其他孩子被送去留学时第一反应是:我是不是也应该送孩子去留学?不去的话我家孩子是不是就输人一等?此时家长又陷入是否送孩子留学的焦虑之中。家长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初衷如果只是为了提升孩子的英语,增强孩子的见识,让孩子接触更多新潮文化与思想,那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家长是盲目跟风让孩子留学为了追求新潮、时髦”,那就是作为家长极不负责的表现。

2.控制派,自私自利

有的家长总是喜欢拿自己的经验去教育孩子,他们认为自己的失败就是缺失父母的教导与安排。于是,就干脆规划好孩子人生的每一步,并要求孩子不能有丝毫的偏离。但是这种控制的意识,不仅使父母自己在育儿焦虑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而且使亲子关系也陷入僵局。有的父母一旦认定国外的教育体系就是远远优于国内,就算是顶着高昂的学费、生活费的压力也想要送孩子留学,即使这样的经济压力会大大加深家长焦虑。更重要的是,这类家长从来不问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们不关心孩子自己的理想,不关心孩子出国是否能快速适应新的教学体系、新的学习环境、新的文化氛围以及新的社交圈子,不关心孩子自己是否想去留学的意愿。家长总是竭尽所能地为孩子付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殊不知在他们强烈控制中成长的孩子心理是叛逆的,扭曲的。孩子丧失了自主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又怎能期待他们能取得成功呢?

3.逃避派,自欺欺人

孩子出国留学形成了一种两极化的状态:一是最优秀的孩子出国深造,另一种则是无法在国类升学而被迫留学。前一类孩子拿到高额的奖学金出国深造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后一类孩子迫于升学压力出国留学却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这种无奈导致了很多留学问题的产生:近几年传出很多关于留学生与父母关系僵硬恶化的新闻:如18岁中国女留学生骗光父亲300万积蓄,拉黑全家疯狂挥霍!老父亲联系不上女儿只有网上曝光此事,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强烈争议;如留学生发万字文章数落父母,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又如日本留学生汪佳晶回国要钱不得刺伤母亲连捅9刀.....这类新闻屡屡发生,数不胜数。孩子留学在外像断了弦的风筝,完全不受管束。那些自制力薄弱的孩子,由于环境松懈、内心孤寂,学术不成反而容易形成物质攀比的心理。而这时,父母对孩子的管束也无能为力了,剩下的是无休止的焦虑与不安。

总而言之,家长是时候放下关于是否送孩子出国留学的焦虑了。对于此问题,家长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首要明白孩子出国留学的初衷是什么,其次充分了解西方的教育体制并以孩子自身情况衡量留学的利弊,并及时与孩子做好沟通,最后切忌要尊重孩子自己内心的选择!孩子自己的未来自己闯,孩子的未来应当掌握在孩子自己的手里,家长千万不要适得其反亲自葬送了孩子的似锦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