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宝宝欺负小动物,真的是生性残忍么?

阳阳是跟奶奶一起长大的,奶奶生病后,阳阳便回到了妈妈家。妈妈家养着美丽的小金鱼、绿壳乌龟,阳阳并不喜欢,他吵着要跟奶奶玩,可是奶奶在医院需要安静,妈妈不能带阳阳去,阳阳很不开心。

一天,妈妈从厨房出来,看到阳阳拿着一把刀,正对着乌龟壳发力呢!妈妈大惊,小小的孩子怎么这么狠心呢?

宝宝欺负小动物,真的是生性残忍么?

可能是受了委屈

宝宝欺负小动物的行为经常发生。出现这样的行为,难道真的是宝宝本性很残忍吗?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儿童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实际是儿童心理障碍的行为化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儿童发泄心中郁闷、缓解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

3岁以前的宝宝,还不具备一定的情绪调节能力,当宝宝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时,心理难过,而又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反击,内心就会有怨气、怒气,他要发泄掉这些负面情绪,不敢跟大人较量,就只有欺负比他更弱小的有生命的小动物了。

所以,当看到宝宝用刀切乌龟壳、用脚踢小狗等行为时,在制止宝宝的行为后,还要了解宝宝的内心。

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宝宝的内心隐藏着仇怨的死角,在人格构建的过程中就不会是积极向上的,成人后就容易形成反社会型人格。

想办法改变宝宝的心情

3岁前的宝宝,靠着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发展自我,宝宝内心的需求得到满足,宝宝才能快乐的成长。精神压力持续久了,得不到释放,就会演变成精神病变,影响身心健康。妈妈平时要多关注宝宝,一旦宝宝情绪不好,或者出现不良的发泄行为,在及时纠正宝宝行为的同时,还要帮助宝宝抚平内心的不稳定。

1.帮助宝宝缓解心理压力

宝宝出现了残忍行为,妈妈要帮助宝宝查找造成这种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是由哪种压力造成的,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减轻缓解宝宝的压力。比如:带宝宝出去散步;做一些蹦蹦跳跳运动;让宝宝涂鸦玩……当然用哪种方式释放负面情绪还要看宝宝的意愿。

2.培养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

一个热爱小动物的宝宝,能够切身体会到小动物的感受,所以教养孩子养一只小动物,带孩子亲近小动物,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心理学

3.给予宝宝足够的爱

0-3岁是宝宝建立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的关键时期。

信任感建立得好的宝宝,感到这个世界是安全的,他的心态是乐观而美好的,对待外界也是亲善友爱的。在3岁之前特别是2岁以前,妈妈要多陪伴宝宝,多和宝宝沟通,让宝宝享受足够的爱,宝宝才会施以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