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为孩子越大越好带,最近才发现,是我想太多。”张姐边吃饭边不停地抱怨。
张姐的儿子维维刚满两岁,看到孩子日益茁壮成长,作为新手妈妈的张姐很是开心。
这两年虽然十分地辛苦,但很值得。
现在,孩子变得比以前更独立了,喜欢自己玩玩具,到处玩耍,不再嚷嚷着要妈妈陪,张姐觉得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一点儿了。
前天晚上,张姐下班回到家,看到维维站在凳子上,手里还拿着一瓶治高血压的药,那是维维奶奶吃的,怕孩子乱拿就藏在柜子的上面,谁知孩子竟自己想办法取到了,还好被张姐及时制止。
看来两岁的孩子需要花更多的心思来教育。”张姐有些苦恼。
可怕”的两岁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0-2岁是感知运算阶段,2-7岁是前运算阶段,7-11岁是具体运算阶段,11岁以后是形式运算阶段。
孩子从出生到两岁,这个阶段属于感知运算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如饥似渴地收集外界信息。
当他们两岁时,他们便不再停留在只对周围环境感到好奇的阶段,而是开始有意识地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来解决一些问题。
这也暗示着他们进入了皮亚杰所说的前运算阶段。
举个例子,一岁多的孩子看到厨房柜子上有一盒饼干,他会伸手去拿,如果拿不到,便会一屁股跌坐在地上,然后大吵大闹,直到有人过来帮他为止。
而当他两岁时,他看到厨房的饼干,会自己推个椅子到柜子旁,然后爬到椅子上拿到饼干。
也就是说,孩子到达两岁左右,他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可以施展拳脚去做一些事。他由一个寻找事物的探险家”变成了一个探索事物运作原理的实验家”。
《可怕的两岁》一书里说,孩子一岁半到三岁时,处于人生的第一叛逆期,两岁最为典型,被称为‘可怕的两岁’。这标志着孩子的成长进入一个新的自主探索阶段。”
那可怕的两岁”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位家有两岁儿子的宝妈说。
两岁的儿子对什么都很好奇,他总喜欢这儿摸摸,那儿碰碰,刚刚又把爷爷种的花给拔了出来,还往鱼缸里头撒尿。看着宝宝这些行为,我真是哭笑不得。”
好奇心强正是两岁孩子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是因为他们相比之前有了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推动孩子对事物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更高层次的阶段,他的好奇心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们对于周围事物的因果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开始尝试用各种方式,来验证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看见地上的积水,他会萌生去踩一踩的欲望,看看是什么感觉。
看见树下的落叶,他就想用脚去踢一踢,观察落叶会发生什么变化。
没有形成挫折耐受力两岁孩子一旦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比如他们想要的东西没得到,大人没明白他的想法,亦或是他们想做的没做到。他们的头脑很可能会瞬间崩溃,然后嚎啕大哭、胡踢乱踹。
这表示,此时孩子还没有形成挫折耐受力。
挫折耐受力是指个人遭受挫折时,能够摆脱其困扰而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
从孩子出生到两岁,这期间,父母像是孩子的仆人”。以孩子为中心,满足他的各种需求。
因此,孩子两岁时,心理还不足以强大到可以克服不良情绪,需要父母的培养以及后续更多的生活经验,才能帮助他们建立挫折耐受力。
以自我为中心两岁的孩子通常都极度地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希望事事都如自己的意。比如,当父母想要抱他们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躲开不让抱,而父母忙着干其他事的时候,他们反而要父母抱。
他们还觉得父母是能理解他们心思的。比如,当他们想要喝牛奶时,他们告诉父母的可能是要喝橙汁,但他们心里的想法是父母知道他们想要牛奶。于是,他们会将父母递过来的牛奶打翻在地,还吵个不停。
并且,他们心里认定,父母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他们做事、关心他们。因此,他们会极少关注父母。在外面玩的时候,会从父母身边跑开,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不听父母的指令,甚至还做出一些让人火大的行为。
抽象思维发展孩子到达两岁时,他们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技能比起之前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思维和想象力也有了一定的拓展。
小天今年两岁半,一直都是很活泼可爱。可最近他突然变得害怕出门。如果妈妈带他出去玩或者去散步,他就会尖叫。
这几天全家都很担心,因为孩子无法告诉我他在怕什么,我也没找到线索。我每天都和他待在家里,没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会导致他出现这样的行为。”
小天妈妈很苦恼。
其实,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
孩子两岁前,他们的想象力,也就是抽象思维的初始阶段开始萌芽。起先,他们看到的事物,就是事物原本的样子,报纸就是报纸,房间就是房间。
而到达两岁后,他们的想象力不断发展,并开始对纯粹的感官经验施加影响,感知事物就变成了诠释事物,对于事物的感觉全凭孩子心里怎么想。
如此一来,空无一人的户外,在孩子眼里可能存在一些可怕的东西”,然后变成了危险的地方”。就连翻看报纸发出的沙沙声”,在他心里也可能变成了一个会说话的活物。
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他们不仅会虚构出这些让自己害怕的事物,还可能会虚构出各种各样的朋友,并且他们相信这些虚构出的东西都是真实存在的。两岁可以说是孩子人生路上的一个大转折点,父母们不可掉以轻心。
正如有人说,真正的育儿事从两岁开始的,好性格是从可怕的两岁培养起来的。”
因此,搞定可怕的两岁”是每个父母肩头的一个重担。
如何搞定可怕的两岁”管理好孩子周边的环境我的孩子两岁,他什么都要插手,不论我在干什么,他总是在我面前晃。”一位新晋妈妈疲惫不堪地说。
之前我们提到两岁孩子有好奇心很重的特点,这也是他们好动的主要原因。
孩子好动、爱探索对其成长有利,我们不可以加以控制,只能管理好周围的环境,尽力保障他的安全。
首先,将房间改造成安全房”。提前将一些可能引发安全问题的东西藏好。
例如,给房间的门把手装上把套,给插座装上防触电保护盖,或者直接改装防触电的插座,将一些矮小、单薄的柜子移除房间,以防孩子把柜子拽到被压到,给楼梯装上结实的安全门等。
其次,将玻璃、陶瓷等易碎的物品放在孩子拿不着的地方,以防东西被孩子摔碎,割伤脚。
做到有效沟通两岁孩子还没有形成挫折耐受力,也就是孩子遇到一些小挫折便会情绪崩溃。而挫折耐受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做好一些预防措施,极力避免孩子陷入情绪崩溃的境地,而提前做好有效沟通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首先,跟孩子说要求的时候,要具体。
比如,去逛商场之前,不要跟孩子说,等会逛商场的时候,你要乖乖的哦。”而是要用具体的话来表达你的要求,等会儿逛商场,你必须呆在婴儿车上。”
还有一次提的要求不要太多,因为孩子还很小,他没办法记住那么多,最好只说一件或两件最重要的事。
其次,跟孩子说话时,语言要简洁。
例如,看到孩子爬到了桌子上,你可能会说,宝宝,不可以在这爬哦,这个桌子可能会倒,你摔下来会受伤,受伤之后会很痛,妈妈就要带你去医院打针啦。”这些话在孩子听来会变成这样的,宝宝……桌子……摔下来……妈妈……打针。”如此一来,这些话又变成了另一个版本。
其实,你只需要跟孩子说,从桌上下来。”虽然这很生硬,但很有效。最后,跟孩子用命令语气,而非请求语气。
当我们想要孩子去做某件事的时候,多用以下几种句式开头,我希望……”你必须……”你该做……”。
比如当我们想让孩子把玩具收起来的时候,可以直接跟他说,你该把玩具收进箱子里了。”
制定并坚守规则这个阶段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我行我素,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想要矫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与孩子约法三章,并坚守规则。
比如说,要带孩子去商场玩之前,可以预见的问题之一是孩子想买各种玩具,不买的话则大吵大闹。
这时候,我们可以想出一个方案,如果孩子大吵大闹,那一个玩具也不买,直接回家。
然后,告诉孩子,你要是在商场哭闹,我们就回家,什么也不买。”
接下来,当孩子出现吵闹的行为,严格地按照之前订下的规则处理,并且,家里的每个人都要按照这个规则,不能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否则孩子不知道这个规则的尺度在哪里,还会当不同的家长,表现出不同的一面。
有些时候,孩子吵闹也是在试探家长的底线,如果你有时严格,有时宽容,孩子很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两岁孩子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会想象出一些不存在的东西。
对于孩子这种言行,我们不要直接否定孩子,说那些都是不存在的。这时期的孩子还没办法理解事物不存在这个概念。并且他也很难表达清楚自己想象”出了什么,在恐惧”什么。
因此,我们应该多跟孩子沟通,耐心地聆听孩子想说的话,然后温柔地把他抱在怀里,告诉他,一切都会好的,爸爸和妈妈会一直保护你,照顾你。”
然后,尽量让孩子少看视频。如果可以的话,避免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如电视、电脑、手机等。
随着全民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家都能通过网络查到各种各样的资料,这其中就包含各种视频。
上个月就有个小女孩多多,被一个名为《奶奶为了长生不老,把自己的孙女杀掉,煮成了蘑菇汤》的视频给吓哭了,接下来的一周,没有一晚可以正常入睡,总是半夜惊醒然后大哭。
妈妈带她去医院,医生说孩子患上了夜惊症。每晚多多的哭喊与嚎叫,都让妈妈觉得心如刀割。
因此,为了保护好孩子,有必要挑选出一些健康的、合适的视频,或者干脆不让孩子看视频,而是用儿童绘本代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