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月经的中药怎么熬
中药,一般都是适用于一些治疗周期较长的,需要慢慢滋补的病症。在面对女性月经不调时,一些活血养宫的中药材显然比疗效快的西药更有好处,但是,由于现在中药很少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么,调理月经的中药怎么熬?
调理月经的中药怎么熬?
一、中药调理
月经不调的女性可采用传统中药丁香、紫珠、坤草、鸡血藤、千金拔、麦冬、阿胶、乌蛇、制首乌、太子参、青阳参、铁胆粉、紫河车、白鱼膘、怀牛膝、鹿角霜、炮山甲、赤白芍各、红花、桃仁、紫云英、仙灵脾、肉苁蓉、败酱草、菟丝子、路路通、生薏仁、红藤、熟地、三棱等配合治疗,这些传统中药配合使用可以达到通经活络、祛瘀活血,清利湿热,补气养血的作用。但选用何种药物、如何搭配和服药量等则需咨询医生意见,切不可私自配服,以免服药不当出现意外。
二、中成药
1、金鸡胶囊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健脾除湿,通络活血。主治:治疗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属湿热下注证者。临床上用于治疗妇女生殖系统炎症,如盆腔炎,急慢性子宫内膜炎,附件炎(输卵管炎,宫颈炎,阴道炎),症状表现:下腹胀痛,腰骶酸楚,有下坠感,乳房胀痛,性交疼痛,附件压痛,增厚或肿块,宫颈肥大或糜烂,月经不调,白带多,有异味,常感困倦乏力或伴有低烧等。
2、花红片
功效主治:用于湿热下注,带下黄稠,月经不调,痛经等症;附件炎见上述证候者。
3、乌鸡白凤丸
功效主治:用于气血两亏引起: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少腹冷痛,体弱乏力,腰酸腿软。
4、步长康妇炎胶囊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化瘀行滞,除湿止带。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及盆腔炎等妇科炎症。
通过调经治疗月经不调用药方案
1、属血虚型的,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谈,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怔肿,少寐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少苔。治宜补血益气,可服妇科调经片、妇宁丸、八珍益母丸、当归补血膏、八宝坤顺丸、十珍香附丸、宁坤至宝丹、加味益母草膏、妇科十味片、安坤赞育丸、参茸白凤丸等。
2、属气虚型的,症见经行先期,或经期延长,量多色淡质清稀,神疲肢软乏力,心悸气短,食少便溏,小腹空坠,舌淡苔薄。治宜补气摄血,可服补中益气丸、归脾丸等。
3、属血热型的,症见月经不调,经血色红或有紫块或深红,质粘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咽干口燥,颜面潮红,尿黄便结,舌红苔黄。治宜清热凉血,可服固经丸、清经散胶囊等。
4、属血瘀型的,症见月经错后,或经来量少,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或刺痛,血块排出后其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治宜活血化瘀,可服田七痛经散、妇科回生丹、妇科金丹、坤灵丸、鸡血藤膏、桂枝茯苓丸、益母丸、益母草膏、调经姊妹丸、慈航丸等。
5、属血寒型的,症见经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薄白。治宜温经祛寒,可服女青春、十二温经丸、女金丹、女宝、艾附暖宫丸、调经丸、温经丸等。
6、属气滞型的,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暗有块,小腹胀甚而痛,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暗,治宜理气活血,可服七制香附丸、妇科养神丸、妇康宁片、妇宁片、妇宝冲剂等。
7、属肝郁化热型的,症见月经不调,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胸闷不舒,烦躁易怒或善叹息,嗳气食少,经血色红或紫,舌边尖红,口苦咽干,苔薄黄。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可服调经止带丸、逍遥丸、丹栀逍遥丸等。
另外,痛经有轻、中、重度三种现象。轻度患者,小腹疼痛明显伴有腰部酸痛,一般能忍受疼痛,偶尔需服止痛药即可缓解。中度痛经,小腹疼痛难忍,伴有腰酸、恶心呕吐,四肢发凉,实施止痛措施可缓解疼痛。重度患者,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安,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必须卧床休息。
月经量少喝什么中药调理
第一个方法是:取背部穴位注射当归、黄芪液,当归、黄芪液能补气补血,还可以刺激穴位,整体调理身体。一般在月经结束一周后进行,隔天注射一次,直到下一次月经来潮。建议连续调理三个月。
第二个方法是:服用归脾丸,因为气血不足与脾虚有极大关系,建议在经期后一个星期按说明书服用归脾丸一周,之后停服。连续服用三个月。
第三个方法是:如月经只来三天,从第二天开始,取当归、党参、鸡蛋与红糖一起煮,喝汤,每天一碗,连续三天。如果月经量是四五天,应在第三天进行进补,连续服三天。
月经量少怎么调理
1、来经前一个星期不要吃生冷(这是一定要注意的)对于月经正常的人来说,来经前或来经时吃生冷没什么,但对于月经不调的人是一定要注意的。
2、注意卫生,预防感染。注意外生殖器的卫生清洁。内裤要柔软、棉质,通风透气性能良好,要勤洗勤换,换洗的内裤要放在阳光下晒干。月经期绝对不能性交。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避免过劳。经血量多者忌食红糖。
3、月经来时最好不要让自己太劳累了。
4、人的心情和压力都会影响月经的正常,所以尽量不要让自己过的太压抑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憋闷很容易造成肝郁气滞,从而使经量减少。此外,过度的精神刺激、紧张和心理创伤也会造成月经过少。因此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些时候,心理上的压力会导致月经异常。精神上受挫折、压力大等负面情绪,均会造成月经异常,所以女性朋友必需调整好自己的心稳定、易怒或易忧郁等现象,均属正常,不必过分紧张。
中药可以调理月经
我是中药专业的 我的朋友也有类似的问题 所以一直在吃中药调养
吃中药的是有效果的 它比西药的副作用小 像当归、阿胶、肉桂、丹参、羌活、紫河车粉、炙首鸟、泽兰、卷柏、白梅花、醋柴胡、菟丝子、枸杞子、党参等都是用以治疗月经不调的,在月经期间照样可以服用。 至于脸色发黄这个问题 其实是不存在的 脸色偏黄其实是因为月经不调,引起的血液流通不畅,可以通过食疗来改善。除了脸色发黄,重者会有肚子剧痛的现象,通过中药的调理能显著的改善。
疗程是2~3个疗程 但如果你选用的是具有滋补效益的中药,那平时也可以服用,并不会伤身。
如果你月经量多的话,在生理期间和之后,常会有心悸、全身无力等贫血现象。在此,介绍一种食疗方法,适合气虚型体质的女性调理月经过多现象。
材料:
北耆一两、龙眼肉一两、大枣10颗、乌骨鸡半只。调味盐、姜、葱少许。
做法:
1、将乌骨鸡除去毛和内脏,洗净后放入汤锅中,加入适量的水。
2、将北耆,龙眼肉,大枣放入汤锅中。
3、先开大火将水烧开,再转小火慢慢炖1个小时,等鸡肉熟烂后,加入调味料即可。
此道药膳,汤香醇好喝,鸡肉鲜美,有补气摄血,健脾宁心的功效,适合气虚型月经过多的女性服用。生理期和生理期后均可食用,每日1次,连服数日;长期食用,可以改善女性月经量多、面色苍白、气短懒言、四肢乏力、心悸等症状。
调理月经的中草药2017
月经不调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对于女性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比如可能会导致女性闭经,甚至还会引发不孕不育的症状,所以月经不调一定要注意调养哦。相信很多女性都想要治好自身的月经问题,那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对女性月经症状有着很好效果的一些中草药,所以一定要仔细阅读哦。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调理月经的中药的知识,欢迎阅读。
调理月经的中草药
1、当归
用于血虚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腹痛。当归对子宫的作用取决于子宫的机能状态而呈双向调节作用。还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的肾性贫血。
如当归益母草蛋:当归30克,益母草50克,煮沸后加入鸡蛋再煮1小时。
2、阿胶
用于血虚经少,冲任不固的崩漏及妊娠下血。含多种氨基酸,治疗贫血优于铁剂,改善体内钙平衡,可用于尿毒症肾性贫血。
如阿胶炖红枣:红枣30枚煮熟,加入阿胶10克炀化。
3、龙眼干
用于肝肾亏虚所致的血虚失眠,经痛,心慌等更年期症状。
如龙眼杞蛋:龙眼肉30克,枸杞20克,煮沸后,加入剥皮的熟蛋,再煮半小时。
4、黑豆
用于肾亏月经稀少,慢性肾病蛋白尿。
如黑豆核桃炖猪腰:黑豆50克,核桃仁30克,猪肾1个,共炖2小时,低盐调味。
5、黑芝麻
补肝肾,益精血,用于精亏血少的月经病及男科病。
如黑芝麻炖鸡:黑芝麻50克,塞入鸡膛中,加水炖2小时
6、何首乌
如首乌肝片:何首乌50克,浓煎取汁,猪肝100克,切片炒熟,加入首乌汁。
7、海参
如海参冰糖羮:水发海参100克,加水煮烂,调入冰糖。
8、龟甲
阴虚血热冲任不固的崩漏,月经过多。
如枸杞甲鱼:甲鱼1只,枸杞30克,加水炖2小时。
9、百合
如西洋参百合粥:西洋参30克,浓煎2小时取汁,鲜百合50克,大米100克,共煮粥。
10、鳖甲
如鳖甲夏枯草汤:剥取鳖甲1只,夏枯草50克,共煮1小时。
以上介绍了调理月经的中药以及配方,如果有需要的朋友不防可以尝试一下,当然,如果我们要很好的调理月经,除了要进行药物调理外,我们平常的休息和锻炼也是很重要的,毕竟如果月经异常不是单单一两天就可以治疗好的,这需要长时间进行治疗。
针对不同症状的不同中草药
月经提前
有的人月经提前的很离谱,严重的一个月就能来两次,这样对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针对这一病情,分为虚热型和气虚型。
虚热型
虚热型多数表现为量少但色红,而且常常伴有手足心热,对此建议治疗食用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功效: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是由补阴经典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和茯苓)加知母黄柏而成,加强了滋肾阴清相火的作用。
气虚型
气虚型表现为量多色淡,心慌气短,食欲降低,治疗最好选用人参归睥丸。
人参归脾丸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月经滞后
月经滞后常伴有一些小腹坠痛,很怕冷,而且更是腰酸无力,治疗可选用七制香附丸。
七制香附丸功效:属月经不调类药。可开郁顺气、调经养血。用于缓解月经错后,胸胁胀痛,小腹冷痛,白带量多。
月经前后不定期
月经前后无定期,没有规律的月经周期,而且还常伴有经行不畅,腹痛,情绪低落,治疗建议选用加味逍遥丸。
加味逍遥丸的功效:舒肝清热,健脾养血。用于肝郁血虚,肝脾不和,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
经期延长
经期正常是3-7天,但有的女性朋友会持续到10天或更长,而且还常伴有精神疲乏,食欲少,治疗多选用人参归睥丸。
人参归脾丸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经量过多
月经过多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很多铁质会随血液流出体外,造成缺铁,因此建议使用乌鸡白凤丸。
乌鸡白凤丸的功效:被誉为妇科三大圣药之一,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经量过少
经量过少一般都会伴随小腹胀痛,有血块,治疗常用妇科得生丸。
妇科得生丸功效: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满胁痛,经期提前或错后,行经腹痛。
月经不调吃什么中药调理好
月经不调在于女性的月经周期紊乱,还有月经经血含量与形状的不正常,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一直拖着,必须努力找到方法去应对。虽然很多人在普通的生病时会第一时间想到西医治疗,但是对于妇科来说还是会有很多人选择中医调理的,那么,月经不调吃什么中药调理好?
月经不调吃什么中药调理好
1、当归川芎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滋补肝肾。主治月经不调。
偏方组成:当归9克,川芎5克,炒白芍6克,熟地9克(经闭不用),续断9克,制香附9克,炒乌药6克,炙甘草3克,丹参9克,炒白术9克,茯苓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加减:兼有白带者,加黄柏6克(盐水炒),苍术6克,炒山药9克,芡实米9克,炒扁豆9克,去熟地;先期色紫患者,加丹皮6克,生地6克,炒桅子6克;后期原方倍当归。
2、地骨皮女贞子
功能主治:养阴凉血止血。主治月经不调(中期出血)。
偏方组成:生地炭24克,地骨皮12克,炒白芍12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槐米炭30克,仙鹤草30克,鹿衔草30克,荠菜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于中期出血前2~3天开始服用,连用5~7剂。
3、柴胡白芍
功能主治:清热养阴,调气理血。主治月经先期、经量血多或非时出血(少量)。
偏方组成:柴胡6克,白芍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0克,麦冬10克,地骨皮10克,自茅根12克,香附10克,地榆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每剂分2次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1小时各温服1次。
加减:本方适宜因血热所致之月经先期、经量血多及轻微的非时出血诸症。实热者,可酌加丹皮、青蒿、黄柏;虚热者,宜以生地、地骨皮为主,配滋阴壮水及阿胶等养血柔阴之品自可收功;郁热者,可以本方与丹桅逍遥散合参化裁治之。
月经不调怎么调理
首先是饮食方面,尤其是爱美的女性们不要因为减肥过度节食,为了早日瘦下来而不吃主食的话,姨妈很容易出走的。所以要注意饮食结构,多吃瘦肉、谷类和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生冷刺激的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
还有就是一定要注意卫生,预防感染,勤换洗内裤,喜好的内衣等最好放在太阳下晒干,选择适合自己的内衣,保证透气性。而且现在是冬季,气温比较低,女生们在室外也要注意保暖,避免寒气侵袭哦。
一些女性在月经期间会有腹痛腰酸等情况,也会产生焦虑忧郁的情绪,这其实都是正常的,不要过分紧张。当然还是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释放压力。
长期月经不调需要调理,如果一直没有改善就需要及时就医了,根绝医嘱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当然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是很有必要的,保持营养充足,让自己的身体有充分的休息哦。
治疗月经不调中药方
中药对女性的月经不调和痛经有着很好的效果,与西药相比,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更小,在此建议用中成药治疗月经不调与痛经。下面我准备了治疗月经不调中药方,希望对您有帮助!
治疗月经不调中药方:脾肾气虚型
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量多,经色淡,质稀薄,面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腹冷坠,纳呆便溏,夜尿多。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脉细无力,尺脉弱。
治法:健脾补肾,益气调经。
方药:举元煎合归肾丸加减。
党参2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熟地20克,川续断15克,补骨脂15克,菟丝子20克,艾叶10克,首乌30克,当归12克。
方解:本方用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熟地、补骨脂、菟丝子、川续断补肾,艾叶温经止血调经,首乌、当归养血调经,炙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法:正值经期量多,去当归,加阿胶12克(另溶)、乌贼骨12克、金樱子30克、艾叶用炭以止血。经期延长,日久不断,加炒蒲黄10克、益母草30克以祛瘀止血。纳呆食少,加淮山药20克、砂仁9克(后下)、陈皮6克以行气健脾胃。若月经后期未至加巴戟9克、牛膝12克、鸡血藤30克、川芎10克以通经。
治疗月经不调中药方:肝肾阴虚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提前,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色鲜红,量或多或少,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于口燥,失眠多梦,小便黄少,大便于结。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清热调经。
方药:二至丸合两地汤加减。
女贞子15克,旱莲草18克,干地20克,白芍15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山茱萸12克,菟丝子15克,五味子9克。
方解:本方用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菟丝子滋养肝肾,于地、白芍、玄参、麦冬滋阴清热,五味子交通心肾,并有收涩止血的作用。
加减法:正值经期,月经量多,加阿胶12克(另溶)、岗稔根30克、乌贼骨12克、金樱子30克以养血收涩止血。经期延长,淋漓不断者,可加益母草30克、茜草根15克、地榆15克、荆芥炭10克、煅牡蛎30克以祛瘀凉血、收涩止血。
月经完期或先后无定,加桑椹子15克、金樱子30克、珍珠壳20克、淮山药15克、当归9克以滋肾调经。
治疗月经不调中药方:气血虚弱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滋血汤加减。
当归15克,熟地30克,白芍12克,川芎1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茯苓20克,鸡血藤30克,黄精20克,首乌20克。
方解:本方用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鸡血藤、首乌、黄精补血养血,
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助生化之源,共奏补益气血调经之功。
加减法:月经后期未至,可加丹参20克、牛膝9克以活血通经。心悸怔忡可加酸枣仁15克、夜交藤20克、大枣10克、五味子9克以养心安神。
治疗月经不调中药方:肝郁气滞型
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经色紫红,夹血块,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暖气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调经。
方药:逍遥散加减。
柴胡12克,白芍15克,当归12克,茯苓15克,白术9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木香6克(后下),炙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本方用柴胡、香附、郁金、木香疏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血调经,茯苓、白术健脾和中。
加减法:肝郁化热见月经先期、月经过多者,可加丹皮12克、栀子10克、川楝子10克以疏肝清热,茜草15克、地榆15克以凉血止血。气滞血瘀见月经后期,经行不畅,加丹参20克、牛膝15克、桃仁12克、红花6克、益母草30克以活血调经。肝郁脾虚月经失调加重茯苓至30克,淮山药15克以健脾益气。肾虚见面部有斑加女贞子15克、菟丝子15克,以滋肾调经。
治疗月经不调中药方:血寒型
主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夹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质淡黯,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方药:温经汤加减。
桂枝10克,艾叶10克,熟附子9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炙甘草6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牛膝12克。
方解:本方用桂枝、艾叶、熟附子温经散寒调经,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调经,牛膝活血化瘀通经。
加减法:如腹痛拒按,时下血块者,加吴茱萸6克、乌药9克、香附9克、炒蒲黄10克以散寒祛瘀止痛,如月经量多,去牛膝,加炮姜10克、艾叶12克用炭以温经止血。
治疗月经不调中药方:血瘀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或多或少,经期延长或缩短,经色紫黑,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弦涩。
治法:活血祛瘀调经。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
当归12克,川芎9克,赤芍12克,熟地15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炒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益母草30克。
方解:本方用四物汤养血活血调经,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炒蒲黄、五灵脂、益母草活血祛瘀止血。
加减法:月经量多者去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加田七末3克(冲)、血余炭10克、赤石脂20克以收涩祛瘀止血,月经后期未至者,去炒蒲黄、五灵脂,加丹参20克、牛膝15克、鸡血藤30克以活血养血调经。小腹疼痛较甚者,加香附12克、延胡索12克、乌药9克以理气止痛。
治疗月经不调中药方:痰湿型
主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带下量多,色白,质粘腻。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燥湿调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加减。
法夏15克,陈皮6克,茯苓2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胆南星12克,香附12克,枳壳12克,当归12克,川芎9克。
方解:本方用法夏、陈皮、茯苓化痰燥湿,和胃健脾,苍术、白术燥湿
腔脾,胆南星燥湿化痰,香附、枳壳理气行滞,当归、川芎活血调经。
加减法:月经后期未至,可加丹参20克、鸡血藤30克、牛膝15克、益母草30克以活血养血通经。脾虚纳呆食少者,加党参15克、砂仁9克(后下)以健脾和胃。恶心呕吐者,加生姜4片以温中和胃止呕。
月经量少吃什么调理中药?
月经量少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妇科症状,月经量少与内分泌失调以及气血虚弱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如果没有积极治疗可能会出现闭经,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来说,生育能力也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而治疗月经量少时,辨证使用一些中药方剂能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
月经量少可以吃什么中药方剂治疗?可辨证使用以下中药方剂治疗:
1、血虚导致的月经量少,在治疗时应该采用的原则为养血和营、调经。
血虚型月经量少的患者可选用的中药方剂名为八珍汤加味。其中的成分主要包括了党参、仙灵脾、山茱萸、炒白术、大白芍、黄芪、茯苓、当归、川芎、熟地、鸡血藤。加减方法:表现为脾虚食少的患者,可以在其中加入砂仁(后下)、陈皮;经期延后的患者可以加入川牛膝、红花、路路通;伴随着四肢不暖症状的患者,可以同时加入桂枝;而下腹隐冷的患者,可以加入的药物为文叶、乌药。
2、肾虚导致月经量少的患者,应该采用具有补肾养血、调经等作用的药物治疗。
属于此型的患者在治疗时可选用的方药是归肾丸加减,其中的成分包括了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山茱萸、当归、熟地、淮山药、白茯苓、巴戟天、仙灵脾、补骨脂。辨证加减方法:经期服用时可以加入莪术、香附;伴随着微寒肢冷症状的患者,可以家用桂枝、熟附片、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