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我讲故事!”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经常缠着爸妈给他讲故事。哪个父母没给孩子讲过故事?
我们应该怎样讲故事,孩子才会更爱听呢?你还在捧着故事书,照着念,而且是一个腔调从到念到尾吗?
这样的讲故事的方式,未免太单调、枯燥了。不妨,多用点心,来个花式讲法,让故事生动起来,让孩子兴奋起来,让这段亲子阅读时光变得更温馨甜蜜。
家有俩娃,我已经给他们讲了七八年的故事。个人总结了4条具有实操性、趣味性的讲故事技巧。请收藏备用。
添油加醋地讲故事我给丫头讲故事的时候,喜欢添油加醋。在这里,我所添加的油和醋”,其实就是一个个搞笑的笑点。也就是给故事加点笑料,博孩子一笑。
我们可以想一想,孩子听故事,图的什么呢?不就是图个开心有趣吗?所以,讲故事的时候,根据故事的情节,或者主人公的特点,随机应变地加入一点笑料,你的故事就会更加有趣。
就拿《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绘本来说。我给丫头讲的过程中,她会嘻嘻哈哈笑好几次。说起来,这是一本非常温情的绘本,不是搞笑的风格。但是,通过我的讲述,在温情中,又有了几分幽默。
比如,故事的开头讲到小栗色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他紧紧地抓住大栗色兔子的长耳朵不放。”讲完这句,我不讲下句,而是加入自己编的笑料:啊——我的耳朵快被拽掉啦!你要拽着我的耳朵荡秋千吗?你看,拽红了吧?”
丫头立马就咯咯笑起来。画面上画得清清楚楚,一只小兔子,双手紧紧抓住大兔子的长耳朵,我加的这一点笑料,孩子通过读图完全能感受到这么回事。
接着,讲到大兔子把小兔子抱起来,甩过自己的头顶时,我又加了第二处笑料:嗳哟!我的老腰啊!闪着腰啦。快下来,疼死我了。”丫头再次喷笑。
继续讲,讲到大兔子跳起来说:我跳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时,他的耳朵都碰到树枝了。于是,我在此处加入第三个笑料:啊!我的耳朵呀,被树枝碰疼了。”丫头又笑了。
讲到最后,小兔子睡着了,大兔子把他放在用叶子铺成的床上,低下头来,亲了亲小兔子,对他说晚安时。我又加了最后一处笑料:呀!亲了一脸口水。”丫头再次爆笑。
因为我知道,每次我亲她的时候,她总怕怕地说:呀!有口水!”说着,赶紧用手擦拭我亲过的地方。
看看,一本原本温情平和的绘本,经我这样添油加醋地一讲,是不是就变得更加有趣了?这样的讲述,孩子听几遍,笑几遍,一直不会烦。
当然,想要做到这一点,家长需要提前做功课。给孩子讲的故事书,家长要先通读、细读。完全了解故事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知道什么地方,可以添油加醋,变得更好玩。这样,才可以临场发挥,让你的讲述更有趣味。
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我见过我家孩子爸爸给丫头讲故事,就是抱过一本书,照着书,一字一句,一个语调读下来。没有高潮、没有转折、没有悬念、没有表情、没有饱满的语气。从头到委,面不改色,调不调换。可能原本有趣的故事,也被讲得索然无味。在孩子听来,大概就跟背天书无异。
所以说,给孩子讲故事,也是一样技术活。它的技巧,就巧在你要声情并茂”地去讲。
首先,要有声”讲的时候,你要不停地转换语气和腔调,像讲到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老奶奶时,你讲述她说的话时,要用老掉牙的老人说话的腔调;
讲到小朋友说话时,就要用奶声奶气的声调;
讲到国王说话时,就要拿出国王的威严声调;
讲到公主说话时,要用一种甜美的声调……
诸如此类,你要时时转换声调,符合主人公的身份。
其次,要有表情”你要不停地调整你的面部表情,故事里的主人公高兴时,你就微笑地讲;故事里的主人公伤心时,你就讲得一脸难过;
故事里的主人公骄傲时,你也露出骄傲的表情;
故事里的主人公生气时,你就做出吹胡子瞪眼的生气姿态……
这样一来,你的表情,就把故事氛围渲染到了极致。孩子也就容易被你感染,完全沉浸到故事当中。当得专注,觉得好听。
再者,要有动作”讲的过程,不只用嘴,还要配合你的动作,来表现故事。
比如,我给丫头讲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讲到星期六,毛毛虫吃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甜筒、一条腌黄瓜等十样美食后,那天晚上,毛毛虫的肚子好痛。
讲到这,我就捂住自己的肚子,作出痛苦的样子,喊:嗳哟!我的肚子撑得好疼啊!快要撑破啦!”
丫头见状,也学着我的样子,捂着肚子装肚子疼。我们母女俩笑作一团。
家长给孩子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哪个孩子会不爱听呢?如果你的孩子不爱听故事,很可能是你讲的方式方法不对,孩子从中听不出趣味。
或者你讲的语速太快了,孩子跟不上节奏,也会失去听下去的兴趣。所以,要学会慢慢地讲,声情并茂地讲给孩子听。
角色扮演,也是一种讲故事和听故事的方式。有的故事,情节简单有趣,孩子听两遍就记住了故事大概。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来演绎这个故事。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给孩子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个时候,就可以来演这个故事了。你当青蛙妈妈,孩子当小蝌蚪。其他家人可以当故事里出现的其他角色。当然,如果只有你和孩子在场,你同时可以扮演其他角色。只让孩子专心当好他的小蝌蚪。
然后,你可以到屋里不同的地方,让孩子去找你,找到了就问你是我的妈妈吗?”你说不是,并给他指点。然后你再换个地方,孩子再次来找到你,再问你是我的妈妈吗?”就这样,直到最后,小蝌蚪找到了你这个妈妈。你会发现,孩子就像真的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似的,动情地拥抱你。
事实上,孩子在演戏故事的过程中,他是倾注了真感情的。所以,这就要求家长,在陪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时候,也要用点心,用点情。认真、动情地陪孩子演故事。不要总觉得这是假的,是玩的,敷衍孩子。你的敷衍,孩子是绝对能够看出、能感觉到的。这就会削弱演故事的乐趣,让孩子的兴奋点和开心点大打折扣。
引导孩子演绎故事的好处,不但能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故事中,完成一种内在的成长。
即兴给孩子编故事其实,有趣的故事,不止存在于书本上。在孩子的眼中,日常生活,处处都是故事。除了讲书本上的故事外,我还喜欢给丫头编故事。
编故事的素材,可是远远比书本中的故事丰富多得。亲子陪伴的过程中,其实到处都是故事。比如,丫头感冒的时候,我就给她编个细菌的故事”;
她好奇地把手指伸进插座孔的时候,我就随口编个关于电的安全故事;
她洗澡喝洗澡水的时候,我就编个小鱼喝洗澡水肚子疼的故事;
她看到流浪猫的时候,我就给她编一个好听的小猫的故事;
冬天下雪的时候,我们边堆雪人,我会边给她讲个雪精灵的故事;
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就给她讲个花仙子的故事;有月亮的晚上,我会给她讲个月亮姐姐的故事……等等。
总之,家长要慢慢养成这种故事思维。孩子习惯把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等一切东西,当成有生命的,来与之交流。我们正是可以利用这一点,很轻松地就能编出应景的故事,给孩子当个消遣。充当好孩子贴身的故事机”,做到孩子随时让你讲故事,你都能随口编来。
家长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不难。关键就是要有一颗童心,多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万物。
家长给孩子讲故事的注意要点家长不但要会讲故事,还要呵护孩子听故事的欲望和积极性。让听故事的习惯,日久天长地保持下去。这就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家长要了解孩子听故事的心理,懂得他们听故事的最重要动力是好玩有趣。而不是能从中学到多少知识。所以,家长要减少功利心。别只给孩子选择知识性的书籍,只讲认知故事。也应该多为孩子提供富有童趣童真的趣味故事。家长给孩子讲故事,要做到耐心、专心、用心。很多时候,孩子喜欢反复听一个故事。这时,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耐心地反复给他讲。直到他说不讲了。另外,讲的时候要专心,用心。每天留出专门的讲故事时间,只给孩子讲故事,别的事情不做,包括不看手机。别总是考问孩子有没有记住故事里的内容,或者问孩子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或者,一讲到故事中主人公做了错事,就想起自己的孩子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就借着故事说孩子。这样,孩子是很烦感的。原本快乐的听故事,成了讨厌的说教。家长要充分利用好孩子爱听故事的这几年的宝贵时光,给孩子尽可能地讲更多有趣、有营养的故事。让孩子伴随故事的生活,丰富他的认知世界。
相信,一个用童话故事喂大的孩子,一定是个快乐的孩子。将来,他也会成为一个爱阅读的孩子。
因为,听故事,已经为他打下了坚实的阅读基础。从听故事,到独自阅读故事,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简单而必然的过程。
欢迎关注胡蝶育儿园”,为您分享实际又实用的育儿知识,推荐优质童书。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收藏,以便日后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