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同学跟我聊起,关于学校每日打卡诵读一首古诗词”的要求,说自己的孩子记忆力不好,总是记不住,让她很烦恼……
一位大班的宝妈问我,她的朋友孩子读一年级,现在就为这事很头疼,她是不是要提前做点准备,要先读一些什么书比较好?
此外,每日诵读打卡这件事,在我们班级群里也有看到一些家长反馈,很抓狂……
在这些描述中,我看到了一群莫名焦虑”的家长,所以我想把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和应对方法写下来,看看是否能缓解有需要的家长的焦虑情绪。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学校下达学习任务时,我们家长要先消化理解一下,最后到达孩子身上的是轻松愉快的学习任务。这也是家校合作的意义之一。
一、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学校下达每日诵读古诗”打卡这一指令的用意
l从大的方面来讲,我理解是:
文化的传承:古诗词里涵盖了很多历史事件,中国古诗词是古代文化的宝藏,是我们与其他国家不同的东西,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背诵古诗可以让孩子了解背后的历史故事,了解过去。
要培养孩子的世界观,训练孩子的大格局,就要让孩子的眼界足够的宽,不仅限于带着孩子旅游看世界,在书里可以帮助我们去到那些到达不了的地方”。
我们形容一个人博学多才,常常会形容这个人通晓古今”。如果生命是一个循环,世界的发展是一个轮回,那么在历史中寻找世界发展的规律,也是有助于我们现代人对现在及未来的理解和掌握的。
l 从小的方面来看,我的理解是:
写作手法的学习:古诗词里藏着不同的写作手法,如何写景,如何借景抒情,如何隐喻,如何明喻,如何拟人,如何对仗、押韵……一个人饱含诗书,文采奕奕首先要有一个感觉,有这些词汇在脑海,而这就是一个开始,是帮助孩子培养写作感觉的开始。
我一直认为学习是一种水到渠成”的事情,不需要家长逼迫,但关键的是,家长要懂得挖好渠”,没有这个渠,水到了只能是无计可施,把土地”给淹没”,引起孩子一阵慌乱,哪里还有什么自发自主学习动力,只会让孩子因为缺少方法,缺少信心,而退缩、逃跑……

二、帮助孩子用右脑记忆的方法
在帮助孩子练习诵读古诗词”的时候,不要为了打卡而打卡,不要求孩子马上背下来。不仅孩子很痛苦,同时还背离了学校这项要求的初衷,结果,导致孩子厌学,家长苦不堪言……
关于帮助孩子背古诗词的方式,我有尝试一些方法帮助孩子记忆,从一年级的书本有很多图案来辅助孩子理解内容,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阶段孩子还是需要调动右脑来帮助孩子记忆会更好。举几个例子:
1、在打卡第一首《江南》这首诗时,我就给孩子画了一幅图,便于她记忆,当天打卡孩子就记下来了,因为这首相对简单

2、第二首《长歌行》对于孩子来说太长了,我就带着她朗读,朗读时,我更注重发音和咬字以及朗读情感的状态,其实这也是训练孩子的过程,但我不说出我的目的,我只是做给她看,所谓言教不如身教
然后让她把这首诗每一句,你能想到什么画面,自己画下来,让她有个印象。
3、《咏柳》这首诗,我就给她模拟一段手语,用肢体语言来演示柳树的模样,也是帮助她用右脑记忆。
4、《出塞》这首诗,我就让她听王力宏和谭维维的《缘分一道桥》,还有为了帮助她理解不教胡马度阴山‘’,我拿出了中国地图用放大镜,和她一起在地图上找这个阴山所在的位置,这样做,她就不会觉得是在背书,而是在玩”,学习书本知识,但是又不仅限于书本知识。

大班的时候女儿很排斥读古诗,所以她根本就没有提前学习,很多诗词都很陌生,我就是利用各种方式,帮助孩子用右脑记忆,然后利用送她上学的路上,或者利用亲子时光以及其他碎片化时间”把古诗词当成游戏来玩对对子”,我说上句她说下句,就是这样反复复习,记下来了。
三、关于古诗词及文言文的运用
学习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应用,我做培训工作十多年了,常常被人问到,那培训以后效果怎么样,那效果不好岂不是白培训了。
我觉得培训其实就是学习的一种形式,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不断持续学习,积累,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很漫长,很多人坚持不了,不会应用,或者不去应用,久而久之,就会怀疑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很多知识学了就忘记了。
举2个应用”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
有一天小区外围的绿化植物,有好多枯黄的树叶被环卫工人裁剪掉落满地,
女儿问我:这是怎么了?
我脑袋一转,说: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讲完自己都想笑,梗来的太快了)
女儿问:是这个意思吗?
我说:这不是树叶枯黄,掉落了吗?就是类似这样的景象……(吧啦吧啦)
案例二:
最近学校要求看《汉字的故事》等几本书,有一个词汇:冬温夏凊的运用,指的是一种孝道。
女儿问:什么意思,
我说:《弟子规》里讲的冬则温夏则凊”
女儿问:那是什么意思?
我回答:《三字经》里,香九龄,能温席的意思…………(吧啦吧啦)
我们都知道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但知识本身是没有力量的,运动知识那才是真正有力量的
我想表达的是:如果在日常的交谈中,如果能将知识融入生活运用,孩子也许就更能体会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并学着去运用它。
小编后记:
关于家庭教育”的体会:从我们为人父母”开始,就已经走上了家庭教育这条路。而家庭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家风的传承,关系的平衡,品行的培养,自我的完善,我认为这些都是为人父母要去挖的渠”。
我曾经问过我自己:假如自己的孩子不够好,那岂不是坏了自己做家庭教育的招牌。
后来我想通了,说服了自己:孩子是孩子,我是我,她不是我的招牌 我才是我自己的招牌。
家庭教育本身就是由无数不完美的父母推行、践行的,既然我们不完美,孩子也不可能完美。孩子如果出现问题,那一定是我没有做好,那我就坚持学习,每天多一份觉察去做好自己,让自己处于一种正常的真实状态,孩子也就不会偏颇到哪里去。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性,他们有自己追寻社会价值和社会归属的方式,相信并适当的引导孩子,比传递焦虑和担忧的情绪,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