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如何把孩子的兴趣培养成强势?并且有所作为,父母们看过来了

孩子的思想很活跃,情绪不稳定,有的兴趣不能持久,有时发生兴趣转移,对原来的兴趣没有那么浓烈了,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

曾经有这样的事情,有个家长为了让孩子在音乐上有所长进,花了很多钱买回一架钢琴,还请了教师指导,学了一年,刚刚入门,孩子就不愿学了,家长反复劝说都无效,只好停顿下来。对于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呢?可能有四种不同的方式,一是逼上梁山”,强迫孩子继续练琴;二是搞物质刺激,经济上许愿;三是认倒霉,就此罢手;四是找找原因,比如家长是否对孩子的兴趣判断有错误,如果是判断错误,只能及时停止,继续勉强效果会更差。

如何把孩子的兴趣培养成强势?并且有所作为,父母们看过来了

怎样才能做到判断不失误呢?关键是家长要充分了解自已的孩子究竟属于何种类型。教育学家将儿童分成三种类型:

1.艺术型: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想像力丰富,语言富有感情。对音乐、美术、舞蹈、运动有兴趣,容易学习与接受。属于这一类的孩子以后在音乐、绘画、舞蹈、戏剧、文学、体育方面会有较大发展。

2.思维型: 逻辑清晰,思考问题的方式也非常独特,常提出别的孩子想不到的问题。语言表达有条理,概括能力强,不经常看故事书,属于这一类的孩子以后在哲学、数子、理化财经、政法方面会有较大发展。

3.中间型:介于艺术型、思维型之间,两者兼而有之,但都不明显。

以上三种类型中,中间型所占比例相对于前两者较大,多数孩子属于中间型。为了把中间型的孩子进一步区分出倾向于艺术型,还是倾向于思维型,还需要对孩子做进一步细致的观察。可以直接了解孩子的表象,看孩子在是否有想像力,有想像力的孩子也会在他的作文中、图画中表现出来。听孩子讲述他所经历的事情,了解他的讲话逻辑是否通顺。出较复杂的算术题给孩子计算,了解孩子的数学能力。与孩子交谈,了解他的心理活动和兴趣爱好。从孩子的同伴中听他们的反映。最后由家长将各方面观察的结果进行综合,从而判断出孩子属于何种类型。

2.卡曼林诺贝尔物理奖

只要家长判断是正确的,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就应该坚持下去,如果孩子不愿继续学习,家长应做好孩子的工作。例如,有的孩子练书法,一暴十寒,浅尝辄止,家长就要及时教育,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可以给一点压力,使之化为孩子坚持学习的动力。

我们来看一下两位人物的事迹看,他们的行为就印证了上述的理论:

1.祖冲之

如果家长判断是错误的,那就要毫不迟疑地加以改正。而不要顾全自己的面子。我国南北朝时的科学家祖冲之,5岁时,父亲逼迫他读经书,他不感兴趣,背不出来,其父亲就一直责罚他,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9岁。他的祖父发现这种强迫教育效果不好,就出来干预,把祖冲之带到农村去,换个环境,在广阔天地里给孩子讲天文、地理。这一招果然有效,引起祖冲之对学习天文、地理的兴趣。祖冲之主动找到这方面的书去读,读到不懂处就向有学问的人请教,因此他的天文、地理、数学方面的知识突飞猛进,长大以后成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想像力

2.卡曼林

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卡曼林,童年时受父亲的影响,喜欢动手做实验,父亲将小阁楼辟出来给他做实验室。有一天,卡曼林做实验时不小心失火,把阁楼烧着了,他吓得跑到田野里躲藏起来。直到第三天早晨,他父亲才在田野里将他找到。这时,他父亲做出了令人惊讶的举动,对他说:为了你的研究,即使把房子毁掉了,我也不怨你。”父亲有力的支持,坚定了卡曼林继续实验的决心,使他终于成为一名物理学家。

教育学家

对孩子的兴趣培养应持之以恒,不要轻言放弃。有些人往往在最后阶段没有坚持下去,功败垂成,这种情况在运动员中屡见不鲜。有时遇到特殊情况,中途发生挫折,也不要轻易改变。爱迪生在实验中失火烧着了车厢,被车长驱逐下车时,如果心灰意冷,就此罢手,他也就成不了伟大的发明家。所以父母们要坚持对于孩子的培养,不要中途因为孩子的一些原因就让其偏离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