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只想好好宠爱我的孩子,这有什么不对?” 我好想好想对你宠爱

丫头在幼儿园小小班时,有个周末,几家大人带着孩子们一起外出聚餐。吃饭过程中,班上最小的男孩儿突然要拿爸爸的啤酒杯,这位爸爸第一时间稳住杯子,说:这是爸爸喝的啤酒,小孩子不能喝的哦。”谁知道孩子不听,开始用力抢。这种时候,正常的爸爸应该都会严肃加以制止,或者想办法转移孩子注意力,对吧?

这位爸爸接下来的举动令我们大开眼界”了,只见他迅速把酒杯端起来,一饮而尽,然后将杯子递给孩子拿这个空杯子去玩吧”。

我暗自想,大概他们家安全教育做得好,所以才这么放心给不到三岁的孩子玩玻璃杯。谁知不到一分钟,只听玻璃哗地一声碎了,小男孩开始哇哇大哭。这位老爸不紧不慢地走过去,把孩子温柔地抱起来,笑着说,听到刚才玻璃摔碎的声音了吗?这下你知道玻璃是容易摔碎的东西了吧?”

只想好好宠爱我的孩子,这有什么不对?”

我好想好想对你宠爱

接着,这位老爸开始在餐桌上津津乐道起他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说要学习西方世界的先进教育,不要束缚孩子。他认为孩子的一切行为都值得鼓励,因为那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

我很想知道,如果当时不是那么幸运,玻璃杯碎了之后直接划伤他家儿子,又或者下次父母不在场,伤的是别人家的孩子时,这位爸爸是否依然还能如此轻松地告诉孩子,玻璃渣是可以划出血,甚至杀人的利器呢?他是否依然认为,这是为孩子探索世界所值得甚至必须付出的代价呢?

一学期后,他们家给儿子转了学,父母告诉其他家长因为孩子太小,觉得幼儿园的管教方式对他家不适合,孩子在学校过得不开心。

明知孩子的行为可能导致意外伤害,不第一时间坚决制止教育,反而纵容孩子,且粉饰自己的教育观是包容和鼓励,只能教出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熊孩子。

上次回老家,听家人说儿时小伙伴和她老公一直在闹离婚。问及原因,却令人啼笑皆非,主要是因为老公太娇惯超生得来的儿子。她老公只有小学文化,而伙伴初中毕业,平时相处没什么问题,一旦吵架讲起道理来,几乎没办法正常沟通。她每次想要管教孩子时,老公都会横加干涉,甚至偶尔大打出手。

儿子六岁,刚上一年级,每天放学后就吵着要吃东西。学校门口有一溜卖麻辣串的小吃摊,外面还裹了很厚一层辣椒粉和香料,很多孩子放了学都排队去买,生意火爆。

妈妈接孩子的时候,觉得这些东西不卫生,对孩子肠胃不好,所以会另外给孩子买个包子之类的东西,不允许吃烤串。可轮到爸爸去接的时候,却经不住孩子各种撒野耍横,总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一吃吃过瘾。

有一天,孩子大便的时候叫着屁股疼,妈妈跑去一看,发现大便里带着血样,吓得不轻。医生说主要原因就是孩子吃了太多的麻辣烤串,又不爱喝水导致的便秘。

更可笑的是,这孩子还有个怪癖,每次在家大便必须把裤子全部脱掉才肯拉。上学后因为公共厕所不方便,于是小家伙不管肚子多胀也坚决憋着不拉,妈妈想尽办法说服他就是不肯听。这样的习惯也直接导致便秘迟迟不好。

令妈妈生气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爸爸去接孩子还照常给买烤串,说是孩子非要吃没办法。

一天,妈妈发现孩子裤子上有大便,生气地找了个小棍子想要教训孩子,要求他不许再憋大便。谁知道棍子还没下去,爸爸发现了,一把抢过棍子扔掉,破口大骂,责怪她不该这么野蛮教训儿子。

以为满足孩子一切要求,哄得孩子开心就是好父亲,却罔顾孩子的身心健康,纵容孩子的不良习惯,这算是哪门子的好父亲?

另一个朋友,在教育孩子方面一直信奉心平气和讲道理的教育方式,反对任何暴力方式管教孩子。在孩子面前说话一向很温柔,我从未见过她大声批评儿子。

孩子犯了错,她会第一时间批评。然而事后发现儿子还在生闷气的话,她必定第一时间给儿子道歉,说自己刚才批评的语气不够好;

有一段时间朋友的父母在她家帮忙照顾孩子。一天孩子做好作业后跑到客厅,发现外公在看电视,便跑过来故意干扰,在外公面前晃来晃去。见外公不理会他,他竟然抬起一条腿,差点就踢到外公脸上。

外公一生气,拍了一下桌子,孩子吓哭了。朋友在房间听到动静,也知道自己父亲的脾气,赶紧走出来,和父亲说了一句,他还是个孩子,您别和他计较”。随后把孩子带进了书房。

事后他跟我说,当时很担心父亲发怒会给孩子带去心理阴影,所以认为第一时间安慰孩子很重要,也告诉了孩子,外公这样发脾气是外公的不对。她也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没过几天,自己的父亲就拉着母亲执意回了老家。

前段时间,朋友和我说,现在孩子大了,她越发觉得力不从心。儿子即使犯了明显的过错,也丝毫容不得她半分批评,原因很荒谬:因为她批评的语气不够和善,态度不好,所以没有资格去批评教育他。

有一次班主任告诉她,孩子上数学课不听老师话,多次和同学在后排打闹,被批评后甚至出言不逊。孩子回家后,依然不以为然,她气得不行,想要动手,却在看到孩子发红的双眼时胆怯了。她说她能感觉出来,要是自己真的动了手,儿子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还手。

一味地教条主义,凡事只关注孩子的感受,不在乎别人的影响,不及时批评和制止孩子的恶作剧,并做出适当惩罚,只会教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的熊孩子。

他还是个孩子”,这是一个出现在很多父母养育孩子过程中的高频词汇。作为父母,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以为自己的孩子还小,纯真、善良、阳光是与生俱来的天性,也将一直伴随着他们。所以孩子们每每做出点出格的事来,我们也总是用这句话来为孩子和自己开脱。

他还是个孩子”,做家长的或许今天可以粉饰太平,用这个理由去抵消孩子一切错误的、卑劣的、甚至是恶毒的行为。

这句话不但可以安抚孩子短暂停留的惴惴不安,还可以尽快抹平他曾经的重大过错,继续他的有恃无恐。你不好好教孩子,总有一天这个世界会替你好好教育他。

为了不让孩子受欺负,我们早早地教会孩子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各种自保方法。只要自己的孩子不吃亏,即使伤到别人,也有孩子”这一道免死金牌作保,再大的后果都可以接受。以保护为名,放纵孩子的各种胡闹和为所欲为。

教孩子怎么自保和做事是以孩子为中心,教孩子哪些事不能做是让孩子除了自己,更要关注、考虑别人的感受。跳出狭隘的自我,这才是真正的教化,而这种教育最终获利的也终将是孩子本身。

孩子小时候开始,明确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绝对不可以做的,不断强化并理性坚持,一旦发现苗头绝不姑息。

✖ 伤害别人的事绝不能做;

✖ 未经许可,不得拿别人的东西;

✖ 做错了事必须道歉;

前文中朋友自己都能做到以身作则,有错误主动给孩子道歉,却没能坚持让孩子从错误中及时反省和道歉。正是这样的纵容,才导致孩子长大后,完全无视自己的问题,竟然一心只管挑大人的毛病了。

✖ 遵守公共秩序,不急不躁;

✖ 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打闹......

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一个熊家长!

养不教,你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