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古诗文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孔夫子的一句训子名言:不学诗,无以言”。而音乐和诗词自古就是不分家的。孩子在体验诗词吟唱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理解表现诗词的语言意境,而且以音乐的形式将之变显出来,从而促进各个方面的提升,长此以往,便可在审美过程中调节身心健康,构建完美和谐人格。

什么是吟唱?实际上是诗词音乐性的进一步延展,自然地把古诗词教学融入音乐之中。让孩子在音乐营造的独特氛围中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如何让孩子更好地吟唱古诗词呢?
一、要会读诗。明白诗人创作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从而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哲理,学会将自身的情感与精力融入诗词当中。
二、让孩子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格律平仄押韵等知识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这样才能逐步将古典诗词中体会到的东西,以吟诵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要会唱。郎朗上口的旋律,不仅可以增加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同时也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记忆力。

以《渔歌子》这首词为例,我们可以先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诵读。刚开始孩子是中规中矩地读,只是把整首词流利地读了下来。接着我们可以向孩子介绍了读诗词的不同方式。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首先是指导孩子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其次,可以和孩子配合着读一读,你读西塞/山前/白鹭/飞,让孩子读白鹭/飞……制造出一种回声的形式。
再次,可以拍着手或者跺着脚读一读,还可以站起来摇头晃脑地读,突出词的节奏。

最后,进行吟唱,把词谱上熟悉的曲子,这首词,可以试着用《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调子,唱起来还别有一番风味。如果大家觉得带入熟悉的曲子还有难度,那就自己哼唱,随性一点,只要是自己喜欢曲调都可以。大家来试试,韵味是不是一下子就出来了?
经过一番指导再让孩子自己练一练,他们就能很轻松地把这首词记住了。

让孩子通过吟唱的形式进行诗词积累,既丰富了文学素养,又培养了音乐情操,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