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自闭症研究院发布了《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报告显示,中国自闭症发病率达到0.7%,目前已约有超过1000万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其中12岁以下的儿童约有200多万。而根据美国的最新研究数据,自闭症儿童发病率已由2009年的1/88,上升至现在的1/45。
何为自闭症? 据了解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和社会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且多发生在3岁以前。
案例:
是怎样一种无奈,让一位母亲希望孩子的生命结束在自己之前?
李女士儿子6岁确诊为自闭症。
为什么他不叫我妈妈?
在她的眼里,孩子出生3年来,对自己说的话不到100句,目光直视爸妈的次数,也不到100次。
李女士的儿子快2岁了,却从没说出一句完整连贯的话,平时叫 爸爸”、妈妈”的次数更是极其有限。” 她一度认为孩子是否存在语言发育障碍。除了说话少,还发现儿子的行为上也与同龄的小朋友有所差别,眼神时常飘忽不定,有时候一下午的时间总在摆弄一个玩具,而且说他的时候,总是反抗,着急的大喊大叫起来,这让李女士着实惊吓了。
感觉十分的不动静,李女士赶忙上网查询,无数个行为对比出现的自闭症”字眼映入眼帘,让她心头一紧,瞬间慌乱了起来。心里无数次的祈祷,儿子肯定不是自闭,一定不是自闭。
担心的情况下,李女士赶忙把孩子爸爸叫回了家,说了说儿子的情况,两人匆忙带孩子去了医院做检查。过了大约三天,结果出来了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
在医院里,李女士着急的哭起来,老公安慰她说会不会是误诊,咱们再去别的医院重新检查一下,一连找了三家大医院,结果却未改变,自闭症的噩梦终究成了现实。那一刻,李女士心中犹如晴天霹雳。
儿子被诊断出罹患自闭症
我曾一度患上了抑郁症
刚被确诊的那段时间,李女士一度换上了抑郁症,不相信这么小的孩子会患上自闭症。慌乱之余,她各种网络搜索,找人打听关于孩子自闭症如何治疗的问题。
事实上,和李女士孩子一样不幸的孩子已是一个规模越发庞大的群体。
这种痛苦远远没有结束,随着时间的拉长,儿子的病情愈发严重了,焦躁时,他会狠狠咬住你的手,直到喊疼才会松口。发脾气时将玩具扔的满屋子都是...
看得见的负担,看不见的压力
为了缓解儿子的病情,李女士尝试各种方法,西医治疗、中医针灸,甚至各种网络上的偏方,花钱更是如流水。
力不从心李女士,无奈辞职在家专心陪孩子,可医院和康复中心的医疗费用几乎压得全家人喘不过气来,原本幸福的小康之家转眼变得满目疮痍。
孩子怎么上学,是个大问题
转眼,儿子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李女士找人托关系为他找了一家不错的幼儿园,希望孩子上学过程中会慢慢好起来。
天不遂人愿,在适应了不到一周的时间,李女士就被叫去了学校,老师告诉她,孩子总在其他小朋友睡觉时发出声响甚至吼叫,打扰别人休息。为此,不得不在中午时就把孩子接回家。
再后来,老师反映李女士的儿子总是一个人搬着小板凳躲在教室的角落,不参与任何课堂活动。并告知孩子可能不适合在这里学习,考虑送他去培智学校。
然而,想要进入培智学校也非易事。在多次联系一所培智学校后,李女士得到的回复是:培智学校主要服务于智力低下的儿童,自闭症不是智力低下。”
我甚至希望他走在我前面
有关《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的自闭症患者,病情评估为轻度的占比为10%,这一部分人能独立生活、走入社会、承担工作。
病情评估为中度的占比为70%,他们往往能实现生活自理,了解社会规范,在有限辅助下独立生活;另外20%的重度自闭症患者,则完全依靠家庭养护,完成生活自理已是一种奢求。”
眼下,中国对自闭症儿童的帮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一般而言,轻度自闭症儿童能进入正常学校就读,中度则应考虑进入融合学校或采取家长陪读,但若是重度自闭,目前只能在家庭接受教育。
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治疗,很重要的一项便是重塑孩子信心,发现兴趣爱好,培养一技之长。”相关专业人士说。
除了眼前的入学难,孩子未来的人生应当如何保障,成了李女士挥之不去的担忧:想着以后孩子可能连自理能力都没有,有时候我甚至希望他能走在我前面,我才好给他安排一切。”
如今,李女士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技能。无论外出还是在家,她总会把孩子放在身边...
注:文章授权自公众号-金优营养,如需转载请注明儿童康复指导金老师。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孩子相关成长方面的问题想要咨询,欢迎下方留言,会尽快帮您做专业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