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这个世界这么酷,别让孩子觉得无趣

以前我小时候,老爸特别喜欢看新闻联播和足球。我一直搞不明白每天看人家开会有什么意思,我也搞不明白看两个小时都进不了几个球刺激在哪里。

过了好多年,开始踢球,打篮球,喜欢上听歌、看电影……

也是那个时候开始觉得新闻还是有点意思的,于是攒了零花钱去报亭买《足球》、《体坛周报》、《大众电影》。买一本杂志就为了收藏乔丹的一张海报,也会把张学友,周慧敏的贴纸贴在床头。

那种回忆,是有趣和充实的。

后来,身边很多小妹着迷F1,会打飞的去上海、珠海看赛车。我又不搞懂了,扒在栏杆上等半天,那车呜~的一下就过去了,那是在看什么呢?

高晓松说,他非常非常为美国大联盟的橄榄球比赛而疯狂。可是,我相信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中,橄榄球就是一群糙汉子一拥而上,一个个没头没脑叠罗汉的场景,小时候打野架的画风也不过如此。

直到给小μ玩了橄榄球,才体会到个中讲究。

乐趣一定是来自 参与感 ,所有的无趣都因为置身事外。

对于还没上学的小朋友应该多点去参与不同的活动,并不是期望他能做的有多好,只期望他能学会自己找乐子。

接下来这些项目可能你还没开始认真考虑,但不得不说是真的很酷,现在该做个计划了。

ONE. 卡丁车

不要以为卡丁车就是在儿童公园常常见到的那种,被一堆轮胎围在围栏里的儿童玩具。

卡丁车赛,汽车场地比赛项目的一种。分方程式卡丁车、国际A、B、C、E级和普及级六类,共12个级别。使用轻钢管结构,操纵简单,无车体外壳,装配100CC、125CC或250CC汽油发动机的4轮单座位微型赛车, 重心低,在曲折的环型路线上行驶,比赛速度感强。卡丁车是世界方程式赛车的最初级形式,始于1940年。由于许多著名的一级方程式赛手都是从卡丁车起步的,因此卡丁车被视为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的摇篮。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这样的。每年也有不少赛事可以练练手,打打怪。比如 GPKS未来之星卡丁车大奖赛,CKC中国卡丁车锦标赛,RMCC中国花桥卡丁车城市街道赛等等都设有儿童组别,一般 6 岁以上就可以参加了。当然,如果愿意跑远一点,国际上还有Rotax,X30,NSK 等更多赛事选择。

卡丁车结构比较简单,操作起来很灵活,安全性非常好,所以很适合小朋友玩儿。这几年普及的也很快。

经常参加卡丁车运动可以锻炼手脚配合的协调性和灵敏度,增强速度感和判断力,对大脑、眼睛、手脚及身体全面的能力较好的协调,也能很好的培养专注力、决策力、勇气和拼搏精神的最佳选择之一。这就是很多早教机构所强调了感统训练。


TWO. 冰球

冰球号称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团队体育项目,通常球员下场速度常高达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而射门时,球的速度最快可达160公里。

国人印象中,被剪辑过的冰球集锦都是火爆的打架的场面。事实上,在NHL、俄罗斯联赛、加拿大联赛等联赛中,双方球员之间的适度打架”真的是合法的。

更奇葩的是,每支球队都会安排最能打”的球员来担任这个负责打架的位置,这个位置被称作行刑人(Enforcer)”,除了打架还负责保护得分球员。如果打架打赢了,不仅会打击对手的士气,同时也能够提升己方队友们的斗志。

我觉得吧,如果一身保护装备,裁判又在场,几个孩子能打成什么样?这个时候血性一点儿其实挺好,总比畏畏缩缩的娘炮和瞅一眼就暴脾气的路怒哥要好得多。

当然了,其实也未必真打的起来,在国际冰球联合规则下的世锦赛、冬奥会等各级别联赛,明文规定不允许打架。同样,中国冰球协会旗下的联赛也没有允许打架的规则,甚至对打架、群殴的处罚非常严厉。

冰球是个典型的带装运动,在装备齐全下,即便在高速运动中容易发生冲撞,也是很安全的。这也是我特别喜欢给小朋友选择带装运动的原因,可以很安全的释放血性。

个人认为玩儿冰球的其他好处可参考卡丁车。而且,跟卡丁车相比,更能锻炼全身的核心力量,以及全身协调性。同时,跟橄榄球一样,这是个兄弟连一样的竞技项目。我猜,可能没有多少个项目能像冰球一样有这么强的革命友情。

THREE. 棒球 / 垒球

棒球和垒球可能是我最看不懂的运动之一,而且到现在棒球和垒球仍然是傻傻分不清楚。但是在美国、日本棒球一直都是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美国国球就是棒球,北美四大联盟 NBA 只能排第三,前面就是橄榄球和棒球!

你如果生活在美国你就能感受到,几乎每个男孩都有棒球棒,手套,棒球帽,犹如中国的乒乓。

要说,橄榄球受欢迎还是很能理解的,毕竟是对抗性强的游戏。为什么棒球也那么受欢迎呢?而且在美国甚至还能超过篮球??以前每次在看棒球和垒球比赛,都觉得在浪费生命,全程几乎没有对抗,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摆pose。


为了了解这个慵懒的项目,我特地在虎扑潜了一下水,一个比较接地气的回答是这样的:

棒球是较之篮球对于团队协作的要求更高,进攻防守分明而且技巧极多,规则复杂。很考验一支球队的战术素养。 都在说美国人崇拜个人英雄主义,其实别被他骗了。美国人十分强调团队协作的,而棒球,就是培养这种精神的很好方式。

也有人说棒球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一投一接一打,这不就是老爸陪儿子最好的节目么。没事在后花园两爷子你一下我一下,边聊天边练习就是一下午。

所以,总结一下,这是一个费脑子、讲策略、团队协同的游戏,适合亲子互动,体能要求倒是一般,在中国还算小众,但是如果要去美国、日本留学可能比较管用。


FOUR. 马术

以前有个说法,学马术通常是父母给报的名,学摩托都是自己去报名。大概意思是说,高端父母们都知道马术是一项高雅的运动,在陪小孩学习马术的同时还可以认识层次比较高的父母们,所谓的圈层。

但我觉得不是这样,只要那匹马不是你养的,那这群爹妈的圈层跟滑板宝宝爸妈的圈层可能也差不多。

当然,马术是我特别特别想给小μ尝试的项目。难道你不觉得这是一个既可以让小朋友跟动物零距离亲密接触,又不用在家圈养猫猫狗狗的两全之策么。

以前家里养过很多猫,本来也觉得是件很幸福的事,但是自从有了小μ ,也就很难做到雨露均沾了。加上世代传承的鼻炎,实在是被各种毛发所累。

那现在……去骑马啊,Perfect!

有的人认为马术的成就感在于征服,我并不这么认为。要讲征服感,就应该去非洲大草原做个套野马的汉子。

要真的讲成就感,那就应该是与生灵的心心相惜。这个听起来有点玄乎,但是不得不说,几千年来与人同行的始终是马。

当然从物理上考虑,骑马本身就是跟好的全身运动。为了保持平衡,需要随时调用全身肌肉协调控制,以完成与马的配合动作。这跟健身教练总是让人用软绵绵的健身球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大概是一个道理。

当然,从竞赛项目本身来说是一个非常重礼仪的运动,那么能兼顾礼仪培养也不错。

FIVE. 攀岩

攀岩一直是一种很热血的项目,十八年前很多当年的男孩都幻想过自己是阿汤哥样子,徒手爬到 Dead Horse Point 山顶吹个风喝个茶,傍晚伴着晚霞坐直升机回家吃个晚饭。

如果你硬要问,攀岩有什么好?

从感性上来讲,也就真的讲不出什么好。

只能靠 Feel……




要从理性上来讲,攀岩真的是一个绝地求生的项目。每一次训练都会逼着小朋友在绝望中保持冷静,在绝境中寻找突破,练得就是品质。

学究一点讲,攀岩对于上肢不同方位的拉、推等动作,让背部肌肉群得到充分锻炼,尤其能锻炼到一些不常用到的小肌肉群,长时间攀岩的人背部成倒三角,肌肉分离明显。

是的,背部肌肉群,就是照片里看起来最有型,但是平时基本练不到的地方。

简单的讲,攀岩是一个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上,都能让人变得性感的运动,养个性感的娃,有什么不好么?

SIX. 儿童摩托

儿童摩托,跟卡丁车一样,也是成人摩托车赛的微缩版。有很多知名的摩托车赛都组织对应的少儿赛事。

跟卡丁车不一样的是,儿童摩托车除了公路赛还有越野赛。

所以我觉得,有意思就有意思在如果小朋友玩儿的是越野摩托。他既可以玩出机车轰鸣的速度感,又有点马术的意思。

讲求人车合一,在不同的赛道中,面对不同路况下的各种颠簸,要想控制野马一样控制摩托车,需要比卡丁车多得多的应变能力、全身协调性以及核心力量的支持。

它跟攀岩一样极富挑战性,在复杂的路况下,小车手一边快速行进,一边寻找调整路线。需要敏锐的发现和锁定对手的位置,预判可能出现的障碍和危险。特别锻炼小朋友的应变能力。

对于孩子来讲,几乎没有什么比应变能力更重要的能力。习惯、知识、技能、情商,有哪一样不是为了应变,换句话说,应变是个终极能力。

当然,很多家长担心,会不会太危险了?

其实在专业护具的保护下,有专业的赛道,参与适合年龄和身体条件的级别,基本上也不会有特别大的危险。

但是不是零风险呢?当然不是,可这不是正是孩子所需要锻炼的么,当危险真的来临才有能力从容应对,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