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关于过年的作文400字【合计4则】

新年-关于过年的作文200字

时光的列车将我们送到新年的大门前,让我们擦去心中的灰尘,去迎接新年的春风。忠厚的老牛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人们的视线,精神焕发的黄虎迎着新年的钟声到达新的一年。

我们保存了多少的期待与向往?抛去学习的忧愁,甩掉心中的烦恼,走过的2021年,有多少欣喜与惦念,又有多少的豪情和感想,历历在目。

2022年已经到来,用激情刷新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快乐向前,热情奔跑。拥抱未来,放飞梦想!

关于过年的作文400字【合计4则】

过年,真好!-关于过年的作文600字

俗话说得好:“大人望种田,小孩望过年。”这不,过年的气息在期盼中伴随着寒假迎面扑来。菜市场、超市里人头【www.yuerzhinan.com】攒动,好一派置办年货的热闹景象。对于小孩来说,过年最有意思的就是放鞭炮和收压岁钱了,说起这个我就兴奋不已。

每年我们都去乡下爷爷奶奶家过年,今年当然也不例外。除夕这天,我和姐姐早早地起床了,因为妈妈将今年贴春联的任务交给我们了。我搬来了凳子,拿出胶贴和春联,小心翼翼地将春联贴在门上,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接着,我们和爸爸妈妈拎着大包小包的新年礼物,驱车去爷爷奶奶家。路过铜陵长江大桥时,一抹亮绿色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原来是帅气的交警叔叔在指挥交通。我扭头问妈妈:“他们不用回家过年吗?”妈妈摸着我的头说:“春节到了,回家过年的车辆川流不息,如果没有交警叔叔,交通就会堵塞,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是呀,如果不是他们,我们又怎么能平安地回家团圆呢!

我们很快到了爷爷奶奶家。一进门,我就看见大人们在厨房忙着做年夜饭,屋子里飘着菜香味儿和谈笑声。大家都穿上了新衣服,门上贴着红红的春联,窗户上贴着红红的剪纸。

晚上,大伯和姑姑一家也赶到了。桌子上摆放着丰富的晚餐,看得我口水直流。桌中间有一条鱼,表示年年有余。“吃团圆饭喽!”大家欢欢喜喜地坐在桌子旁,津津有味地吃着团圆饭,说着过去一年的趣事,其乐融融,屋子里充溢了幸福的味道。

晚饭过后,长辈们纷纷给我们发红包,我和姐姐别提多高兴了。“噼里啪啦”,一阵阵爆竹声响起,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中闪现。

假期没有了补课,春节不用做作业,我和姐姐做了很多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剪窗花、贴对联、打篮球、学习炒菜等,这个年真的是既有意思又充满了欢乐!

关于过年的作文400字【合计4则】

过年的味道_关于过年的作文600字

我盼望过年,喜欢闻那新年的味道。过了腊月中旬,年味越来越浓。

过年的味道,是飘着香气、冒着热气、白白胖胖的饺子的味道。除夕傍晚,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开始包饺子,先把薄薄的饺子皮放在手里,再往饺子皮里放肉馅,最后,把两边的皮捏在一起,一个饺子就算包成了,我们家做了整整一锅饺子呢!

过年的味道,是醉人的米酒的味道。包完了饺子,妈妈就忙着烧火,爸爸也拿出了他的绝活,一会儿工夫,就炒了满满一桌子好吃的菜,爷爷早把奶奶酿的米酒烫好了,散发着扑鼻的醇香,金黄的颜色十分诱人,抿一口,酸酸甜甜的。我们全家人一边喝酒,一边看着春节晚会,屋子里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过年的味道,是空气中弥漫着的火药味。悠扬的钟声刚响过12下,四面八方就响起了鞭炮声、礼花声,霎时间整个村庄灯火通明,天空中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我和爸爸也加入到这热闹的行列,来到院子中央,爸爸把一挂鞭炮挂在竹竿的一头,左手拿起点燃的香烟,点燃引线。只听“噼里啪啦”一阵响,鞭炮声清脆震耳,我急忙用双手捂住耳朵。放完了鞭炮又放礼花,一种名叫五色花的礼花是由红、黄、橙、绿、蓝五种颜色组成的,一会儿红,一会儿绿……真是好看极了,我和爸爸身上都被映成五颜六色的了。

过年的味道,是一家人的团聚。我盼着过年,盼着爸爸妈妈回家。我知道他们在外打拼,为的是让日子好过一点,可我还是喜欢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日子,早上送我去上学,晚上回家辅导我写作业,周末带我去钓鱼、捉蚂蚱……

过年的味道真诱人!

关于过年的作文400字【合计4则】

关于过年的作文600字

关于过年的作文600字
清晨,寒风习习,却挡不住阵阵炮声的喧闹。我和爸爸也大大的放了一把。不过我确实不知道今天为什么要起得这么早,又为什么一定要放点炮。

回来我们就上网去查,原来这炮是在驱赶“五穷”。据说上古时代,人们为了赶走“邪、怪、病、灾、穷”,免受他们的烦扰,就在正月初五这天组织“扫五穷”的仪式,由十四五岁的小孩扮演天官、财神、土地神、孙悟空、毛女人等等挨家挨户去“扫五穷”。其实这和关于年的一系列传说、传统是那么相辅相成。

首先是除夕。据说是为了驱赶一种吃人的猛兽“年”。年兽怕红色,且只在除夕这天吃人,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对联,穿上红红的新衣服,放些红红的大鞭炮,还要吃点象征元宝的年夜饭---饺子。不过,我相信一定没有什么年兽,这红色、这炮声只是送给旧年的里程炮,更是寄予新年的祈福炮。

再说初一。炮就不用说了,好吃的那也不用说了,年年如此。就说压岁钱吧,那当然也是每年的必修课---当然我是最喜欢这一课的。据说初一包括整个正月大人们见了孩子都会给一些压岁钱,而且一定要给新的,为什么呢---其实就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初二以后的几天主要内容就是“串亲戚”。 姥爷、舅舅、姑姑、姨姨甚至还有大人们的同事、朋友都挨着个走一走,拜个年、问声好。好像没什么特别,不过良好的祝愿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到了初五就是“扫五穷”,过了初五,从初七开始,就是筹备元宵节了。最早的传说据说源于汉代的道教祭祀天官,天官赐福,和他相对的还有赦罪的地官和解厄的水官分别生于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所以正月十五作为一年当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和天官的诞生日就格外被人们推崇。当然了还有吃元宵、逛花灯、猜灯谜、放烟火等等习俗的多种传说。

不过依我看,这种种的习俗、传统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祈求新的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生活和谐,不同的只是方式,而百无一外相同的却是普天之下的祥和生活。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化赋予我们的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