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圈养”式教育不利于孩子成长

轩轩今年11岁了,可他自己一个人出门的机会很少,原因就是那个过于担心他的妈妈,总是怕孩子出门会遇到不安全的事情,这次也是因为和同学一起出去,同学再三保证将轩轩安全带回家,妈妈这才勉强同意。然而孩子走后,妈妈在家则坐立不安,嘴上叨念着也不知道走哪了,在客厅走来走去,直到孩子打来电话,报过平安,这才稍稍放心,可转瞬又担心起来,中午他们在哪里吃饭,选的地方会不会不干净,吃坏肚子怎么办……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家的孩子,儿子从小也是被一家子人围着长大,我们都忙于工作,他和爷爷奶奶处的时间就多一些,老人总怕孩子磕了碰了,干什么事情都觉得他还很小,干不了,给他独立尝试的机会很少,四岁前的他在家里玩也是我们大人陪着,去外边玩我们也小心翼翼的关照着,直到到了幼儿园中班,看到小区同龄的孩子欢畅的在小广场尽情的玩耍,而儿子明显有些局促,我们觉得有问题了,在幼儿园和老师沟通后,老师说孩子胆小、内向,从不主动找小朋友玩,每次玩都是在几番玩熟后才能放得开,老师建议我们平时多带孩子去外边人多的地方多和小朋友玩,周末可以参加一些亲子活动之类的,也可以选择一些锻炼孩子胆量的兴趣课,为此还给报了个小主持人课……

现在想想,得亏那会还是比较注重孩子身心成长,如果到现在才放手,岂不耽误孩子很久。

我们记忆中的童年,大多是三五个玩伴在院子里玩沙包、打弹球、跳大绳,或者是满院子的撒跑,然而现在的孩子童年几乎都是在幼儿园或家里度过,难得的假期也要奔波于各个兴趣班。这种圈养”方式长此以往,孩子做不到接触外界的人和事,也就不善于与他人沟通。

在父母的眼里,外界的事物充满了未知的危险,他们不敢让孩子离开自己的保护,不敢让孩子去享受自然和体验社会,其实,父母们可以尝试放养”的教育方式,我们做家长的在教给孩子如何应对各种危险后,完全可以尝试着放手,让他们去接触社会,逐渐独立起来。

教育孩子的极端,不可过度干预,也不可完全放任。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可以选择在社区玩耍,家长可以在距孩子安全的距离看着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处理自己的小事情,而十岁左右的孩子,放养的距离也不要太广,对孩子制定一定的规则,保持平衡即可。可以让孩子自己去上兴趣课、去关系好的同学家里玩,现在的电话手表也很方便,和孩子约定好,到了目的地打电话。让孩子在放养”中学习为人之道,养成独立处事的思维。